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线绕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9780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4: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铜线绕线机,属于线缆生产设备领域,包括绕线机本体,绕线机本体活动连接有防护罩,防护罩内侧设置有铜线固定板,铜线固定板靠近绕线机本体与防护罩连接处中部设置,铜线固定板外周面开有环形槽。从而可将剪断后位于进料端的铜线缠绑固定在铜线固定板的环形槽上,降低铜线因失去拉紧力而导致铜线脱离导向轮组的概率,从而便于新一轮收卷工作的进行;同时,将铜线的缠绑在铜线固定板上,使得工作人员无需在绕线柱更换过程手持进料端的铜线头,从而提高了工作人员更换绕线柱时的工作效率。

A copper wire wind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线绕线机
本技术涉及电缆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铜线绕线机。
技术介绍
生活中,常用铜线做导线。导电性很好,大量用于制造电线、电缆、电刷等。电线电缆的主要制作工艺包括拉制、绞制、包覆三种,型号规格越复杂,重复性越高。铜线的整个生产过程在拉制工序转换到绞制工序时,需要通过绕线机对铜线进行收纳,而后转移到下一个工序。而当绕线绕满绕线柱时,需要剪断铜线而后更换新的绕线柱,同时将进料端的铜线缠绑在新的绕线柱上并进行新一轮的收卷工作。然而,在剪断铜线后,进料端的铜线失去拉紧力,从而容易脱离绕线机外的导向轮组,并且当将进料端的铜线缠绑在新的绕线柱时,由于铜线过细而不易发现剪断后进料端的铜线头。市面上的绕线机防护罩只具备防护功能,而并不具备固定铜线头的功能,从而工作人员在绕线柱更换过程需要手持铜线头,从而不易于新一轮收卷工作的进行,同时也影响了工作人员更换绕线柱时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线绕线机,具有提高工作人员更换绕线柱时的工作效率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铜线绕线机,包括绕线机本体,所述绕线机本体活动连接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内侧设置有铜线固定板,所述铜线固定板靠近绕线机本体与防护罩连接处中部设置,所述铜线固定板外周面开有环形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工作人员在铜线绕满绕线柱并剪断铜线后,可将位于进料端的铜线缠绕固定在铜线固定板的环形槽内上,从而通过环形槽对缠绕在铜线固定板上的铜线进行限位,使得铜线不易从铜线固定板外侧脱落,有利于对进料端的铜线进行固定;进而使得位于进料端的铜线保持拉紧力,从而使得铜线不易于从绕线机外的导向轮组上脱落,同时减少在进行新一轮的收卷工作时不宜发现铜线头的情况,从而便于新一轮收卷工作的进行;将铜线固定板设置在靠近绕线机本体与防护罩连接处中部,使得铜线固定板靠近绕线机本体的开口,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可伸手将进料端的铜线缠绑在铜线固定板上,从而便于铜线缠绑操作的实施,同时,减少缠绑在铜线固定板上的铜线与铜线进料方向形成偏角过大而导致铜线脱出导向轮组的情况;同时,也改变了工作人员在绕线柱更换过程需要手持进料端的铜线头的更换方式,从而提高了工作人员更换绕线柱时的工作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护罩包括第一折板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一折板的一侧且与第一折板呈固定角度的第二折板,所述第一折板远离第二折板的一侧与所述绕线机本体上端面一侧边缘通过合页连接,所述铜线固定板设置在第一折板内侧上,所述第二折板内侧滑动连接有挂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铜线固定板设置在与绕线机本体转连接的第一折板的内侧上,由于绕线机的对铜线的绕线方式是通过导向轮组的往复移动,将铜线绕满绕线柱,从而使得绕线柱绕满铜线后并关闭绕线机的运行,从而使得停机时,导向轮组的位置不定,使得进料端的铜线位置不定,因而将挂环与第二折板内侧滑动连接,使得可通过将挂环移动至进料端的铜线正上方,并通过将剪断后进料端的铜线穿过挂环再捆绑在铜线固定板上,降低了进料端的铜线因与导向轮组的导向方向形成偏角而导致铜线脱落的概率,有利于进料端的铜线位置的固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折板内侧沿第二折板长度方向开有燕尾槽,所述挂环一侧固定有燕尾块,所述燕尾块与所述燕尾槽滑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燕尾槽的导向作用,使得挂环再第二折板内侧进行左右移动,同时通过燕尾槽对与挂环固定连接的燕尾块进行周向限位,从而使得挂环不易从第二折板内侧是上脱落,有利于提高挂环的稳定移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绕线机本体内水平设置有绕线柱,所述燕尾槽长度不小于绕线柱长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了因挂环移动距离未覆盖绕线柱缠绕长度的情况,有利于减少进料端的铜线与导向轮组的导向方向形成偏角的情况,有利于进料端的铜线位置的固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铜线固定板与固定板长度方向垂直的两侧设置有刀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两侧铜线固定板两侧设置刀片,使得工作人员在对绕满铜线的绕线柱进行更换时无需携带剪刀,可通过铜线绕线板两侧的刀片将铜线割断,从而便于绕线柱的更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铜线固定板与固定板长度方向垂直的两侧开有安装槽,所述刀片固定在安装槽内,所述刀片的刀刃部伸出安装槽外。