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临近地铁的基坑支护结构及分区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401069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5: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临近地铁的基坑支护结构及分区施工方法,该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基坑区域基坑区域包括A区域、B区域和C区域,A区域为远离地铁深坑区域、B区域为靠近地铁车站深坑区域、C区域为靠近地铁隧道深坑区域,A区域、B区域和C区域内均包括基坑外部竖向围护体系、基坑内部水平支撑体系,且A区域和B区域、B区域和C区域之间均设有不同基坑间分隔墙体系,施工步骤主要包括划分基坑区域、基坑外部竖向围护体系施工、基坑内部水平支撑体系施工、开挖基坑、不同分区基坑间分隔墙体系施工,通过这五个步骤依次对A区域、B区域和C区域进行分区加工。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减少对临近地铁进行基坑施工时对地铁附近的地基造成影响的可能的效果。

A supporting structure of foundation pit adjacent to subway and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of parti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临近地铁的基坑支护结构及分区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临近地铁的基坑施工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临近地铁的基坑支护结构及分区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迅速发展,较多的基坑工程会不可避免地在地铁结构沿线进行施工,而基坑施工是一项很复杂的工程,它会引起周围地层初始应力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紧邻的地铁结构受力和变形发生改变。而地铁车站和区间隧道结构是对变形要求极为严格的地下结构物,特别是已运营的地铁线路对于变形要求更为严格,以苏州市轨道交通为例,执行保护标准如下:结构最大位移不能超过10mm,隧道变形曲线的曲率半径r≥15000m,相对弯曲≤1/2500。因此,对临近地铁的大深基坑施工进行研究,并提出合理的分区施工方法就具有很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临近地铁的基坑支护结构及分区施工方法,提供了邻近地铁的基坑的竖向和水平方向的支护结构,并进行分区施工,减少了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引起地铁隧道周围地层应力发生变化并变形的可能,其具有增强地铁隧道周围地层的结构稳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临近地铁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坑区域以及设置在基坑区域底部的底板(4),所述基坑区域内架设有栈桥(5),所述基坑区域包括A区域(1)、B区域(2)和C区域(3),所述A区域(1)为远离地铁深坑区域、B区域(2)为靠近地铁车站深坑区域、C区域(3)为靠近地铁隧道深坑区域,所述A区域(1)、B区域(2)和C区域(3)内均包括基坑外部竖向围护体系、基坑内部水平支撑体系,且所述A区域(1)和B区域(2)、B区域(2)和C区域(3)之间均设有不同基坑间分隔墙体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临近地铁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坑区域以及设置在基坑区域底部的底板(4),所述基坑区域内架设有栈桥(5),所述基坑区域包括A区域(1)、B区域(2)和C区域(3),所述A区域(1)为远离地铁深坑区域、B区域(2)为靠近地铁车站深坑区域、C区域(3)为靠近地铁隧道深坑区域,所述A区域(1)、B区域(2)和C区域(3)内均包括基坑外部竖向围护体系、基坑内部水平支撑体系,且所述A区域(1)和B区域(2)、B区域(2)和C区域(3)之间均设有不同基坑间分隔墙体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临近地铁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A区域(1)的基坑外部竖向围护体系包括第一三轴搅拌桩和第一钻孔灌注桩,所述第一三轴搅拌桩和第一钻孔灌注桩在A区域(1)形成止水帷幕(13),所述止水帷幕(13)沿A区域(1)的外周设置;所述B区域(2)的基坑外部竖向围护体系包括第一地下连续墙(22)以及预设在第一地下连续墙(22)内的双排第二三轴搅拌桩,所述第一地下连续墙(22)沿B区域(2)的外周设置;所述C区域(3)的基坑外部竖向围护体系与B区域(2)的基坑外部竖向围护体系结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临近地铁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A区域(1)的基坑内部水平支撑体系包括通过钢立柱(15)支撑设置在A区域(1)内的两层第一钢筋砼(14),两层所述第一钢筋砼(14)沿竖直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钢筋砼(14)的两端与止水帷幕(13)相连且位于顶层的第一钢筋砼(14)支撑在止水帷幕(13)上;所述B区域(2)的基坑内部水平支撑体系包括自上而下通过钢立柱(15)支撑设置在B区域(2)内的三层第二钢筋砼(26),所述第二钢筋砼(26)的两端与第一地下连续墙(22)相连且位于顶层的第二钢筋砼(26)支撑在B区域(2)的第一地下连续墙(22)上,所述C区域(3)的基坑内部水平支撑体系包括第三钢筋砼(33)以及设置在第三钢筋砼(33)上方的带轴力自动补偿系统的伺服式钢支撑管(34),所述第三钢筋砼(33)和伺服式钢支撑管(34)通过钢立柱(15)支撑,且所述第三钢筋砼(33)和伺服式钢支撑管(34)的两端分别与C区域(3)外周的第一地下连续墙(22)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临近地铁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A区域(1)和B区域(2)的基坑内部水平支撑体系还包括设置在A区域(1)和B区域(2)的基坑外周的地面上的坡体(24),所述坡体(24)的坡比为1:1.5,所述坡体(24)与A区域(1)和B区域(2)的基坑之间预留有平直段(2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临近地铁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基坑间分隔墙体系包括设置在A区域(1)和B区域(2)之间的第二钻孔灌注桩以及设置在B区域(2)和C区域(3)之间的第二地下连续墙(35),所述第二钻孔灌注桩和第二地下连续墙(35)在A区域(1)和B区域(2)与B区域(2)和C区域(3)之间形成分隔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临近地铁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地下连续墙(35)内设有遇水膨胀止水条(351),所述遇水膨胀止水条(351)包括水平部和竖直部,所述水平部沿水平方向预埋在底板(4)的下方,所述竖直部埋设在第二地下连续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潇薛晓波沈礼鹏卫峰孙成宋剑波马宗玉许邹郑梦娇孙雪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一局集团第一建筑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