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吊运的螺旋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9394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吊运的螺旋桨,包括螺旋桨、吊盒、凹口、触发块、限位环、复位弹簧、限位架、弹簧伸缩杆、限位块、封锁杆、开孔、挡块、缓冲垫和复位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吊运螺旋桨时,将吊绳挂在吊盒的开口内部时,封锁杆将凹口封住,从而可以避免在吊运螺旋桨过程中,吊绳脱落而导致的运输事故的产生,从而增加吊运时的安全性;当需要拆卸吊绳时,直接使用柱状工具深入复位孔的内部,将封锁杆挤压至原位,通过限位架将限位块卡住,凹口打开,即可将吊绳拆下,方便了吊绳的拆卸,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合推广使用。

A kind of propeller easy to lif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吊运的螺旋桨
本技术涉及一种螺旋桨,具体是一种便于吊运的螺旋桨,属于船舶

技术介绍
螺旋桨是指靠桨叶在空气或水中旋转,将发动机转动功率转化为推进力的装置,可有两个或较多的叶与毂相连,叶的向后一面为螺旋面或近似于螺旋面的一种推进器。螺旋桨分为很多种,应用也十分广泛,如飞机、轮船的推进器等。由于船舶上螺旋桨体积较大,重量较重,在短程运输时,通常使用吊运的方式进行运输,而吊运螺旋桨时,由于没有自锁结构,在吊运时,如果吊绳与螺旋桨的绑扎出现松散,出现松散后,很容易出现危险;并且,在吊运结束后,需要将绑扎在螺旋桨上的吊绳拆卸吊,在拆卸吊绳时,比较麻烦。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便于吊运的螺旋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便于吊运的螺旋桨。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便于吊运的螺旋桨,包括触发机构和锁死机构;所述触发机构包括螺旋桨、吊盒、凹口、触发块和限位环,所述螺旋桨的两侧对称固接有四个相同的吊盒,所述吊盒的底部设置有凹口,所述凹口的内壁活动套接有触发块,所述触发块的顶端置于吊盒的内部,所述触发块的底端置于吊盒的外部,所述触发块顶端通过复位弹簧弹性连接吊盒的顶部内壁,所述触发块的一侧固接有限位架;所述锁死机构包括弹簧伸缩杆、限位块、封锁杆、开孔和挡块,所述螺旋桨的内壁底端固接有弹簧伸缩杆,所述凹口的两个相对的侧壁对称开设有两个相同的开孔,靠近弹簧伸缩杆的开孔内部滑动套接有封锁杆,所述封锁杆在靠近弹簧伸缩杆的一侧固接有限位块,所述吊盒在远离弹簧伸缩杆的内壁固接有挡块。优选的,所述触发块在置于螺旋桨内部的表面套接有限位环。优选的,所述限位架为“L”型结构,所述限位架的底端搭接限位块的左侧。优选的,所述限位块的右侧与弹簧伸缩杆相互搭接。优选的,所述挡块的一侧固接有缓冲垫,所述吊盒、所述挡块和所述缓冲垫均开设有复位孔,所述复位孔的孔径小于封锁杆的直径。优选的,所述弹簧伸缩杆是由两个内径不同的两个筒体与一个压力弹簧组成,两个筒体相互滑动套接,压力弹簧的两端分别固接在两个筒体的外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在吊运螺旋桨时,将吊绳挂在吊盒的开口内部时,封锁杆将凹口封住,从而可以避免在吊运螺旋桨过程中,吊绳脱落而导致的运输事故的产生,从而增加吊运时的安全性;2、当需要拆卸吊绳时,直接使用柱状工具深入复位孔的内部,将封锁杆挤压至原位,通过限位架将限位块卡住,凹口打开,即可将吊绳拆下,方便了吊绳的拆卸,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螺旋桨,2、吊盒,3、凹口,4、触发块,5、限位环,6、复位弹簧,7、限位架,8、弹簧伸缩杆,9、限位块,10、封锁杆,11、开孔,12、挡块,13、缓冲垫,14、复位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得本技术的技术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便于吊运的螺旋桨,包括触发机构和锁死机构;所述触发机构包括螺旋桨1、吊盒2、凹口3、触发块4和限位环5,所述螺旋桨1的两侧对称固接有四个相同的吊盒2,所述吊盒2的底部设置有凹口3,便于挂绳,所述凹口3的内壁活动套接有触发块4,所述触发块4的顶端置于吊盒2的内部,所述触发块4的底端置于吊盒2的外部,所述触发块4顶端通过复位弹簧6弹性连接吊盒2的顶部内壁,所述触发块4的一侧固接有限位架7,便于限位封锁杆10;所述锁死机构包括弹簧伸缩杆8、限位块9、封锁杆10、开孔11和挡块12,所述螺旋桨1的内壁底端固接有弹簧伸缩杆8,所述凹口3的两个相对的侧壁对称开设有两个相同的开孔11,靠近弹簧伸缩杆8的开孔11内部滑动套接有封锁杆10,便于锁死,所述封锁杆10在靠近弹簧伸缩杆8的一侧固接有限位块9,便于限位,所述吊盒2在远离弹簧伸缩杆8的内壁固接有挡块12。