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刀片固定在安装槽内,从而对刀片进行保护,有利于提高刀片的使用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当所述第一折板转动至与绕线机本体上端面平齐时,所述铜线固定板高度小于第一折板与所述绕线柱之间的距离。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铜线固定板的高度限制在第一折板与绕线柱之间的距离大小之内,当关闭绕线机本体上的防护罩同时启动绕线机时,铜线固定板不影响绕线柱的正常转动,有利于绕线机的正常运行。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将挂环和铜线固定板设置在防护罩内侧,可将剪断后位于进料端的铜线穿过挂环并缠绑固定在铜线固定板上,降低铜线因失去拉紧力而导致铜线脱离导向轮组的概率,从而便于新一轮收卷工作的进行,同时,将铜线的缠绑在铜线固定板上,使得工作人员无需在绕线柱更换过程手持进料端的铜线头,从而提高了工作人员更换绕线柱时的工作效率;2.通过将挂环与第二折板滑动连接,从而通过将挂环移动至进料端的铜线正上方,并将剪断后进料端的铜线穿过挂环再捆绑在铜线固定板上,挂环起到了改变铜线拉长方向的作用,降低了进料端的铜线因与导向轮组的导向角度过大而导致铜线脱落的概率,有利于进料端的铜线位置的固定;3.通过在铜线固定板上的安装槽内安装刀片,使得工作人员在对绕满铜线的绕线柱进行更换时无需携带剪刀,可直接通过刀片将铜线割断,从而便于绕线柱的更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铜线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防护罩;11、第一折板;12、第二折板;121、燕尾槽;2、绕线机本体;21、绕线柱;3、铜线固定板;31、环形槽;32、安装槽;4、挂环;41、燕尾块;5、刀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铜线绕线机,包括绕线机本体2。所述绕线机本体2活动连接有防护罩1。防护罩1包括第一折板11以及与第一折板11一侧固定连接且与第一折板11形成固定角度的第二折板12。第一折板11远离第二折板12的一侧与绕线机本体2通过合页连接,绕线机本体2内转动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绕线柱21。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折板12内侧沿第二折板12长度方向开有燕尾槽121,燕尾槽121垂直于第二折板12长度方向的两个内侧壁分别与绕线柱21两个端面平齐。燕尾槽121内滑动连接有燕尾块41,燕尾块41远离燕尾槽121内底壁的一侧固定有挂环4。...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铜线绕线机,包括绕线机本体(2),所述绕线机本体(2)活动连接有防护罩(1),其特征是:所述防护罩(1)内侧设置有铜线固定板(3),所述铜线固定板(3)靠近绕线机本体(2)与防护罩(1)连接处中部设置,所述铜线固定板(3)外周面开有环形槽(3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线绕线机,包括绕线机本体(2),所述绕线机本体(2)活动连接有防护罩(1),其特征是:所述防护罩(1)内侧设置有铜线固定板(3),所述铜线固定板(3)靠近绕线机本体(2)与防护罩(1)连接处中部设置,所述铜线固定板(3)外周面开有环形槽(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线绕线机,其特征是:所述防护罩(1)包括第一折板(11)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一折板(11)的一侧且与第一折板(11)呈固定角度的第二折板(12),所述第一折板(11)远离第二折板(12)的一侧与所述绕线机本体(2)上端面一侧边缘通过合页连接,所述铜线固定板(3)设置在第一折板(11)内侧上,所述第二折板(12)内侧滑动连接有挂环(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铜线绕线机,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折板(12)内侧沿第二折板(12)长度方向开有燕尾槽(121),所述挂环(4)一侧固定有燕尾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甄高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强安线缆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