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晶硅生长装置,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内的相对侧壁上均固定有上固定块和下固定块,所述炉体内的底部固定有炉底护盘,所述炉底护盘的上端固定有石墨碳毡,且石墨碳毡位于下固定块的下端,所述上固定块的下端固定有上保温罩,所述下固定块的上端固定有下保温罩,所述上保温罩和下保温罩之间共同固定有中保温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L型夹持板、坩埚托盘和连接块之间的配合,实现了能对不同大小的坩埚进行夹持的功能,提高了坩埚加热时的稳定性,保证了单晶硅的生长速度和质量,节约了时间,适用范围广,操作简单,大大减少了晶体的缺陷。
A single crystal silicon growth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晶硅生长装置
本技术涉及单晶硅
,尤其涉及一种单晶硅生长装置。
技术介绍
单晶硅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晶体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新材料发展的前沿。其主要用途是用作半导体材料和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供热等。由于太阳能具有清洁、环保、方便等诸多优势,近三十年来,太阳能利用技术在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市场开拓方面都获得了长足发展,成为世界快速、稳定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由于硅材料的易获得性、太阳能级高纯硅生产方法较为成熟,硅晶体类(单晶硅、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类重要的清洁能源,已经被广泛地使用。进入21世纪,这类电池的使用量巨幅增长。目前,在利用单晶硅生长装置获得硅时,需要利用坩埚对多晶硅原料进行加热,但是,现有的单晶硅生长装置大部分都是固定的,在使用不同大小的坩埚时,无法对其进行稳定夹持固定,从而影响单晶硅的生长速度和质量,而且现有的单晶硅生长方法较为繁琐,操作复杂,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单晶硅生长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单晶硅生长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单晶硅生长装置,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内的相对侧壁上均固定有上固定块和下固定块,所述炉体内的底部固定有炉底护盘,所述炉底护盘的上端固定有石墨碳毡,且石墨碳毡位于下固定块的下端,所述上固定块的下端固定有上保温罩,所述下固定块的上端固定有下保温罩,所述上保温罩和下保温罩之间共同固定有中保温罩,两个上固定块的相对一侧均固定有导流筒,所述炉体、石墨碳毡和炉底护盘的中部共同贯穿并固定有托杆护套,所述托杆护套内贯穿设有托杆,所述托杆的上端设有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上设有石墨坩埚,所述石墨坩埚内放置有石英坩埚,所述石英坩埚的上端延伸至石墨坩埚的上端,两个导流筒的下端均延伸至石英坩埚内,所述炉体内设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和石英坩埚相对应。优选地,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固定在托杆上端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上端固定有坩埚托盘,所述坩埚托盘的其中两侧均固定有连接块,所述坩埚托盘的另外两侧和两个连接块的一侧均设有插槽,所述插槽内贯穿设有L型夹持板,所述插槽内的一端侧壁上等间距设有两个以上通孔,所述L型夹持板的一侧等间距设有两个以上和通孔对应的螺纹盲孔,其中四个通孔内均贯穿设有螺钉,所述螺钉的一端延伸至对应的螺纹盲孔内,所述L型夹持板的一侧均固定有夹持块,四个夹持块的一侧均抵触在石墨坩埚的一周侧壁上。优选地,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共同贯穿并固定在炉体、石墨碳毡和炉底护盘上的电极护套,所述电极护套内的一周侧壁上固定有石英环,所述石英环内贯穿设有电极,所述电极的上端通过电极螺栓固定有L型加热器,两个L型加热器分别位于石英坩埚的两侧。优选地,所述上保温罩、中保温罩和下保温罩均采用炭纤维无纬布与薄炭纤维网胎制成。优选地,所述支撑块和坩埚托盘为一体成型。优选地,所述螺纹盲孔的数量为5-8个。一种单晶硅生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准备好适量的多晶料和杂质混合物;S2、将多晶料混合物通过导流筒倒入进石英坩埚内;S3、利用L型加热器对石英坩埚进行加热,使多晶料全部熔化;S4、将籽晶放下经烘烤后,使之接触熔体,籽晶向上提拉,控制温度使熔体在籽晶上结晶;S5、单晶保持圆柱形开始生长,直至长大到所需要的直径尺寸;S6、将单晶直径逐渐缩小,使之最后呈锥形;S7、温度冷却下来后,将成型后的单晶从炉体内取出。