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带烘干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7615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铜带烘干炉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进料口,且外壳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侧外表面活动连接有连接柱,且连接柱远离支撑杆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滚筒,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外表面活动连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一侧外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二滚筒,所述连接杆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旋杆,且连接杆的内部靠近旋杆的位置开设有腰形孔,所述腰形孔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螺杆,所述外壳的内部开设有入料槽,所述腰形孔是以旋杆为圆心的弧形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避免铜带反向移动,保证铜带传送的稳定性,结构简单,且能够提高退火烘干效率,较为实用。

A copper belt drying furnac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带烘干炉装置
本技术涉及退火烘干
,具体为一种铜带烘干炉装置。
技术介绍
退火烘干炉有两层,燃烧层与穿铜带层,烘干炉为箱式炉体炉体四周用耐火砖与硼砂砌筑,上层四周还装有石棉来储热能,使得热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其中铜带的加工便需要进行退火烘干,现有的退火烘干炉,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能对铜带进行稳定输送,无法保证铜带退火烘干的效率,不够实用。为此,提出一种铜带烘干炉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带烘干炉装置,能够避免铜带反向移动,保证铜带传送的稳定性,结构简单,且能够提高退火烘干效率,较为实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铜带烘干炉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进料口,且外壳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侧外表面活动连接有连接柱,且连接柱远离支撑杆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滚筒,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外表面活动连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一侧外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二滚筒,所述连接杆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旋杆,且连接杆的内部靠近旋杆的位置开设有腰形孔,所述腰形孔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螺杆,所述外壳的内部开设有入料槽。在将铜带安装进第一滚筒与第二滚筒之间时,使用者可将螺杆拧松而不脱离支撑杆,螺杆与支撑杆之间为螺纹连接,拧松螺杆之后便能够与腰形孔活动连接,于是,便能够将连接杆与支撑杆之间进行移动,连接杆与支撑杆之间通过旋杆进行连接,将铜带安装好之后,使用者便能够将第二滚筒与第一滚筒之间相互靠近,将铜带控制在第一滚筒与第二滚筒之间,能够较好的保证铜带移动的稳定性,便于对铜带进行退火加工,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避免铜带在重力的作用下反向移动,铜带处于第一滚筒与第二滚筒之间,铜带需要进行传送进入外壳的内部,铜带移动时第一滚筒与第二滚筒也会转动,且第一滚筒不能够进行反向转动,在第一滚筒有反向转动的趋势时,固定柱会与移动板进行接触,移动板通过连接块与支撑杆连接,且连接块通过穿杆与支撑杆连接,连接块与支撑杆接触的位置为圆弧状,能够支撑移动板的移动,支撑杆与连接块连接位置的一侧设置了挡板,能够避免移动板的反向移动,且穿杆的外表面设置了弹簧卡,在弹簧卡的作用下移动板能够恢复原位,第一滚筒在传送铜带的转动方向下,移动板能够通过连接块进行移动,不会阻挡固定柱的移动,在第一滚筒的反向转动时,移动板能够阻挡固定柱的转动,固定柱的数量为四个,能够避免铜带反向移动,保证铜带传送的稳定性,结构简单,且能够提高退火烘干效率,较为实用。优选的,所述腰形孔是以旋杆为圆心的弧形孔,所述螺杆的一端活动连接在支撑杆的内部。拧松螺杆之后便能够与腰形孔活动连接,于是,便能够将连接杆与支撑杆之间进行移动。优选的,所述第一滚筒的一侧外表面靠近边缘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柱,且固定柱的数量为四个。第一滚筒在传送铜带的转动方向下,移动板能够通过连接块进行移动,不会阻挡固定柱的移动。优选的,所述支撑杆靠近第一滚筒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移动板,且移动板靠近支撑杆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第一滚筒的反向转动时,移动板能够阻挡固定柱的转动,固定柱的数量为四个,能够避免铜带反向移动,保证铜带传送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连接块与支撑杆之间为弧形连接。连接块与支撑杆接触的位置为圆弧状,能够支撑移动板的移动。优选的,所述连接块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穿杆,且穿杆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弹簧卡。固定柱会与移动板进行接触,移动板通过连接块与支撑杆连接,且连接块通过穿杆与支撑杆连接。优选的,所述连接杆通过旋杆与支撑杆活动连接。