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长林专利>正文

一种余热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8407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检查口(1),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内还设置有集气壳体(2)、加温水管组(M)、支撑体(3-1)至(3-3),分水器(4)、集水器(5)、支承台(6)及烟筒(7),该集气壳体(2)上部还设置有烟道口(2-3)-(2-5),所述加温水管组(M)固置于支撑体(3-1)至(3-3)上,所述集气壳体(2)的侧面和底面设置有入水口(2-1)和出水口(2-2),所述分水器(4)和所述支承台(6)固置于集气壳体(2)底面上,所述集水器(5)固置于所述支承台(6)上,所述集气壳体(2)的一侧壁上设置有检查口(1),所述烟筒(7)环绕在集气壳体(2)的四周,将烟道口(2-3)至(2-5)围在其中。(*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余热回收装置,特别涉及箱式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无论是工业换热设备还是民用采暖需求,还有很大部分热源仍由锅炉燃烧燃料来提供,尤其民用采暖仍由锅炉将冷水加热,再迫使其循环后进行采暖。但是无论是煤还是油、气等各种燃料,经锅炉燃烧后都会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无论是燃煤排放的黑烟、热气、二氧化硫,还是燃油、燃气排放的热气流和氮氧化合物等均会对大气质量造成危害,对我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以前采暖锅炉燃烧燃料时,热气、粉尘等均直接排向空中,回想七、八十年代城市上空灰蒙蒙一片,根根高大的烟筒冒着黑烟,污浊的空气另人难以忍受。这种状况不但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高温烟气、热气的直接排放也造成了热能极大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余热回收装置,利用它将锅炉燃料燃烧时向空中排放的热能加的回收、利用,其出发点是在回收余热的箱体内迂回、曲折的设置有外包保温材料的加温水管,它做为吸收热能的载体,使加温水管不但变长,而且可全方位的接受、利用烟道排出灼热气体对加温水管中的低温水的加温、保湿作用,以实现余热利用、节约能源、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检查口,该装置内还设置有集气壳体、加温水管组M、支撑体,分水器、集水器、支承台及烟筒,该集气壳体上部还设置有烟道口,所述加温水管组M固置于支撑体上,所述集气壳体的侧面和底面设置有入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分水器和所述支承台固置于集气壳体底面上,所述集水器固置于所述支承台上,所述集气壳体的一侧壁上设置有检查口,所述烟筒环绕在集气壳体的四周,将烟道口围在其中。所述集气壳体为由建筑材料制成的中空的长方腔体,该壳体上部的前、左、右三侧面设置有烟道口,烟筒环绕集气壳体上部一周,将烟道口围入其中,该集气壳体两侧面间隔设置有支撑体,所述集热壳体前端墙壁上设置有检查口,所述集热壳体内前部一侧底面上固置有分水器,所述集气壳体前部的另一侧底面上固置有支承台,所述支承台上面固装有集水器,所述加温水管组M固置于支撑体上。所述支撑体为金属角钢,其设置于距所述集气壳体底面为0.5米的高度,所述支撑体相互平行、间隔设置,其一端与壳体左内侧墙体固置在一起, 其另一端与壳体右内侧墙体固置在一起。所述分水器为一金属中空长方体,该长方体小截面一侧设置有一个进水口,大截面一侧设置有二个出水口,所述长方体分水器底部固置在中空的长方形集热壳体前端一侧底面上。所述集水器为一中空的金属圆柱体,该圆柱体二圆形端面处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集水器固置在所述中空的长方形集气壳体的前端另一侧底面所设置的支承台上。