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基坑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01074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5: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基坑支护结构,包括连续钢板桩、工字钢围檩、锚垫板、锚具和锚索,连续钢板桩为沟槽钢板,连续钢板桩上的沟槽截面形状呈梯形,工字钢围檩设有两根且分别固定于连续钢板桩的上、下两侧,锚垫板跨骑固定于工字钢围檩之间,锚索的一端通过水泥浆固定于稳定土层中且另一端穿过连续钢板桩后从工字钢围檩之间预留的空隙中穿出,锚索的端部经锚垫板、锚具中穿出并固定于锚具上。该支护结构改变了钢板桩的截面形状,可减小打入钢板桩时的阻力,且可减少拔出钢板桩时的带土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A new supporting structure of foundation p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基坑支护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基坑支护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基坑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基坑工程是由地面向下开挖一个地下空间,深基坑四周一般设置垂直的挡土围护结构,围护结构一般是在开挖面基底下有一定插入深度的板墙结构;板墙有悬臂式、单撑式、多撑式。支护结构是为了减小围护结构的变形,控制墙体的弯矩,分为内撑和外锚两种。在我国应用较多的有排桩、地线连续墙、重力式挡墙、土钉墙以及这些结构的组合形式等。钢板桩是排桩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其强度高,桩与桩之间的连接紧密,隔水效果好,具有施工灵活,板桩可重复使用等优点,是基坑常用的一种挡土结构。然而,现有的钢板桩多采用“U”截面的钢板,其在打入地基中阻力较大且会出现挤土现象,而拔出时则又会将土带出,造成板桩位置出现空隙,这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基坑支护结构,该支护结构改变了钢板桩的截面形状,可减小打入钢板桩时的阻力,且可减少拔出钢板桩时的带土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新型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续钢板桩、工字钢围檩、锚垫板、锚具和锚索,连续钢板桩为沟槽钢板,连续钢板桩上的沟槽截面形状呈梯形,工字钢围檩设有两根且分别固定于连续钢板桩的上、下两侧,锚垫板跨骑固定于工字钢围檩之间,锚索的一端通过水泥浆固定于稳定土层中且另一端穿过连续钢板桩后从工字钢围檩之间预留的空隙中穿出,锚索的端部经锚垫板、锚具中穿出并固定于锚具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支护结构改变了钢板桩的截面形状,可减小打入钢板桩时的阻力,且可减少拔出钢板桩时的带土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新型基坑支护结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是新型基坑支护结构的锚固结构示意图;图3是所述的连续钢板桩的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连续钢板桩,2-工字钢围檩,3-锚垫板,4-锚具,5-锚索,6-水泥浆,7-沟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参阅图1-3所示,一种新型基坑支护结构,包括连续钢板桩1、工字钢围檩2、锚垫板3、锚具4和锚索5,连续钢板桩1为沟槽钢板,连续钢板桩1上的沟槽7截面形状呈梯形,工字钢围檩2设有两根且分别固定于连续钢板桩1的上、下两侧,锚垫板3跨骑固定于工字钢围檩2之间,锚索5的一端通过水泥浆6固定于稳定土层中且另一端穿过连续钢板桩1后从工字钢围檩2之间预留的空隙中穿出,锚索5的端部经锚垫板3、锚具4中穿出并固定于锚具4上。