一种CSM+TRD地下连续墙综合施工工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01082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5: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CSM+TRD”地下连续墙综合施工工法,包括深化设计、定位测量放线、导槽开挖、双轮铣切削、抓斗成槽机清理卵石、回填素土、TRD前行切削、TRD回程搅拌、TRD搅拌和注浆成墙、H型钢插入、冠梁施工以及H型钢回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安全可靠度高,大截面H型钢作为支护主要受力构件配合预应力锚杆共同受力作用,较传统护坡桩工艺安全的可靠度高;内插型钢可循环使用,减少传统混凝土等材料的使用,符合绿色施工的要求;将原状土注入水泥搅拌后插入H型钢,减少传统工艺旋挖钻孔、钢筋笼加工、混凝土浇筑等时间,工期比传统工艺节约20天以上;采用主材为租赁H型钢、原状土和部分水泥,较传统工艺减少混凝土、钢筋的使用,施工造价低。

A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method of CSM + TRD diaphragm w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SM+TRD地下连续墙综合施工工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下连续墙施工工法,具体为一种“CSM+TRD”地下连续墙综合施工工法,属于基坑支护工程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建筑物密度越来越大,深基坑项目日渐增多,高水位地区对基坑支护工程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工艺采用护坡桩+三轴搅拌桩、咬合桩等形式,其止水效果、垂直度和成墙质量较难控制,尤其对坚硬复杂的地质存在施工效率低的弊端,对于现有的施工技术,双轮铣深层搅拌技术作为国际上最新研发的一种水泥土深层搅拌工艺,现已在国外多个领域(如:基坑工程、防渗工程、地基处理等)均得到广泛应用,链刀式连续墙技术可以在各种较为复杂的地质条件下,较好地实现地下连续切槽搅拌成墙,可有效解决基坑、堤坝等周边支护、承压、防渗、止水问题,然而目前却没有能够将这两种技术结合施工,因此尚未能够较好的解决大粒径卵石层、砾岩层基坑支护桩施工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CSM+TRD”地下连续墙综合施工工法。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CSM+TRD”地下连续墙综合施工工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深化设计,根据地勘报告的地质情况,进行土层施工段深化设计;步骤二、定位测量放线,根据测绘公司提供的坐标及高程控制点,绘制基坑支护放线图,由专业测量员确定地下连续墙的中心线及内外边线,同时在基坑外侧定位一条施工控制线,作为基坑支护施工总体的控制线;步骤三、导槽开挖,采用PC200反铲挖掘机进行导槽开挖;步骤四、双轮铣切削,将双轮铣机械设备的铣轮对准地下连续墙边线,确定位置,然后双轮铣设备铣头持续深入地下,双轮搅拌的同时注入水及高压空气,对土体进行切削,形成矩形槽段的水泥土浆,保证泥浆比重不大于1.3,双轮铣设备切削至卵石层停止;其中,铣轮平面允许偏差不大于±30mm,桅杆垂直度偏差控制在1/300,削掘下沉速度不宜大于1.2m/min,提升速率不宜大于1.8m/min,提升时,不应在孔内产生负压力造成周围土体过大扰动,铣轮旋转速度和提升速度相互匹配,应能保证对土体和固化剂充分切削与拌合;步骤五、抓斗成槽机清理卵石,采用GB46液压抓斗成槽机下抓,将卵石层清理干净,并抓至砾岩层;步骤六、回填素土,抓斗抓完后,回填素土,将成墙槽填满,回填素土的压实系数根据水泥的掺入量确定;步骤七、TRD前行切削,TRD设备安装就位后,切至设计深度,将回填素土进行重新切削;步骤八、TRD回程搅拌,TRD设备前行切削完毕后,进行回程搅拌;步骤九、TRD搅拌、注浆成墙,TRD回程搅拌完毕后,进行注浆搅拌;其中,注浆搅拌的行进速度根据注浆量确定,水泥掺入量在25%时,计算单位时间的注浆量与单位行程时间对应的槽段体积,确定行进速度;步骤十、H型钢插入,H型钢在地下连续墙施工结束后30min内插入,且H型钢的插入采用牢固的定位卡;步骤十一、冠梁施工,按设计要求进行钢筋加工,然后根据图纸确认钢筋绑扎顺序,在定位放线完成后,将钢筋按图纸设计绑扎到位,最后在钢筋的外侧支护冠梁模板,下部素土回填夯实,铺设塑料薄膜;步骤十二、H型钢回收,H型钢采用专用液压起拔机拔除回收,型钢拔除后的空隙,采用细砂和水泥浆液及时回填。