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长林专利>正文

一种节能供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8406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节能供暖装置,包括燃油热水锅炉(1)、锅炉循环装置(3)、锅炉补水装置(2)、软水箱(7)、其特征在于: 该装置的运行系统还设置有板式换热器(6)、集气罐(4)、余热回收装置(5); 所述集气罐(4)设置在该燃油热水锅炉(1)顶部的一侧且与该燃油热水锅炉(1)相连接; 该燃油热水锅炉顶部的另一侧与所述余热回收装置(5)相连接,该余热回收装置(5)的另一侧设置有烟气出口; 所述燃油热水锅炉(1)通过管道接至板式换热器(6)的一端,该板式换热器(6)的另一端与锅炉循环装置(3)相连接; 该锅炉循环装置(3)与所述锅炉补水装置(2)均与燃油热水锅炉(1)相连接; 所述锅炉补水装置(2)和所述软水箱(7)相连接。(*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供暖装置,特别涉及以煤、气、油等为能源、大面积供暖时节能、环保、高效的供暖装置。
技术介绍
通常的供暖装置均由各种可燃物质燃烧后将锅炉中的水加热,由运行系统如水泵、管道等强制热水在锅炉与用户取暖设备之间循环进行热交换,此称锅炉直供暖方式,其显著缺点是1、造成大气污染、环境质量差。2、为使系统正常运行需耗费大量电能及燃料。进入九十年代各地采取了许多措施改善环境治理大气污染,采用清洁燃料做为供暖锅炉的能源便是其中的措施之一,实践证明,此举仍存在下述缺欠1、清洁燃料费用高,是燃煤费用的3-4倍,2、清洁燃料燃烧时仍会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3、清洁燃料锅炉体积小、无底火,在原有运行设备条件下,供暖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供暖运行系统,将原来的直供暖方式改为交换式供暖方式,且增设了余热回收装置,进行热能回收,利用余热为供暖水进行二次加温,以实现节约能源、降低运行费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节能供暖装置,包括燃油热水锅炉、锅炉循环装置、锅炉补水装置、软水箱、板式换热器、集气罐、余热回收装置;所述集气罐设置在该燃油热水锅炉顶部的一侧且与该燃油热水锅炉相连接;该燃油热水锅炉顶部的另一侧与所述余热回收装置相连接,该余热回收装置的另一侧设置有烟气出口;所述燃油热水锅炉通过管道接至板式换热器的一端,该板式换热器的另一端与锅炉循环装置相连接;该锅炉循环装置与所述锅炉补水装置均与燃油热水锅炉相连接;所述锅炉补水装置和所述软水箱相连接。所述余热回收装置为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一端设置有进气口,该进气口通过烟道与燃油热水锅炉相连接,该余热回收装置的腔体内迂回设置有加温水管,该加温水管与板式换热器固接在一起。所述板式换热器分别与设置有燃油热水锅炉进水口和出水口相连接的出水口和进水口和与余热回收装置进口相连接的出水口以及与供暖回水相连接的进水口。所述锅炉循环装置、锅炉补水装置分别为锅炉循环泵和锅炉补水泵。上述所涉及的连接均为管道固定连接方式。由于本技术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其有益效果为在保证供暖质量的前提下,采用交换式供暖方式,热能利用充分,加之增设的余热回收装置,利用余热提高供水温度,故锅炉不需长期处于运行状态,即节约了燃料又降低了运行费用及大气污染程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工作原理图其中1-燃油热水锅炉,2-锅炉补水装置,3-锅炉循环装置,4-集气罐,5-余热回收装置,5-1-进气口,5-2-加温水管,6-板式换热器,6-1-板式换热器热水出口,6-2-板式换热器热水入口,6-3-板式换热器冷水出口,6-4-板式换热器冷水入口,7-软水箱,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中燃油热水锅炉1燃烧后产生的热水经集气罐4中的热气提升水温后再进入锅炉循环装置3,此热水不是直接通过管道送入用户进行供水循环,而是先通过6-2送入板式换热器6中,用户取暖设备的回流水通过6-4也送入板式换水器6中,并在其中进行热交换,换热后的水从6-1流回锅炉1,再由软水箱7通过锅炉补水装置2向锅炉1补充软化水升温后的热水通过6-3进入余热回收装置5中的加温水管5-2再次提升温度,因为燃油热水锅炉燃烧时,排出烟气的温度可达200℃左右,高温烟气通过烟道打入余热回收装置5。为充分利用热能,余热回收装置5中设置有弯曲迂回的加温水管5-2,烟气中的SO2及氮氧化合物的颗粒与加温水管壁上的水珠相结合下落至箱底降低了有害尘埃的排放。本技术的集热罐4可使收集的热气加热锅炉出水温度。本技术中燃油热水锅炉、系统运行等设备如水泵等均需选用低噪音节能产品,系统补水改为电频补水,采取以上措施后,不但节约了电能,而且保证了由烟气出口排放的有害物质已微乎其微,以至只排放水蒸气而已。实施例本技术中选用水装置型号如下热水锅炉型号WNS1.4/95/70Q,变频调整自动供水设备型号BHZG-1,板式换热器型号BR50,供暖循环水泵型号G100-32-15NY,锅炉循环泵型号G50-32-9NY。由于本技术将锅炉直供暖方式改为交换式供暖方式、增设了余热回收装置及锅炉设备与系统运行设备选型合理,保证了该供暖装置运行费用低、热能回收充分、节水、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供暖质量高。权利要求1.一种节能供暖装置,包括燃油热水锅炉(1)、锅炉循环装置(3)、锅炉补水装置(2)、软水箱(7)、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的运行系统还设置有板式换热器(6)、集气罐(4)、余热回收装置(5);所述集气罐(4)设置在该燃油热水锅炉(1)顶部的一侧且与该燃油热水锅炉(1)相连接;该燃油热水锅炉顶部的另一侧与所述余热回收装置(5)相连接,该余热回收装置(5)的另一侧设置有烟气出口;所述燃油热水锅炉(1)通过管道接至板式换热器(6)的一端,该板式换热器(6)的另一端与锅炉循环装置(3)相连接;该锅炉循环装置(3)与所述锅炉补水装置(2)均与燃油热水锅炉(1)相连接;所述锅炉补水装置(2)和所述软水箱(7)相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装置(5)为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一端设置有进气口(5-1),该进气口(5-1)通过烟道与燃油热水锅炉(1)相连接,该余热回收装置的腔体内迂回设置有加温水管(5-2),该加温水管与板式换热器(6)固接在一起。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换热器(6)分别与设置有燃油热水锅炉(1)进水口和出水口相连接的出水口(6-1)和进水口(6-2)和余热回收装置(5)进口相连接的出水口(6-3)以及与供暖回水相连接的进水口(6-4)。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循环装置(3)、锅炉补水装置(2)分别为锅炉循环泵和锅炉补水泵。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节能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所涉及的连接均为管道固定连接方式。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大面积节能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供暖运行系统中增设了板式换热器和余热回收装置,使锅炉供暖由直供式改为水交换式,充分利用了回收的热能,同时在系统中选用低噪音节能产品,保证了该供暖装置运行费用低、节水、节电、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供暖质量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档编号F24H8/00GK2597891SQ0229368公开日2004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24日专利技术者刘长林 申请人:刘长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长林
申请(专利权)人:刘长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