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共享电动公交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9369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共享电动公交车,包括车身,车身的底部设置有底盘,底盘的两端设置有车轮,车身的顶部设置有隔热板,车身后部设置有车门,车身的后部位于车门的下方设置有脚踏板,车身的底部靠近车轮处开设有车身固定槽,底盘包括底板,底板靠近车轮处设置有车轮保护槽,车轮位于车轮保护槽的内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简化车身设计和车身的制造工艺,整车车身可容易实现一体化成型;乘客不从右侧上下车,乘客上下车只从后门的脚踏板上下车,占用公交站的面积可以大大减小,更容易实现BRT专线的功能,通过其四轮轮毂电机驱动能够省略大量传动部件,让车辆结构更简单。

A shared electric bu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共享电动公交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为一种共享电动公交车。
技术介绍
共享电动微循环公交车是通过安装ABS、ESC、线控制动、线控转向、APS自动泊车系统、ACC自适应巡航、ADAS汽车高级辅助驾驶系统、自动驾驶系统等核心零部件与其集成系统,实现先进的人机交互、人机共驾、蓝牙系统的数据通讯的多种能力等功能,为车辆共享和驾驶员共享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为降低污染物排放、解决城乡交通提供新的产品和经营模式。目前现有的共享电动公交车体积大,车身笨重,结构体重大,耗电量较多,且车门均为侧开的形式,造成车内空间利用率偏低,且车门会对公交站台的空间造成占用,车身侧部开门也会造成生产制作的工艺难度增加,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共享电动公交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共享电动公交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车身笨重,结构体重大,耗电量较多,且车门均为侧开的形式,造成车内空间利用率偏低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共享电动公交车,包括车身,所述车身的底部设置有底盘,所述底盘的两端设置有车轮,所述车身的顶部设置有隔热板,所述车身后部设置有车门,所述车身的后部位于车门的下方设置有脚踏板,所述车身的底部靠近车轮处开设有车身固定槽;所述底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靠近车轮处设置有车轮保护槽,所述车轮位于车轮保护槽的内部,两个对称设置的所述车轮保护槽之间开设有车轴固定槽,所述车轴固定槽的内部设置有车轴,所述车轴的两端均紧密焊接有驱动电机;<br>所述脚踏板的下方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的顶部紧密焊接有若干竖杆,所述竖杆呈倾斜设置,所述竖杆远离横杆的一端紧密焊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呈水平设置,所述脚踏板的底部靠近支撑板处开设有脚踏板固定槽,所述脚踏板固定槽与支撑板卡接配合。优选的,所述隔热板靠近车身后部处嵌设有通气隔板,所述通气隔板与车身的顶部通过铰链铰接。优选的,所述横杆与底板的底部紧密焊接。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的一端输出轴贯穿车轮保护槽且与车轮传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竖杆与横杆互相垂直。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和脚踏板固定槽均为圆形结构。优选的,所述脚踏板的顶部设置有若干防滑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其中设置的车身后开车门能够简化车身设计和车身的制造工艺,整车车身可容易实现一体化成型;乘客不从右侧上下车,乘客上下车只从后门的脚踏板上下车,占用公交站的面积可以大大减小,更容易实现BRT专线的功能,特别适合乡镇较窄小的道路行驶或乘客上下车,通过其四轮轮毂电机驱动能够省略大量传动部件,让车辆结构更简单,本专利技术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便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后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车身的立体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底盘的立体结构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脚踏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中:1、车身;11、隔热板;111、通气隔板;12、车门;13、车身固定槽;2、底盘;21、底板;22、车轮保护槽;221、驱动电机;23、车轴固定槽;231、车轴3、脚踏板;31、脚踏板固定槽;32、防滑垫;33、横杆;331、竖杆;332、支撑板;4、车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一种共享电动公交车,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车身1,车身1的底部设置有底盘2,底盘2的两端设置有车轮4,车身1的顶部设置有隔热板11,隔热板11靠近车身1后部处嵌设有通气隔板111,通气隔板111与车身1的顶部通过铰链铰接,车身1后部设置有车门12,车身1的后部位于车门12的下方设置有脚踏板3,车身1的底部靠近车轮4处开设有车身固定槽13。