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轿厢上梁与轿顶轮组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74836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轿厢上梁与轿顶轮组的连接结构,涉及了电梯制造领域,解决了上梁与轿顶轮组之间安装困难的效果。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电梯轿厢上梁与轿顶轮组的连接结构,包括上梁本体和与上梁本体配合的轮组本体,所述轮组本体在其底部的两端均设置可拆卸的安装件,安装件分别与上梁本体和轮组本体之间固定连接,实现了上梁本体和轮组本体之间的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方便上梁本体与轮组本体安装的效果。

A connection structure between the upper beam of the elevator car and the wheel group on the car roo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轿厢上梁与轿顶轮组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梯轿厢,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梯轿厢上梁与轿顶轮组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般的居民楼和商业楼都安装了电梯,现有技术中,电梯包括上梁和轿顶轮组,上梁用于安装轿顶轮组,通过绕置在轿顶轮上的曳引悬挂索驱动轿厢沿轿厢导轨上下运行。参阅附图1和附图2,现有轮组本体1底部的两侧均设有安装片4,安装片4开设有螺纹孔32并在螺纹孔32内安装有第一锁定螺栓231和第一锁定螺母232,上梁本体在与螺纹孔32对应位置处开设有通孔11,第一锁定螺栓231贯穿螺纹孔32与通孔11与第一锁定螺母232螺纹连接。上梁与一般预先打孔后将钢板弯折,大型的钢板弯折后通孔的位置与预定位置会产生较大误差,使得安装片上的螺纹孔较难与通孔正对,增加了上梁与轿顶轮组的安装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梯轿厢上梁与轿顶轮组的连接结构,具有方便上梁与轿顶轮组之间安装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电梯轿厢上梁与轿顶轮组的连接结构,包括上梁本体和与上梁本体配合的轮组本体,所述轮组本体在其底部的两端均设置可拆卸的安装件,所述安装件的顶面具有竖直的安装板且相邻的两个安装板之间形成有与所述轮组本体适配的安装空腔,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安装孔,并在所述安装孔内安装有第二锁定螺栓和第二锁定螺母,所述轮组本体在与所述安装孔对应位置处开设有供所述第二锁定螺栓贯穿的通孔;所述安装件的两端对称开设有第一腰孔并在第一腰孔内安装有第一锁定螺栓和第一锁定螺母,所述上梁本体在与所述第一腰孔对应位置处开设有第二腰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轮组本体和上梁本体分别通过与安装件的固定安装实现了轮组本体和上梁本体之间的固定安装;安装件顶面两个安装板之间形成的安装空腔实现了轮组本体的安装;通过安装件上的第一腰孔和上梁本体的第二腰孔之间相错后具有相对的孔,第一锁定螺栓贯穿第一腰孔和第二腰孔后与锁定螺母固定,从而方便了安装件和上梁本体之间的安装,降低了轮组本体在上梁本体上的安装难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板上均匀间隔开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安装孔,多个所述安装孔沿安装板的水平方向均匀间隔布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安装孔的设置加强了安装板与轮组本体的安装强度,从而降低了轮组本体与安装板脱离的概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腰孔的长度方向和所述第二腰孔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腰孔和第二腰孔相互垂直使得第一腰孔和第二腰孔相互相错,从而方便了第一锁定螺栓的安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腰孔为长度方向与所述上梁本体的长度方向呈4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腰孔为长度方向与所述上梁本体的长度方向呈45°降低了安装板在上梁处滑移的概率,从而降低了轮组本体在上梁处滑移的概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轮组本体的两侧均开设有水平的限位槽,所述安装板上具有插入所述限位槽的限位凸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槽和限位凸棱的配合方便了轮组本体上通孔和安装板上安装孔之间的对准,方便了轮组本体和安装件之间的安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凸棱和所述限位槽的横截面均呈半圆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低了限位凸棱处的应力集中,从而降低了限位凸棱损坏的概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件在所述第一腰孔处设置有垫片,所述垫片套设于所述第一锁定螺栓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锁定螺栓套设有垫片降低了第一锁定螺栓在安装时将上梁挤压变形的概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轮组本体在其底面的两侧沿其边沿均设置有第一圆角,所述安装板在朝向所述轮组本体一侧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圆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圆角和第二圆角的配合设置降低了轮组本体和安装板抵接处的应力集中,降低了安装板发生损坏的概率。