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春生专利>正文

三重管气水共用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8237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民用锅炉技术。其主要包括炉体、燃烧室、灰渣室、进出水口和烟囱,燃烧室由隔层炉排分隔成上下燃烧室,炉体内设置内筒体,火管分布在燃烧室两侧的水腔中上端与内筒体相通,下端与下燃烧室相通,内筒体内有与水腔连通的多层过水排管,超导管均匀分布在烟囱周围的水腔中下端直接伸入内筒体中。其中隔层炉排为可更换的活动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具有热效率高、无烟尘和使用方便的特点。(*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民用锅炉技术,主要涉及一种三重管气水共用锅炉。专利号为“96202243.8”涉及一种超导管双炉排反烧式生活锅炉,具有直烧超导管锅炉升温快、反烧式生活锅炉除烟除尘效果好的优点,但就多根超导管分左右两排对称分布在炉体水腔中且下端直接伸入燃烧室中的结构看,超导管直接受灼热火焰烘烤使用寿命将受影响穿过炉体水腔的夹层烟道分布在燃烧室两侧,其下部与下燃烧室相通,上部与烟囱相通,高温烟气在炉体内的滞留缓冲时间太短,高温烟气没有充分利用,炉体受热面也没能达到最大限度;其设计的隔层炉排是由多根与炉体水腔相通的过水管,排成一排而构成,隔层炉排直接在灼热煤层与高温火焰区内,炉排寿命较短,因此炉排需经常更换,而其结构设计则与之不适应。本技术的目的即是提出一种三重管气水共用锅炉,对上述锅炉结构加以改进,从而克服其存在的不足。本技术完成其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结构是其主要包括有炉体、燃烧室、灰渣室、进出水口和烟囱,其中燃烧室由隔层炉排分隔成上燃烧室和下燃烧室,在燃烧室上部设置由炉体的水腔包围的内筒体,燃烧室两侧的水腔中分布有多根火管,其上端与内筒体相通,下端与下燃烧室相通;内筒体内有与炉体水腔连通的多层过水排管,超导管均匀分布在烟囱周围的水腔中,下端直接伸入内筒体中;内筒体上端与烟囱相通。隔层炉排由多根与连接管相通的过水管排成一排而构成,两根连接管各一端与炉体水腔连通,另一端分别与水腔和气水分离器连接,出口端端头均采用阀体控制。隔层炉排的两根连接管设置在炉体外部,其中一根连接管与炉排过水管固接,另一根连接管与炉排过水管法兰连接。炉体与燃烧室间开孔焊接有连接用套管。本技术结构设计较为合理,位于隔层炉排上的煤在经过预热、干燥、气化等过程产生可燃气体,穿过灼热煤层进入高温燃烧区进行燃烧,燃烧充分,耗量低,灰渣合碳量低并可消除黑烟,高温气体通过火管后进入内筒体,冲刷其中的多层排管及多根超导管,由此大大增加了炉体的受热面积,高温气体中的灰尘在此过程中温度逐渐下降,沉积在内筒体底部,使烟尘排放量大大低于其它方式燃煤生活锅炉。其可更换式隔层炉排的结构设计,使得安装、维修极为便利,并与气体分离器配套为其提供热水。实施例附图为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图1A-A剖视图。结合给出的附图对其结构加以进一步说明如附图所示其包括有炉体1、位于炉体中的内筒体8,炉体中的上燃烧室3、下燃烧室2,下燃烧室下部的灰渣室11以及出水口18、进水口13、清尘口15、火管5、烟囱21,其中燃烧室由设在其中的隔层炉排6分隔成上燃烧室3、下燃烧室2,隔层炉排6是由多根与连接管4相通的过水管排成一排而构成的,两根连接管的两端都由蝶阀控制,其中各一端与炉体水腔相通,一根的另一端(即出口端)用以与气水分离器连接向其提供热水。另一根的出口端与水腔连通,层炉炉排稍倾斜放置,以利其内经加热的水向上流出。为便于炉排过水管的更换,将连接管4设置在炉体外,一根连接管与过水管固定联接,另一根连接管与炉排过水管法兰联接,需更换时将一根连接管与炉排分离,再从另一侧将炉排(包括一根连接管)从炉体中抽出即可。进一步考虑可在炉体与燃烧室之间开孔焊接套管,炉排过水管通过套管插入和抽出,更换更加方便,密封性能更好。火管5穿过炉体水腔分布在燃烧室左右两侧,其下端与下燃烧室2相通,上端与内筒体8相通,内筒体中部设置有多层过水排管9,过水排管9与炉体水腔相通,构成了对流受热面,内筒体8上部与烟囱21相通,超导管10均匀分布在烟囱21周围的水腔中,下端伸入内筒体8中。炉体1上部有与大气直接相通的出气口19,以保证常压工作。