具体的,隔热板11采用玻璃材质制成,其表面涂覆有隔热涂料,能够将隔绝内外温差,使得车身1内部温度恒定。本实施例中,车身1采用全新设计的铝合金骨架+铝合金蜂窝与碳纤维/玻璃纤维复合材料,从而能够轻量化车身1,车身1总长5300mm,总宽1800mm,总高2350mm,前悬600mm,轴距4000mm,后悬700mm,后门处的脚踏板3高360mm,底盘2离地高200mm。如图4所示,底盘2包括底板21,底板21靠近车轮4处设置有车轮保护槽22,车轮4位于车轮保护槽22的内部,两个对称设置的车轮保护槽22之间开设有车轴固定槽23,车轴固定槽23的内部设置有车轴231,车轴231的两端均紧密焊接有驱动电机221,驱动电机221的一端输出轴贯穿车轮保护槽22且与车轮4传动连接。此外,驱动电机221可采用国内电动汽车轮毂电机以及电机控制器,本专利技术中涉及到电路和电子元器件以及模块的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专利技术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和方法的改进。如图5所示,脚踏板3的顶部设置有若干防滑垫32,脚踏板3的下方设置有横杆33,横杆33与底板21的底部紧密焊接,横杆33的顶部紧密焊接有若干竖杆331,竖杆331呈倾斜设置,竖杆331与横杆33互相垂直,竖杆331远离横杆33的一端紧密焊接有支撑板332,支撑板332和脚踏板固定槽31均为圆形结构,支撑板332呈水平设置,脚踏板3的底部靠近支撑板332处开设有脚踏板固定槽31,脚踏板固定槽31与支撑板332卡接配合。值得说明的是,防滑垫32采用橡胶材质制成,橡胶具有一定的弹性,且具有防滑效果,能够保证脚部踩踏时稳固不易滑动。本实施例中的共享电动公交车在使用时,由于轮毂电机具备单个车轮独立驱动的特性,因此无论是前驱、后驱还是四驱形式,它都可以比较轻松地实现,全时四驱在轮毂电机驱动的车辆上实现起来非常容易。同时轮毂电机可以通过左右车轮的不同转速甚至反转实现类似履带式车辆的差动转向,大大减小车辆的转弯半径,在特殊情况下几乎可以实现原地转向(不过此时对车辆转向机构和轮胎的磨损较大),对于特种车辆很有价值。新能源车型不少都采用电驱动,因此轮毂电机驱动也就派上了大用场。此外,因为特别设计了乘客上下车只从后门的一级低地板上下车的车身结构,在实现无人驾驶模式时,可以只在车辆的前方和后方安装毫米波雷达,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共享电动公交车,包括车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1)的底部设置有底盘(2),所述底盘(2)的两端设置有车轮(4),所述车身(1)的顶部设置有隔热板(11),所述车身(1)后部设置有车门(12),所述车身(1)的后部位于车门(12)的下方设置有脚踏板(3),所述车身(1)的底部靠近车轮(4)处开设有车身固定槽(13);/n所述底盘(2)包括底板(21),所述底板(21)靠近车轮(4)处设置有车轮保护槽(22),所述车轮(4)位于车轮保护槽(22)的内部,两个对称设置的所述车轮保护槽(22)之间开设有车轴固定槽(23),所述车轴固定槽(23)的内部设置有车轴(231),所述车轴(231)的两端均紧密焊接有驱动电机(221);/n所述脚踏板(3)的下方设置有横杆(33),所述横杆(33)的顶部紧密焊接有若干竖杆(331),所述竖杆(331)呈倾斜设置,所述竖杆(331)远离横杆(33)的一端紧密焊接有支撑板(332),所述支撑板(332)呈水平设置,所述脚踏板(3)的底部靠近支撑板(332)处开设有脚踏板固定槽(31),所述脚踏板固定槽(31)与支撑板(332)卡接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共享电动公交车,包括车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1)的底部设置有底盘(2),所述底盘(2)的两端设置有车轮(4),所述车身(1)的顶部设置有隔热板(11),所述车身(1)后部设置有车门(12),所述车身(1)的后部位于车门(12)的下方设置有脚踏板(3),所述车身(1)的底部靠近车轮(4)处开设有车身固定槽(13);
所述底盘(2)包括底板(21),所述底板(21)靠近车轮(4)处设置有车轮保护槽(22),所述车轮(4)位于车轮保护槽(22)的内部,两个对称设置的所述车轮保护槽(22)之间开设有车轴固定槽(23),所述车轴固定槽(23)的内部设置有车轴(231),所述车轴(231)的两端均紧密焊接有驱动电机(221);
所述脚踏板(3)的下方设置有横杆(33),所述横杆(33)的顶部紧密焊接有若干竖杆(331),所述竖杆(331)呈倾斜设置,所述竖杆(331)远离横杆(33)的一端紧密焊接有支撑板(332),所述支撑板(332)呈水平设置,所述脚踏板(3)的底部靠近支撑板(332)处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玉狮刘竞威刘志勇汪灿刘卓科陈国栋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翔天智能汽车研究园有限公司广东翔天汽车智能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