在本技术中,先准备好适量的多晶料混合物,然后将多晶硅原料及杂质通过导流筒落到石英坩埚内,杂质的种类依电阻的N或P型而定,杂质种类有硼、磷、锑、砷、目前国内太阳能行业仅掺硼形成P型半导体,加完多晶硅原料于石英坩埚内后,炉体必须关闭并抽成真空后充入高纯氩气使之维持一定压力范围内,然后打开加热电源,利用L型加热器将温度加热至熔化温度(1420℃)以上,将多晶硅原料熔化,当硅熔体的温度稳定之后,将籽晶慢慢浸入硅熔体中引晶生长时将籽晶快速向上提长,使长出的籽晶的直径缩小到一定大小(4-6mm),由于位错线与生长轴成一个交角,只要缩颈够长,位错便能排出晶体表面,产生低位错的晶体,长完细颈之后,须降低温度与拉速,使得晶体的直径渐渐增大到所需的大小,长完细颈和肩部之后,借着拉速与温度的不断调整,可使晶棒直径维持在正负2mm之间,这段直径固定的部分即称为等径部分,单晶硅片取自于等径部分,在生长完等径部分之后,如果立刻将晶棒与液面分开,那么热应力将使得晶棒出现位错与滑移线,于是为了避免此问题的发生,必须将晶棒的直径慢慢缩小,直到成一尖点而与液面分开,从而获得成品,然后待温度降下来之后,将成品从炉体内取出,本技术通过L型夹持板、坩埚托盘和连接块之间的配合,实现了能对不同大小的坩埚进行夹持的功能,提高了坩埚加热时的稳定性,保证了单晶硅的生长速度和质量,节约了时间,适用范围广,操作简单,大大减少了晶体的缺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单晶硅生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单晶硅生长装置坩埚托盘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单晶硅生长装置的A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单晶硅生长装置的B处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单晶硅生长方法的流程图。图中:1导流筒、2上固定块、3炉体、4中保温罩、5L型加热器、6插槽、7下保温罩、8坩埚托盘、9炉底护盘、10托杆、11电极护套、12电极、13石墨碳毡、14下固定块、15通孔、16连接块、17托杆护套、18石墨坩埚、19石英坩埚、20上保温罩、21L型夹持板、22石英环、23电极螺栓、24L型支撑板、25螺纹盲孔、26螺钉、27支撑块、28夹持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4,一种单晶硅生长装置,包括炉体3,方便对多晶料和杂质混合物进行加热,炉体3内的相对侧壁上均固定有上固定块2和下固定块14,起到连接固定的作用,炉体3内的底部固定有炉底护盘9,方便对炉体3的底部进行保护,炉底护盘9的上端固定有石墨碳毡13,且石墨碳毡13位于下固定块14的下端,石墨碳毡13具有强力大、抗氧化能力强、保温性能好的特点。在本技术中,上固定块2的下端固定有上保温罩20,下固定块14的上端固定有下保温罩7,上保温罩20和下保温罩7之间共同固定有中保温罩4,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两个上固定块2的相对一侧均固定有导流筒1,便于多晶硅材料落入石英坩埚19内。在本技术中,炉体3、石墨碳毡13和炉底护盘9的中部共同贯穿并固定有托杆护套17,托杆护套17内贯穿设有托杆10,利用托杆护套17方便对托杆10进行保护,托杆10的上端设有支撑装置,支撑装置上设有石墨坩埚18,石墨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晶硅生长装置,包括炉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3)内的相对侧壁上均固定有上固定块(2)和下固定块(14),所述炉体(3)内的底部固定有炉底护盘(9),所述炉底护盘(9)的上端固定有石墨碳毡(13),且石墨碳毡(13)位于下固定块(14)的下端,所述上固定块(2)的下端固定有上保温罩(20),所述下固定块(14)的上端固定有下保温罩(7),所述上保温罩(20)和下保温罩(7)之间共同固定有中保温罩(4),两个上固定块(2)的相对一侧均固定有导流筒(1),所述炉体(3)、石墨碳毡(13)和炉底护盘(9)的中部共同贯穿并固定有托杆护套(17),所述托杆护套(17)内贯穿设有托杆(10),所述托杆(10)的上端设有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上设有石墨坩埚(18),所述石墨坩埚(18)内放置有石英坩埚(19),所述石英坩埚(19)的上端延伸至石墨坩埚(18)的上端,两个导流筒(1)的下端均延伸至石英坩埚(19)内,所述炉体(3)内设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和石英坩埚(19)相对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晶硅生长装置,包括炉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3)内的相对侧壁上均固定有上固定块(2)和下固定块(14),所述炉体(3)内的底部固定有炉底护盘(9),所述炉底护盘(9)的上端固定有石墨碳毡(13),且石墨碳毡(13)位于下固定块(14)的下端,所述上固定块(2)的下端固定有上保温罩(20),所述下固定块(14)的上端固定有下保温罩(7),所述上保温罩(20)和下保温罩(7)之间共同固定有中保温罩(4),两个上固定块(2)的相对一侧均固定有导流筒(1),所述炉体(3)、石墨碳毡(13)和炉底护盘(9)的中部共同贯穿并固定有托杆护套(17),所述托杆护套(17)内贯穿设有托杆(10),所述托杆(10)的上端设有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上设有石墨坩埚(18),所述石墨坩埚(18)内放置有石英坩埚(19),所述石英坩埚(19)的上端延伸至石墨坩埚(18)的上端,两个导流筒(1)的下端均延伸至石英坩埚(19)内,所述炉体(3)内设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和石英坩埚(19)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晶硅生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固定在托杆(10)上端的支撑块(27),所述支撑块(27)的上端固定有坩埚托盘(8),所述坩埚托盘(8)的其中两侧均固定有连接块(16),所述坩埚托盘(8)的另外两侧和两个连接块(16)的一侧均设有插槽(6),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辉,
申请(专利权)人:大同新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