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一种电梯轿厢上梁与轿顶轮组的连接结构,包括上梁本体和与上梁本体配合的轮组本体,轮组本体和上梁本体分别与安装件固定安装,安装件上的第一腰孔和上梁本体的第二腰孔的设置方便了安装件和上梁本体之间的安装,降低了轮组本体在上梁本体上的安装难度;2、限位槽和限位凸棱的配合方便了轮组本体上通孔和安装板上安装孔之间的对准,方便了轮组本体和安装件之间的安装;3、第一锁定螺栓套设有垫片降低了第一锁定螺栓在安装时将上梁挤压变形的概率。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的爆炸机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图;图6为安装件的结构示意;图7为安装件与上梁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轮组本体;11、通孔;12、限位槽;13、第一圆角;2、安装件;21、安装板;211、安装孔;212、第二锁定螺栓;213、第二锁定螺母;214、限位凸棱;215、第二圆角;22、安装空腔;23、第一腰孔;231、第一锁定螺栓;232、第一锁定螺母;233、垫片;3、上梁本体;31、第二腰孔;32、螺纹孔;4、安装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阅附图3,一种电梯轿厢上梁与轿顶轮组的连接结构,应用于电梯制造中,包括上梁本体3、与上梁本体3配合的轮组本体1和分别设置于轮组本体1两侧的两个安装件2。参阅附图4和附图5,轮组本体1上开设有多个通孔11,轮组本体1在其两侧面的两端均开设有通孔11,多个通孔11沿轮组本体1的水平方向间隔布置;轮组本体1的两侧均开设有水平的限位槽12,限位槽12的横截面呈半圆形;轮组本体1在其底面的两侧沿其边沿均设置有第一圆角13。在本实施例中,轮组本体1的一侧开设有四个通孔11。参阅附图4和附图5,安装件2设置于轮组本体1的底部,安装件2的顶面具有竖直的安装板21且相邻的两个安装板21之间形成有安装空腔22,安装空腔22的宽度与轮组本体1的宽度适配;安装板21在上开设有与通孔11一一对应的安装孔211,并在安装孔211内安装有第二锁定螺栓212和第二锁定螺母213;安装板21还具有插入限位槽12的限位凸棱214,限位凸棱214的横截面呈半圆形且与限位槽12适配,安装板21在朝向所述轮组本体1一侧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圆角215。参阅附图4和附图6,安装件2的两端对称开设有第一腰孔23,第一腰孔23为长度方向与安装件2的长度方向呈45°,安装件2在第一腰孔23处设置有垫片233,垫片233套设于第一锁定螺栓231上。参阅附图7和附图8,上梁本体3在与第一腰孔23对应位置处开设有第二腰孔31,第一腰孔23的长度方向和第二腰孔31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第一腰孔23和第二腰孔31相错形成与第一锁定螺栓231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轿厢上梁与轿顶轮组的连接结构,包括上梁本体(3)和与上梁本体(3)配合的轮组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组本体(1)在其底部的两端均设置可拆卸的安装件(2),所述安装件(2)的顶面具有竖直的安装板(21)且相邻的两个安装板(21)之间形成有与所述轮组本体(1)适配的安装空腔(22),所述安装板(21)上开设有安装孔(211),并在所述安装孔(211)内安装有第二锁定螺栓(212)和第二锁定螺母(213),所述轮组本体(1)在与所述安装孔(211)对应位置处开设有供所述第二锁定螺栓(212)贯穿的通孔(11);所述安装件(2)的两端对称开设有第一腰孔(23)并在第一腰孔(23)内安装有第一锁定螺栓(231)和第一锁定螺母(232),所述上梁本体(3)在与所述第一腰孔(23)对应位置处开设有第二腰孔(3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轿厢上梁与轿顶轮组的连接结构,包括上梁本体(3)和与上梁本体(3)配合的轮组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组本体(1)在其底部的两端均设置可拆卸的安装件(2),所述安装件(2)的顶面具有竖直的安装板(21)且相邻的两个安装板(21)之间形成有与所述轮组本体(1)适配的安装空腔(22),所述安装板(21)上开设有安装孔(211),并在所述安装孔(211)内安装有第二锁定螺栓(212)和第二锁定螺母(213),所述轮组本体(1)在与所述安装孔(211)对应位置处开设有供所述第二锁定螺栓(212)贯穿的通孔(11);所述安装件(2)的两端对称开设有第一腰孔(23)并在第一腰孔(23)内安装有第一锁定螺栓(231)和第一锁定螺母(232),所述上梁本体(3)在与所述第一腰孔(23)对应位置处开设有第二腰孔(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上梁与轿顶轮组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21)上均匀间隔开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安装孔(211),多个所述安装孔(211)沿安装板(21)的水平方向均匀间隔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上梁与轿顶轮组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腰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伟李生林少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伟奥电梯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