所述加温水管组M由水管,管接头、管弯头连接而成,所述加温水管组M分为二层,每层设有9根相互平行的水管,水管D、E、F、G、H、I、J、K、L为下层,水管a、b、c、d、e、f、g、h、i为上层,水管D-F与a-c为一组、水管G-L与d-i为一组,其外面分别设置有保温材料,所述加温水管组M密封设置为一中空的立体椭圆体,水管E通过弯头接至分水器大截面一侧设置的出水口,水管F通过弯头接至分水器大截面一侧设置的另一出水口,水管D、F由水管A接通,水管C通过水管B接至集水器一圆形端面设置的进水口,水管L通过弯头接至集水器的另一圆形端面,其它水管的连接顺序为水管L-水管i-水管h-水管K-水管J-水管g-水管f-水管I-水管H-水管e-水管d-水管G。外网进水管P通过弯头接至所述分水器小截面一侧设置的进水口,水管G通过出水口接至用户管网。所述支承台为一由建筑材料砌成的固置在所述长方形集气壳体前部一侧底面上的实心台体,其上固置有集水器。所述烟筒扣接至所述集气壳体上部外周壳体上,所述烟道口密封其中,该烟筒为凹槽形、双层金属板内夹保温材料。所述建筑材料可为实心砖、空心砖、预制板;所述集气壳体可为正方体、长方体、多面体;所述分水器可为正方体、长方体、多面体;所述集水器可为正方体、长方体、多面体;所述支撑体至还可采用工程塑料、方钢、钢板、槽钢、墙体,数量可加、减到2-20条;所述支承台也可由金属架、金属板、工程塑料构制,所述烟道口还可间隔加减为1-20个。由于本技术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其有益效果为强化了余热回收的效果,充分利用锅炉排出的200℃以上的烟气余热,将加温水管中的水温可提高3-6℃,同时烟气中的粉尘会与加温水管壁上的水珠结合成大颗粒落下,不向空中排放,即节约了能源,又有效控制了烟尘对大气环境的污染。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去盖俯视图图2本技术A-A剖视图图3本技术加温水管组M管路连接图图4本技术整体示意图图5本技术A向视图图6烟筒7剖面图其中1-检查口,2-集气壳体,2-1-进水口,2-2-出水口,(3-1)至(3-3)-支撑体,(2-3)至(2-5)-烟道口,4-分水器,4-1-进水口,4-2、4-3-出水口,5-集水器,5-1-进水口,5-2-出水口,6-支承台,7-烟筒,M-加温水管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中长方形集气壳体2是由建筑砖材料砌成的中空的六面墙体,见附图(4),其长、宽、高的尺寸约为6米×4米×5米,其前端墙体面上设有检查口1,人可由此进入对设备进行维修、检查,其上部前、左、右三侧面设置有烟道口2-3至2-5,在与烟道口同高的位置,围绕该集气壳体四周设有烟筒7,它为长方体、中空,烟筒壁为二层钢板中间夹满保温材料,扣罩在烟道口上,与集气壳体固接牢靠,起到冷空气不倒流的作用,提高保温效果,最后由烟筒7排出的基本只有水蒸气。长方体集气壳体2的左右二个侧面墙体内,在距底面0.5米处间隔、平行设置有三根角钢3-1至3-3均衡的支撑着加温水管组M。该三根角钢3-1至3-3的两端可以固置在长方体集气壳体2的左右二个侧面墙体内,也可整根的固置在由长方体集气壳体2底面砌起的三座条形墙体内,这样同样可起到支撑该加温水管组M的作用,当然,用其他形状的金属材料、工程塑料等也可。加温水管组M分为上、下二层,每层并排、平行设有9根加温水管,根据需求每层水管根数还可加、减,水管号D、E、F、G、H、I、J、K、L设为下层,水管号a-i设为上层,二层水管的左侧包括下层水管号D、E、F及上层水管号a、b、c的为一组,其外围加装保温材料密封,二层水管的右侧,包括下层水管号为G、H、I、J、K、L及上层d至i号水管的为另一组,其外围加装保温材料密封,二部分密封体在前后端环绕、闭合,使整个加温水管组M形成一个中空的立体椭圆环状体,固置于由角钢3-1至3-3构成的支撑体上。角钢3-1至3-3平行、间隔放置,该三条角钢的一端插入集气壳体2左侧的墙体中固定,另一端插入集气壳体2右侧的墙体中固定,并置于加温水管组M的下方,起到支撑加温水管组M的作用。根据保温水管组M长与宽的不同,支撑体角钢的数量还可增加或减少。烟道口2-3设置在集气壳体2前方墙面的上部,烟道口2-4设置在墙体左侧墙面的上部,烟道口2-5设置在墙体右侧的上部,根据集气壳体2体积的大小,烟道口的数量还可增加或减少。长方体集气壳体2的前端左侧底部设置有分水器4,该分水器为一金属中空长方六面体。其小截面一侧设置有一个直径较大的进水口4-1,由锅炉系统过来走向用户的热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长林
申请(专利权)人:刘长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