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运输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8643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4:40
一种乘客运输车辆,包括至少一个左乘客舱(30)和至少一个右乘客舱(31),所述左乘客舱具有沿行进方向布置在车辆左侧的至少一个乘客空间,所述右乘客舱具有沿行进方向布置在车辆右侧的至少一个乘客空间,其中在左乘客舱(30)和右乘客舱(31)之间,分隔壁(2、3)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使得至少在分隔壁(2、3)的正常状态下,不能从左乘客舱(30)进入右乘客舱(31),反之亦然,其中,所述左乘客舱(30)在乘客运输车辆的左侧具有通向乘客运输车辆外侧的访问门(16、17、18),所述右乘客舱(31)在乘客运输车辆的右侧具有通向乘客运输车辆外侧的访问门(16、17、18)。

Passenger transport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乘客运输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乘客运输车辆。
技术介绍
乘客运输车辆例如公共汽车本身是已知的。它们通常具有乘客座位的布置,其以相对较小或较大的组来对乘客进行分组,例如作为一个位于另一个之后的双座位或者彼此面对的四个或六个座位的形式。通常,沿着乘客运输车辆的纵向轴线,在车辆的中央形成中央过道,从该中央过道可以到达各个座位和座位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乘客运输车辆,其能够改善在乘客运输车辆中运输的乘客的隐私。该目的通过一种乘客运输车辆实现,该乘客运输车辆包括至少一个左乘客舱和至少一个右乘客舱,所述左乘客舱具有沿行进方向布置在车辆左侧的至少一个乘客空间,所述右乘客舱具有沿行进方向布置在车辆右侧的至少一个乘客空间,其中,在左乘客舱和右乘客舱之间,分隔壁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使得至少在分隔壁的正常状态下,不能从左乘客舱进入右乘客舱,反之亦然,其中,左乘客舱在乘客运输车辆的左侧具有通向乘客运输车辆外侧的访问门,右乘客舱在乘客运输车辆的右侧具有通向乘客运输车辆外侧的访问门。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乘客运输车辆具有乘客舱,每个乘客舱具有至少一个乘客空间,特别是用于乘客的座位,并且乘客舱通过分隔壁彼此分开。分隔壁构造成使得不可能通过一个乘客舱例如左乘客舱进入另一个乘客舱例如右乘客舱。因此,每个乘客舱具有其自己的外门,通过该外门可以进入和离开单个乘客舱。对于乘客舱中的乘客,借助于分隔壁和自主进入/离开可能性的分开导致改善的行驶舒适性,特别是改善的隐私。如果多个乘客位于乘客舱内,则便于乘客舱中的这些乘客之间的交流。通过分开的乘客舱可以减少乘客与其它乘客舱的可见性和串音交流。由于分隔壁,至少在相应分隔壁的正常状态下,从左乘客舱进入右乘客舱是不可能的,反之亦然。分隔壁优选地没有门。乘客运输车辆优选地没有中央过道。相反,分隔壁在左乘客舱和右乘客舱之间延伸,优选地沿着乘客运输车辆的纵向中心轴线延伸。每个乘客舱优选地具有恰好一个座位。可替代地,一些或所有乘客舱可以具有恰好两个座位。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为恰好一个乘客或两个乘客提供座位。乘客运输车辆优选地具有至少两个左乘客舱和/或至少两个右乘客舱,其中每个乘客舱具有通向乘客运输车辆外侧的其自己的访问门,其中在左乘客舱之间和/或在右乘客舱之间,分隔壁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延伸,使得至少在乘客运输车辆的正常状态下,从一个左乘客舱进入另一个左乘客舱和/或从一个右乘客舱进入另一个右乘客舱是不可能的。因此,乘客运输车辆优选地不仅具有两个而且是多个特别是四个、六个、八个或十个乘客舱,优选地至少六个乘客舱,每个乘客舱具有其自己的访问门,即进入和离开乘客舱的外门。分隔壁沿纵向车辆方向和横向车辆方向布置。优选地,在横向车辆方向上恰好有两个乘客舱彼此相邻。在纵向车辆方向和在横向车辆方向上适用的分隔壁处于正常状态,优选地是不透明的和/或大部分隔音的和/或基本上在内部空间中的整个垂直面上延伸,也就是说,从乘客运输车辆的地板延伸到乘客运输车辆的天花板。分隔壁优选地垂直竖立在车辆中。优选地,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定向的至少一个分隔壁的位置可以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移位,和/或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定向的至少一个分隔壁的位置可以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移位。由于分隔壁的移位,各个舱的尺寸可以根据需要改变。优选地,当分隔壁移位时,至少一个乘客舱变大,但至少一个其他乘客舱变小。优选地,一个或多个座位可以在乘客舱中移位。在这种情况下,座位的可移位性大于在传统座位调节的情况下座位的总体可移位性。特别是当分隔壁可移动时,座位因此可以在其位置方面适应乘客舱的改变的尺寸或几何形状。优选地,至少一个分隔壁可以由乘客至少部分地移动到半开位置。半开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意味着分隔壁的状态,其中分隔壁至少部分地存在,使得从一个乘客舱进入由半开分隔壁分开的乘客舱至少变得更加困难或者更不可能,但是至少一部分分隔壁是敞开的,从而在乘客舱之间尤其存在视觉接触和改善的声学接触。术语“半开”在这种情况下不限于打开一半,即50%,而是指分隔壁的一部分保留,而分隔壁的另一部分是开放的。特别地,分隔壁的可伸缩特别是上部部分可以缩回到分隔壁的固定特别是下部部分中。