本技术锅炉的使用燃料从上炉门7投入,煤在上燃烧室3中预热、干燥、燃烧,在预热、干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可燃气体,通过隔层炉排6上的煤层向下运动,在经过位于下层的灼热燃烧层时发生强烈燃烧,热气流经下燃烧室两侧分布的多根火管5向上运动,汇合到内筒体8中,冲刷多层过水排管9和超导管10经烟囱21入大气。热气流在向上运动过程中,使火管5周围的水、内筒体壁周围水腔中的水、内筒体内过水排管内的水、超导管10周围的水受热达到热交换,炉体内的整个水腔是相通的。正常燃烧时,下炉排22上不直接加煤,下炉排上煤的来源一部分是自隔层炉排6的间隙自由落下的,一部分根据炉子使用情况可适当的桶隔层炉排,使已燃烧的煤落下,使没有燃尽的煤更进一步的燃烧。锅炉设置有监测水位的水位计17,监测水温的温度表插座16,开设在炉体上部的排气口19随时排出水在高温时产生的气体,保证锅炉始终处于无压状态运行。出水管18为热水供应端,也可连接供暖;进水管13给锅炉供水,采暖回水及排污用。炉体最下部为存渣室11,直接与地下储渣坑相通,调风口12可调下部风量,在烟囱出口处还设有烟囱调节风门,用于调节出风量的大小,进而控制燃烧室内的火势的大小,上炉门7向炉内加煤并可调节进风量,以便控制火势强弱。隔层炉排两根连接管4的出口端分别用蝶阀控制,当炉内正常使用提供热水或采暖时,将与气水分离器连接的出口端蝶阀关闭,当需使用气水分离器(提供蒸汽)时,可将与炉体水腔相通的出口端蝶阀关闭,打开与气水分离器相通的出口端,即可与气水分离器配套向其提供热水,气水分离器为成熟的现有技术,结构未作改动。权利要求1.一种三重管气水共用锅炉,其主要包括有炉体(1)、燃烧室、灰渣室(11),进出水口(13)(18)和烟囱(21),其中燃烧室由隔层炉排(6)分隔成上燃烧室(3)和下燃烧室(2),本技术的特征是在燃烧室上部设置由炉体的水腔包围的内筒体(8),燃烧室两侧的水腔中分布有多根火管(5),其上端与内筒体(8)相通,下端与下燃烧室(2)相通;内筒体内有与炉体水腔连通的多层过水排管(9),超导管(10)均匀分布在烟囱(21)周围的水腔中,下端直接伸入内筒体(8)中;内筒体(8)上端与烟囱(21)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重管气水共用锅炉,其特征是隔层炉排(6)由多根与连接管(4)相通的过水管排成一排而构成,两根连接管(4)各一端与炉体水腔连通,另一端分别与水腔和气水分离器连接,出口端端头均采用阀体控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重管气水共用锅炉,其特征是隔层炉排的两根连接管(4)设置在炉体(1)外部,其中一根连接管(4)与炉排过水管固接,另一根连接管(4)与炉排过水管法兰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重管气水共用锅炉,其特征是炉体(1)与燃烧室间开孔焊接有连接用套管。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民用锅炉技术。其主要包括炉体、燃烧室、灰渣室、进出水口和烟囱,燃烧室由隔层炉排分隔成上下燃烧室,炉体内设置内筒体,火管分布在燃烧室两侧的水腔中上端与内筒体相通,下端与下燃烧室相通,内筒体内有与水腔连通的多层过水排管,超导管均匀分布在烟囱周围的水腔中下端直接伸入内筒体中。其中隔层炉排为可更换的活动结构。本技术结构设计具有热效率高、无烟尘和使用方便的特点。文档编号F24H1/48GK2342316SQ9721734公开日1999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1997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1997年5月14日专利技术者张春生 申请人:张春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重管气水共用锅炉,其主要包括有炉体(1)、燃烧室、灰渣室(11),进出水口(13)(18)和烟囱(21),其中燃烧室由隔层炉排(6)分隔成上燃烧室(3)和下燃烧室(2),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在燃烧室上部设置由炉体的水腔包围的内筒体(8),燃烧室两侧的水腔中分布有多根火管(5),其上端与内筒体(8)相通,下端与下燃烧室(2)相通;内筒体内有与炉体水腔连通的多层过水排管(9),超导管(10)均匀分布在烟囱(21)周围的水腔中,下端直接伸入内筒体(8)中;内筒体(8)上端与烟囱(21)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生
申请(专利权)人:张春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