本支护结构的具体的应用为:1、使用静力压桩机将连续钢板桩1静力压入基坑中,相邻的两个连续钢板桩1的沟槽相互扣合,达到防水的目的。2、连续钢板桩1施工完毕后,使用钻机钻取锚孔,利用吊车将地质钻机就位于第一排锚索操作平台,调整测量钻孔位置及钻机倾角,利用紧固件固定于操作平台及岩面上,自下而上施工,随钻孔的进度,及时架立上一层操作平台,钻孔工艺为:定位→钻孔→高压风清孔。锚索孔径为130mm,采用机械钻进,保证钻进孔深符合设计要求,严禁水冲钻进。如遇地层松散破碎易坍孔时,应采用跟管钻进技术;如遇坍孔,应立即停钻,采用压力为0.1~0.2MPa灌浆固壁,初凝后重新扫孔钻进。钻孔完成后必须使用高压风清孔,清除孔内岩粉和积水。采用一根聚乙烯管复核孔深,孔深不少于锚索设计长度时,拔出聚乙烯管,以织物或水泥袋纸塞满孔口待用。3、向锚索孔装索前,要核对锚索编号是否与孔号一致,确认无误后,再以高压风清孔一次,即可着手安装锚索。安装锚索时要注意以下四点:①检查定位止浆和限浆环的位置,损坏的,按技术要求更换;②检查排气管的位置和畅通情况;③锚索送入孔内,当定位止浆环到达孔口时,停止推送,安装注浆管和单向门;④锚索到位后,再检查一遍排气管是否畅通,若不畅通,拔出锚索,排除故障后重新送索。4、锚索注浆采用孔底注浆施工,砂浆由孔底注入,空气由排气孔排出,采用砂浆位置指示器控制注浆位置。锚索孔注浆采用注浆机,注浆材料为M40水泥砂浆,配合比由试验确定,注浆压力不低于0.6~0.8Mpa;砂浆灌注必须饱满密实,第一次注浆完毕,水泥砂浆凝固收缩后,孔口应进行补浆。5、锚垫板3是一个受压构件,它把锚具4的集中荷载传递到岩面,此外,由于一般情况下孔口岩面不会与锚索5轴线垂直,所以,锚垫板3还有调整岩面受力方向的作用。为了使锚垫板3上表面与锚索轴线垂直,预先将一根外径与钻头直径相同的薄壁钢管和垫板正交焊牢,浇筑锚垫板3前将钢管的另一端插入钻孔即可。6、锚索张拉分两次逐级张拉,第一次张拉为总张拉力的70%,两次张拉间隔时间宜不少于3~5天。为减少预应力损失,总张拉力应包括超张拉值,自由段为土层时超张拉值为宜为15%~25%,自由段为岩层时宜为10%~15%。张拉中应对锚索伸长用受力作好记录,核实伸长与受力是否相符。各级张拉力分别为设计张力以25%倍数递增,每级间隔时间2~5分钟,最后一级间隔30分钟。为克服地层徐变等因素造成预应力损失,进行一次补张拉,然后锁定,切除多余的钢绞线,用混凝土封锚。7、注浆管从预留孔插入,直至管口进入锚固段顶面约50cm注浆。孔中的空气经由设在定位止浆环处的排气管排出,封孔注浆后,从锚具量起留50mm钢绞线,其余的部分截去,在其外部包覆厚度不小于50mm的C30砼混凝土封锚。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公开的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专利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续钢板桩(1)、工字钢围檩(2)、锚垫板(3)、锚具(4)和锚索(5),连续钢板桩(1)为沟槽钢板,连续钢板桩(1)上的沟槽(7)截面形状呈梯形,工字钢围檩(2)设有两根且分别固定于连续钢板桩(1)的上、下两侧,锚垫板(3)跨骑固定于工字钢围檩(2)之间,锚索(5)的一端通过水泥浆(6)固定于稳定土层中且另一端穿过连续钢板桩(1)后从工字钢围檩(2)之间预留的空隙中穿出,锚索(5)的端部经锚垫板(3)、锚具(4)中穿出并固定于锚具(4)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续钢板桩(1)、工字钢围檩(2)、锚垫板(3)、锚具(4)和锚索(5),连续钢板桩(1)为沟槽钢板,连续钢板桩(1)上的沟槽(7)截面形状呈梯形,工字钢围檩(2)设有两根且分别固定于连续钢板桩(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克文丁海涛太明张成立段志超高连通程芸李文秀张伟余建强侯建伟张钟云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建投第一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