可替代地或另外,至少一个分隔壁可以由乘客至少部分地切换到透明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分隔壁的半开和/或透明切换可以由控制电路执行。控制电路可以配置成使得可以从由分隔壁分开的两个乘客舱中的每一个进行分隔壁的半开和/或透明切换的请求。控制电路可以配置成使得仅当已经从由分隔壁分开的两个乘客舱执行对分隔壁的半开和/或透明切换的请求或确认时才执行分隔壁的半开和/或透明切换。优选地,乘客运输车辆包括至少一个附加乘客舱,所述附加乘客舱也具有通向乘客运输车辆外侧的其自己的访问门,其方式与其他乘客舱相同,并且构造为行李舱或轮椅使用者舱或驾驶员驾驶室或多人舱。例如,乘客舱可包括座位,该座位在折叠状态下提供用于接收轮椅使用者的空间。行李箱空间可以直接布置在公共乘客舱中的驾驶员座位旁边,使得驾驶员可以观察或检查移除。行李箱空间可以另外或可替代地通过摄像机监控,使得例如当物体被其他人移除时每个乘客可以在他/她的乘客舱中的屏幕上看到。访问门可以例如构造为单独的门、折叠门、滑动门或单动门。附图说明下面参考附图通过示例描述本专利技术,其中:图1至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乘客运输车辆的示意性剖视图。图5至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乘客运输车辆的示意性剖视图。图7至图1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乘客运输车辆的示意性剖视图。图13至20是在不同实施例和状态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乘客运输车辆的乘客舱之间的分隔壁的示意性剖视图。图21是使分隔壁透明的可能流程图。图22是用于打开分隔壁的可能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乘客运输车辆,即公共汽车,其在奥地利将被分配车辆类别M2。图1的乘客运输车辆配置为总共十名乘客和一名驾驶员。乘客运输车辆包括四个左乘客舱30,每个都具有一个乘客空间,也就是说在每种情况下是座位1,它们沿车辆左侧的行进方向布置,和四个右乘客舱31,每个都具有至少一个乘客空间,也就是座位1,它们沿车辆右侧的行进方向布置。在每种情况下,分隔壁2、3布置成在每个左乘客舱30和相邻的右乘客舱31之间沿车辆的纵向方向延伸,使得至少在分隔壁2的正常状态下3,从左乘客舱30进入右乘客舱31是不可能的,以及反之亦然。分隔壁2、3在每种情况下布置在左乘客舱30之间和右乘客舱31之间,以便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延伸,使得至少在分隔壁2、3的正常状态下,从左乘客舱30进入另一个左乘客舱30以及从右乘客舱31进入另一个右乘客舱31是不可能的。每个左乘客舱30在乘客运输车辆的左侧具有通向乘客运输车辆的外侧的访问门,其是旋转门17的形式,并且每个右乘客舱31在乘客运输车辆的右侧具有通向乘客运输车辆的外侧的附加访问门,也是旋转门17的形式。每个乘客舱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乘客运输车辆,包括至少一个左乘客舱(30)和至少一个右乘客舱(31),所述左乘客舱具有沿行进方向布置在车辆左侧的至少一个乘客空间,所述右乘客舱具有沿行进方向布置在车辆右侧的至少一个乘客空间,其中,在左乘客舱(30)和右乘客舱(31)之间,分隔壁(2、3)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使得至少在分隔壁(2、3)的正常状态下,不能从左乘客舱(30)进入右乘客舱(31),反之亦然,其中,所述左乘客舱(30)在乘客运输车辆的左侧具有通向乘客运输车辆外侧的访问门(16、17、18),所述右乘客舱(31)在乘客运输车辆的右侧具有通向乘客运输车辆外侧的访问门(16、17、18)。/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716 EP 18183670.1;20181206 EP 18210747.41.一种乘客运输车辆,包括至少一个左乘客舱(30)和至少一个右乘客舱(31),所述左乘客舱具有沿行进方向布置在车辆左侧的至少一个乘客空间,所述右乘客舱具有沿行进方向布置在车辆右侧的至少一个乘客空间,其中,在左乘客舱(30)和右乘客舱(31)之间,分隔壁(2、3)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使得至少在分隔壁(2、3)的正常状态下,不能从左乘客舱(30)进入右乘客舱(31),反之亦然,其中,所述左乘客舱(30)在乘客运输车辆的左侧具有通向乘客运输车辆外侧的访问门(16、17、18),所述右乘客舱(31)在乘客运输车辆的右侧具有通向乘客运输车辆外侧的访问门(16、17、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运输车辆,
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客运输车辆没有中央过道。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乘客运输车辆,
其特征在于,每个乘客舱(30、31)恰好具有一个座位(1)或恰好具有两个座位(1)。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乘客运输车辆,
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客运输车辆具有至少两个左乘客舱(30)和/或具有至少两个右乘客舱(31),其中,每个乘客舱(30、31)具有通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厄尔拉谢M兰格H扎克内杰
申请(专利权)人:马格纳斯泰尔汽车技术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奥地利;AT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