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一中,将土层分为分为软质土层、卵石层、砾岩层三个部分,且软质土层采用双轮铣深层搅拌技术进行切削,卵石层采用抓斗成槽机抓出,砾岩层采用抓斗成槽机施工。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三中,导槽开挖的宽度为0.8m,深度为1m,并沿墙体布置。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四中,铣轮平面允许偏差不大于±30mm,桅杆垂直度偏差控制在1/300,削掘下沉速度不大于1.2m/min,提升速率不大于1.8m/min。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四中,双轮铣在切削掘进施工过程中,注入高压空气的同时,来回提升钻杆窜动铣头。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五中,抓斗成槽机清理卵石过程中,严格控制抓斗的下沉位置偏差。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七中,前行行进速度控制在3cm/min~5cm/min。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八中,回程搅拌将素土与水泥土浆重新进行拌合,且回程行进速度控制在8cm/min以内。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十种,H型钢在插入过程中,H型钢下口采用定位卡进行控制,上部在在X方向和Y方向设置两台经纬仪。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CSM+TRD”地下连续墙综合施工工法设计合理:1、安全可靠度高,大截面H型钢作为支护主要受力构件配合预应力锚杆共同受力作用,较传统护坡桩工艺安全的可靠度高;2、绿色环保,设备切削掘进过程全部进入削掘沟内,噪音和震动大幅度降低,扬尘控制效果好,且内插型钢可循环使用,减少传统混凝土等材料的使用,符合绿色施工的要求;3、工期进度快,本技术将原状土注入水泥搅拌后插入H型钢,大大减少了传统工艺旋挖钻孔、钢筋笼加工、混凝土浇筑等时间,工期比传统工艺节约20天以上;4、施工成本低,本技术采用主材为租赁H型钢、原状土和部分水泥,较传统工艺减少混凝土、钢筋的使用,施工造价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一种“CSM+TRD”地下连续墙综合施工工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深化设计,根据地勘报告的地质情况,进行土层施工段深化设计;步骤二、定位测量放线,根据测绘公司提供的坐标及高程控制点,绘制基坑支护放线图,由专业测量员确定地下连续墙的中心线及内外边线,同时在基坑外侧定位一条施工控制线,作为基坑支护施工总体的控制线;步骤三、导槽开挖,采用PC200反铲挖掘机进行导槽开挖;步骤四、双轮铣切削,将双轮铣机械设备的铣轮对准地下连续墙边线,确定位置,然后双轮铣设备铣头持续深入地下,双轮搅拌的同时注入水及高压空气,对土体进行切削,形成矩形槽段的水泥土浆,保证泥浆比重不大于1.3,双轮铣设备切削至卵石层停止;其中,铣轮平面允许偏差不大于±30mm,桅杆垂直度偏差控制在1/300,削掘下沉速度不宜大于1.2m/min,提升速率不宜大于1.8m/min,提升时,不应在孔内产生负压力造成周围土体过大扰动,铣轮旋转速度和提升速度相互匹配,应能保证对土体和固化剂充分切削与拌合;步骤五、抓斗成槽机清理卵石,采用GB46液压抓斗成槽机下抓,将卵石层清理干净,并抓至砾岩层;步骤六、回填素土,抓斗抓完后,回填素土,将成墙槽填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CSM+TRD”地下连续墙综合