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预上浆功能的浆纱装置,包括浆槽,所述浆槽左侧设置有预上浆槽,所述浆槽与预上浆槽之间设置有连通槽,所述预上浆槽上方左侧设置有第一导纱轮,所述上浆槽内设置有第二导纱轮,所述第一导纱轮右侧设置有第三导纱轮,所述浆槽内中间设置有压浆辊,所述压浆辊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上浆辊和第二上浆辊,所述所述浆槽上方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浆槽上方右侧设置有第四导纱轮,结构简单,构造清晰易懂,通过对纱线的预上浆作业,提高了浆料对经纱的被覆和渗透效果,有效的提高了纱线的强度和抗断裂能力,改善了耐磨性能和毛羽指数,通过设置的压浆辊进一步提高了上浆质量,还能够对纱线的张紧度进行调节,功能强大。
A sizing device with pre sizing fun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预上浆功能的浆纱装置
本技术涉及纱线生产设备
,具体为一种具有预上浆功能的浆纱装置。
技术介绍
经纱在织造过程中受到各种拉伸应变和摩擦作用。拉伸应变作用主要来源于经纱所受张力以及开口和打纬运动;摩擦作用主要来源于经纱与后梁、停经片、综眼、钢箱等机件以及经纱间的相对运动。为了赋予经纱抵抗复杂负荷的能力,需要在织造工序前对其进行上浆。上浆可以提高经纱的断裂强力,减少纱线的有害毛羽,并改善经纱的耐磨性能,所以,预上浆还能必不可少,因此,需要一种具有预上浆功能的浆纱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预上浆功能的浆纱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预上浆功能的浆纱装置,包括浆槽,所述浆槽左侧设置有预上浆槽,所述浆槽与预上浆槽之间设置有连通槽,所述预上浆槽上方左侧设置有第一导纱轮,所述上浆槽内设置有第二导纱轮,所述第一导纱轮右侧设置有第三导纱轮,所述浆槽内中间设置有压浆辊,所述压浆辊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上浆辊和第二上浆辊,所述浆槽上方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浆槽上方右侧设置有第四导纱轮。优选的,所述压浆辊中心轴处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前后两端连接有第一限位块,所述浆槽前后侧壁设置有竖槽,前后两侧第一限位块在前后两侧的竖槽外设置,所述压浆辊与第一限位块之间的第一转轴外表面转动套设有轴套,前后两侧轴套中间设置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为开口朝下的‘U’形框架设置。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架设在浆槽上端面上,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输出端与连接架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浆槽前后侧壁上的竖槽左右两侧设置有横槽,所述第一上浆辊和第二上浆辊中心轴处设置有第二转轴,左右两侧第二转轴前后两端分别在左右两侧的横槽上设置,所述第二转轴外连接有第二限位块。优选的,所述横槽内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一端与第一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压缩弹簧另一端与横槽内侧壁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压浆辊、第一上浆辊和第二上浆辊外表面包覆有不锈钢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构造清晰易懂,通过对纱线的预上浆作业,提高了浆料对经纱的被覆和渗透效果,有效的提高了纱线的强度和抗断裂能力,改善了耐磨性能和毛羽指数,通过设置的压浆辊进一步提高了上浆质量,还能够对纱线的张紧度进行调节,功能强大。