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94778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提供一种箱体结构。箱体结构包括箱体本体;第一加强部,第一加强部与箱体本体的底部的外表面相连接;第二加强部,第二加强部与箱体本体的底部的外表面相连接,第二加强部与第一加强部相邻地设置。通过在箱体结构的底部的外表面设置两种加强部,且将两种加强部的材质设置成不同的方式,这样设置能够提高箱体结构的强度,能够使得该箱体结构能够承载更重的物体。该箱体结构简单、强度高,有效地提高了箱体结构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Box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箱体结构
本技术涉及箱体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箱体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物料周转箱都小于800mm×600mm×500mm,现有技术中的箱体的底部由于只采用一种加强筋条的设置方式,使得现有技术中的箱体的强度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尤其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箱体结构不能承载大于130公斤的重物,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箱体结构具有强度差、适用场景单一,造成箱体的实用性不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箱体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箱体的强度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箱体结构,包括:箱体本体;第一加强部,第一加强部与箱体本体的底部的外表面相连接;第二加强部,第二加强部与箱体本体的底部的外表面相连接,第二加强部与第一加强部相邻地设置。进一步地,第一加强部包括:第一加强筋,第一加强筋与箱体本体的底部的外表面相连接,第一加强筋为多个,多个第一加强筋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第二加强筋,第二加强筋与箱体本体的底部的外表面相连接,第二加强筋为多个,多个第二加强筋沿第二方向延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箱体本体(10);/n第一加强部(20),所述第一加强部(20)与所述箱体本体(10)的底部的外表面相连接;/n第二加强部(30),所述第二加强部(30)与所述箱体本体(10)的底部的外表面相连接,所述第二加强部(30)与所述第一加强部(20)相邻地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本体(10);
第一加强部(20),所述第一加强部(20)与所述箱体本体(10)的底部的外表面相连接;
第二加强部(30),所述第二加强部(30)与所述箱体本体(10)的底部的外表面相连接,所述第二加强部(30)与所述第一加强部(20)相邻地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部(20)包括:
第一加强筋(21),所述第一加强筋(21)与所述箱体本体(10)的底部的外表面相连接,所述第一加强筋(21)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21)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
第二加强筋(22),所述第二加强筋(22)与所述箱体本体(10)的底部的外表面相连接,所述第二加强筋(22)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加强筋(22)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并与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21)相交;
其中,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加强筋(21)之间形成有容纳空间(40),所述第二加强部(30)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40)内,或者,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加强筋(22)之间形成有所述容纳空间(40),所述第二加强部(30)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40)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部(20)还包括:
第三加强筋(23),所述第三加强筋(23)与所述箱体本体(10)的底部的外表面相连接并沿第三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具有夹角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40)为多个,所述第二加强部(30)为多个,多个所述容纳空间(40)与多个所述第二加强部(30)一一对应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部(20)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天张荣张文彪陈干明周文龙胡本涛刘慈东张超贤陈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博智林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