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深化设计,根据地勘报告的地质情况,进行土层施工段深化设计;/n步骤二、定位测量放线,根据测绘公司提供的坐标及高程控制点,绘制基坑支护放线图,由专业测量员确定地下连续墙的中心线及内外边线,同时在基坑外侧定位一条施工控制线,作为基坑支护施工总体的控制线;/n步骤三、导槽开挖,采用PC200反铲挖掘机进行导槽开挖;/n步骤四、双轮铣切削,将双轮铣机械设备的铣轮对准地下连续墙边线,确定位置,然后双轮铣设备铣头持续深入地下,双轮搅拌的同时注入水及高压空气,对土体进行切削,形成矩形槽段的水泥土浆,保证泥浆比重不大于1.3,双轮铣设备切削至卵石层停止;/n其中,铣轮平面允许偏差不大于±30mm,桅杆垂直度偏差控制在1/300,削掘下沉速度不宜大于1.2m/min,提升速率不宜大于1.8m/min,提升时,不应在孔内产生负压力造成周围土体过大扰动,铣轮旋转速度和提升速度相互匹配,应能保证对土体和固化剂充分切削与拌合;/n步骤五、抓斗成槽机清理卵石,采用GB46液压抓斗成槽机下抓,将卵石层清理干净,并抓至砾岩层;/n步骤六、回填素土,抓斗抓完后,回填素土,将成墙槽填满,回填素土的压实系数根据水泥的掺入量确定;/n步骤七、TRD前行切削,TRD设备安装就位后,切至设计深度,将回填素土进行重新切削;/n步骤八、TRD回程搅拌,TRD设备前行切削完毕后,进行回程搅拌;/n步骤九、TRD搅拌、注浆成墙,TRD回程搅拌完毕后,进行注浆搅拌;/n其中,注浆搅拌的行进速度根据注浆量确定,水泥掺入量在25%时,计算单位时间的注浆量与单位行程时间对应的槽段体积,确定行进速度;/n步骤十、H型钢插入,H型钢在地下连续墙施工结束后30min内插入,且H型钢的插入采用牢固的定位卡;/n步骤十一、冠梁施工,按设计要求进行钢筋加工,然后根据图纸确认钢筋绑扎顺序,在定位放线完成后,将钢筋按图纸设计绑扎到位,最后在钢筋的外侧支护冠梁模板,下部素土回填夯实,铺设塑料薄膜;/n步骤十二、H型钢回收,H型钢采用专用液压起拔机拔除回收,型钢拔除后的空隙,采用细砂和水泥浆液及时回填。/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SM+TRD”地下连续墙综合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深化设计,根据地勘报告的地质情况,进行土层施工段深化设计;
步骤二、定位测量放线,根据测绘公司提供的坐标及高程控制点,绘制基坑支护放线图,由专业测量员确定地下连续墙的中心线及内外边线,同时在基坑外侧定位一条施工控制线,作为基坑支护施工总体的控制线;
步骤三、导槽开挖,采用PC200反铲挖掘机进行导槽开挖;
步骤四、双轮铣切削,将双轮铣机械设备的铣轮对准地下连续墙边线,确定位置,然后双轮铣设备铣头持续深入地下,双轮搅拌的同时注入水及高压空气,对土体进行切削,形成矩形槽段的水泥土浆,保证泥浆比重不大于1.3,双轮铣设备切削至卵石层停止;
其中,铣轮平面允许偏差不大于±30mm,桅杆垂直度偏差控制在1/300,削掘下沉速度不宜大于1.2m/min,提升速率不宜大于1.8m/min,提升时,不应在孔内产生负压力造成周围土体过大扰动,铣轮旋转速度和提升速度相互匹配,应能保证对土体和固化剂充分切削与拌合;
步骤五、抓斗成槽机清理卵石,采用GB46液压抓斗成槽机下抓,将卵石层清理干净,并抓至砾岩层;
步骤六、回填素土,抓斗抓完后,回填素土,将成墙槽填满,回填素土的压实系数根据水泥的掺入量确定;
步骤七、TRD前行切削,TRD设备安装就位后,切至设计深度,将回填素土进行重新切削;
步骤八、TRD回程搅拌,TRD设备前行切削完毕后,进行回程搅拌;
步骤九、TRD搅拌、注浆成墙,TRD回程搅拌完毕后,进行注浆搅拌;
其中,注浆搅拌的行进速度根据注浆量确定,水泥掺入量在25%时,计算单位时间的注浆量与单位行程时间对应的槽段体积,确定行进速度;
步骤十、H型钢插入,H型钢在地下连续墙施工结束后30min内插入,且H型钢的插入采用牢固的定位卡;
步骤十一、冠梁施工,按设计要求进行钢筋加工,然后根据图纸确认钢筋绑扎顺序,在定位放线完成后,将钢筋按图纸设计绑扎到位,最后在钢筋的外侧支护冠梁模板,下部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玉萍黎佺炜陈明洋郭云富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建设集团北京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