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具有预上浆功能的浆纱装置的主视图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具有预上浆功能的浆纱装置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具有预上浆功能的浆纱装置的驱动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具有预上浆功能的浆纱装置的第一上浆辊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二上浆辊,2-压浆辊,3-第一上将辊,4-连通槽,5-第二导纱轮,6-预上浆槽,7-第一导纱轮,8-第三导纱轮,9-驱动装置,10-第四导纱轮,11-浆槽,12-横槽,13-压缩弹簧,14-第二限位块,15-第二转轴,16-第一转轴,17-第一限位块,18-气缸,19-安装板,20-连接架,21-轴套,22-竖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预上浆功能的浆纱装置,包括浆槽11,所述浆槽11左侧设置有预上浆槽6,所述浆槽11与预上浆槽6之间设置有连通槽4,所述预上浆槽6上方左侧设置有第一导纱轮7,所述上浆槽6内设置有第二导纱轮5,所述第一导纱轮7右侧设置有第三导纱轮8,所述浆槽11内中间设置有压浆辊2,所述压浆辊2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上浆辊3和第二上浆辊1,所述浆槽11上方设置有驱动装置9,所述浆槽11上方右侧设置有第四导纱轮10所述压浆辊2中心轴处设置有第一转轴16,所述第一转轴16前后两端连接有第一限位块17,所述浆槽11前后侧壁设置有竖槽22,前后两侧第一限位块17在前后两侧的竖槽22外设置,所述压浆辊2与第一限位块17之间的第一转轴16外表面转动套设有轴套21,前后两侧轴套21中间设置有连接架20,所述连接架20为开口朝下的‘U’形框架设置所述驱动装置9包括安装板19,所述安装板19架设在浆槽11上端面上,所述安装板19上安装有气缸18,所述气缸18输出端与连接架20固定连接所述浆槽11前后侧壁上的竖槽22左右两侧设置有横槽12,所述第一上浆辊3和第二上浆辊1中心轴处设置有第二转轴15,左右两侧第二转轴15前后两端分别在左右两侧的横槽12上设置,所述第二转轴15外连接有第二限位块14所述横槽12内设置有压缩弹簧13,所述压缩弹簧13一端与第一转轴16固定连接,所述压缩弹簧13另一端与横槽12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压浆辊2、第一上浆辊3和第二上浆辊1外表面包覆有不锈钢套。浆料注入浆槽11中,浆槽与预上浆槽6连通设置,纱线经过第一导纱轮7进入预上浆槽6内进行预上浆作业,随后通过第二导纱轮8进入浆槽11中,纱线在浆槽11中经过压浆辊2和第一上浆辊3之间传输并压设,将纱线中的空气和水分压出,随后经过压浆辊2第二上浆辊1之间压设,将纱线上残余的浆料压出,方便后续烘干作业,并且可以通过气缸18控制压浆辊2做升降运动,调节压浆辊2分别与第一上浆辊3和第二上浆辊1之间的压力,以及第一上浆辊3和第二上浆辊1之间的距离,调节纱线的张紧度,提高上浆质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预上浆功能的浆纱装置,包括浆槽(11),其特征在于:所述浆槽(11)左侧设置有预上浆槽(6),所述浆槽(11)与预上浆槽(6)之间设置有连通槽(4),所述预上浆槽(6)上方左侧设置有第一导纱轮(7),所述上浆槽(6)内设置有第二导纱轮(5),所述第一导纱轮(7)右侧设置有第三导纱轮(8),所述浆槽(11)内中间设置有压浆辊(2),所述压浆辊(2)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上浆辊(3)和第二上浆辊(1),所述浆槽(11)上方设置有驱动装置(9),所述浆槽(11)上方右侧设置有第四导纱轮(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预上浆功能的浆纱装置,包括浆槽(11),其特征在于:所述浆槽(11)左侧设置有预上浆槽(6),所述浆槽(11)与预上浆槽(6)之间设置有连通槽(4),所述预上浆槽(6)上方左侧设置有第一导纱轮(7),所述上浆槽(6)内设置有第二导纱轮(5),所述第一导纱轮(7)右侧设置有第三导纱轮(8),所述浆槽(11)内中间设置有压浆辊(2),所述压浆辊(2)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上浆辊(3)和第二上浆辊(1),所述浆槽(11)上方设置有驱动装置(9),所述浆槽(11)上方右侧设置有第四导纱轮(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预上浆功能的浆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浆辊(2)中心轴处设置有第一转轴(16),所述第一转轴(16)前后两端连接有第一限位块(17),所述浆槽(11)前后侧壁设置有竖槽(22),前后两侧第一限位块(17)在前后两侧的竖槽(22)外设置,所述压浆辊(2)与第一限位块(17)之间的第一转轴(16)外表面转动套设有轴套(21),前后两侧轴套(21)中间设置有连接架(20),所述连接架(20)为开口朝下的‘U’形框架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国英,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林驰纺织整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