所述触发块4在置于螺旋桨1内部的表面套接有限位环5,便于限位;所述限位架7为“L”型结构,所述限位架7的底端搭接限位块9的左侧,便于限位;所述限位块9的右侧与弹簧伸缩杆8相互搭接,便于限位;所述挡块12的一侧固接有缓冲垫13,所述吊盒2、所述挡块12和所述缓冲垫13均开设有复位孔14,所述复位孔14的孔径小于封锁杆10的直径,便于解锁;所述弹簧伸缩杆8是由两个内径不同的两个筒体与一个压力弹簧组成,两个筒体相互滑动套接,压力弹簧的两端分别固接在两个筒体的外壁,便于提供弹力。本技术在使用时,准备四个圆环装吊绳或者是铁链,将吊绳或者铁链挂入凹口3的内部,并向上提起,由于螺旋桨1的自身重力,触发块4被吊绳或者铁链向上提起,限位架7在触发块4的带动下向上提起,限位架7离开限位块9,限位块9在弹簧伸缩杆8的作用下带动封锁杆10向挡块12的一侧移动,最后,封锁杆10穿过另外一个开口11并搭接在挡块12上,此时封锁杆10将凹口3锁死,环状的吊绳或者铁链被锁死在凹口3内,当遇到特殊情况,吊绳或者是铁链也无法从凹口3中脱落,当需要拆除时,准备一个半径小于复位孔14半径的圆杆,将圆杆插入复位孔14的内部并使用圆杆顶动封锁杆10,封锁杆10在圆杆压力的作用下朝向弹簧伸缩杆8的一侧移动,最后限位架7在复位弹簧6的作用下,卡住限位块9,从而锁死封锁杆10,凹口3打开,将吊绳或者铁链取出即可,无需繁琐的操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得同要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吊运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包括触发机构和锁死机构;/n所述触发机构包括螺旋桨(1)、吊盒(2)、凹口(3)、触发块(4)和限位环(5),所述螺旋桨(1)的两侧对称固接有四个相同的吊盒(2),所述吊盒(2)的底部设置有凹口(3),所述凹口(3)的内壁活动套接有触发块(4),所述触发块(4)的顶端置于吊盒(2)的内部,所述触发块(4)的底端置于吊盒(2)的外部,所述触发块(4)顶端通过复位弹簧(6)弹性连接吊盒(2)的顶部内壁,所述触发块(4)的一侧固接有限位架(7);/n所述锁死机构包括弹簧伸缩杆(8)、限位块(9)、封锁杆(10)、开孔(11)和挡块(12),所述螺旋桨(1)的内壁底端固接有弹簧伸缩杆(8),所述凹口(3)的两个相对的侧壁对称开设有两个相同的开孔(11),靠近弹簧伸缩杆(8)的开孔(11)内部滑动套接有封锁杆(10),所述封锁杆(10)在靠近弹簧伸缩杆(8)的一侧固接有限位块(9),所述吊盒(2)在远离弹簧伸缩杆(8)的内壁固接有挡块(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吊运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包括触发机构和锁死机构;
所述触发机构包括螺旋桨(1)、吊盒(2)、凹口(3)、触发块(4)和限位环(5),所述螺旋桨(1)的两侧对称固接有四个相同的吊盒(2),所述吊盒(2)的底部设置有凹口(3),所述凹口(3)的内壁活动套接有触发块(4),所述触发块(4)的顶端置于吊盒(2)的内部,所述触发块(4)的底端置于吊盒(2)的外部,所述触发块(4)顶端通过复位弹簧(6)弹性连接吊盒(2)的顶部内壁,所述触发块(4)的一侧固接有限位架(7);
所述锁死机构包括弹簧伸缩杆(8)、限位块(9)、封锁杆(10)、开孔(11)和挡块(12),所述螺旋桨(1)的内壁底端固接有弹簧伸缩杆(8),所述凹口(3)的两个相对的侧壁对称开设有两个相同的开孔(11),靠近弹簧伸缩杆(8)的开孔(11)内部滑动套接有封锁杆(10),所述封锁杆(10)在靠近弹簧伸缩杆(8)的一侧固接有限位块(9),所述吊盒(2)在远离弹簧伸缩杆(8)的内壁固接有挡块(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开义崔春元
申请(专利权)人:万力达船用动力系统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