连接杆与支撑杆之间通过旋杆进行连接,将铜带安装好之后,使用者便能够将第二滚筒与第一滚筒之间相互靠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将铜带安装进第一滚筒与第二滚筒之间时,使用者可将螺杆拧松而不脱离支撑杆,螺杆与支撑杆之间为螺纹连接,拧松螺杆之后便能够与腰形孔活动连接,于是,便能够将连接杆与支撑杆之间进行移动,连接杆与支撑杆之间通过旋杆进行连接,将铜带安装好之后,使用者便能够将第二滚筒与第一滚筒之间相互靠近,将铜带控制在第一滚筒与第二滚筒之间,能够较好的保证铜带移动的稳定性,便于对铜带进行退火加工,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避免铜带在重力的作用下反向移动,铜带处于第一滚筒与第二滚筒之间,铜带需要进行传送进入外壳的内部,铜带移动时第一滚筒与第二滚筒也会转动,且第一滚筒不能够进行反向转动,在第一滚筒有反向转动的趋势时,固定柱会与移动板进行接触,移动板通过连接块与支撑杆连接,且连接块通过穿杆与支撑杆连接,连接块与支撑杆接触的位置为圆弧状,能够支撑移动板的移动,支撑杆与连接块连接位置的一侧设置了挡板,能够避免移动板的反向移动,且穿杆的外表面设置了弹簧卡,在弹簧卡的作用下移动板能够恢复原位,第一滚筒在传送铜带的转动方向下,移动板能够通过连接块进行移动,不会阻挡固定柱的移动,在第一滚筒的反向转动时,移动板能够阻挡固定柱的转动,固定柱的数量为四个,能够避免铜带反向移动,保证铜带传送的稳定性,结构简单,且能够提高退火烘干效率,较为实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滚筒与第二滚筒的结合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支撑杆与第一滚筒的结合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固定柱与连接柱的结合视图。图中:1、外壳;2、进料口;3、入料槽;4、支撑杆;5、第一滚筒;6、第二滚筒;7、连接杆;8、腰形孔;9、旋杆;10、螺杆;11、固定柱;12、连接柱;13、移动板;14、连接块;15、穿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铜带烘干炉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进料口2,且外壳1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4,所述支撑杆4的一侧外表面活动连接有连接柱12,所述外壳1的内部开设有入料槽3;如图2所示,连接杆7的一侧外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二滚筒6,所述连接杆7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旋杆9,且连接杆7的内部靠近旋杆9的位置开设有腰形孔8,所述腰形孔8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螺杆10;如图3和图4所示,连接柱12远离支撑杆4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滚筒5,所述支撑杆4的上端外表面活动连接有连接杆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铜带安装进第一滚筒5与第二滚筒6之间时,使用者可将螺杆10拧松而不脱离支撑杆4,螺杆10与支撑杆4之间为螺纹连接,拧松螺杆10之后便能够与腰形孔8活动连接,于是,便能够将连接杆7与支撑杆4之间进行移动,连接杆7与支撑杆4之间通过旋杆9进行连接,将铜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铜带烘干炉装置,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进料口(2),且外壳(1)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4),所述支撑杆(4)的一侧外表面活动连接有连接柱(12),且连接柱(12)远离支撑杆(4)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滚筒(5),所述支撑杆(4)的上端外表面活动连接有连接杆(7),且连接杆(7)的一侧外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二滚筒(6),所述连接杆(7)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旋杆(9),且连接杆(7)的内部靠近旋杆(9)的位置开设有腰形孔(8),所述腰形孔(8)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螺杆(10),所述外壳(1)的内部开设有入料槽(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带烘干炉装置,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进料口(2),且外壳(1)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4),所述支撑杆(4)的一侧外表面活动连接有连接柱(12),且连接柱(12)远离支撑杆(4)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滚筒(5),所述支撑杆(4)的上端外表面活动连接有连接杆(7),且连接杆(7)的一侧外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二滚筒(6),所述连接杆(7)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旋杆(9),且连接杆(7)的内部靠近旋杆(9)的位置开设有腰形孔(8),所述腰形孔(8)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螺杆(10),所述外壳(1)的内部开设有入料槽(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带烘干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腰形孔(8)是以旋杆(9)为圆心的弧形孔,所述螺杆(10)的一端活动连接在支撑杆(4)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芮万银郭延鹏
申请(专利权)人:清远楚江铜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