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限位结构的放线装置,属于纺织技术的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包括:设有若干安装轴的放线架;套设于所述安装轴外周侧的放线筒;设于所述安装轴且位于所述放线筒的顶部,外壁与所述放线筒的内壁相抵接以使所述放线筒的中心轴与所述安装轴的中心轴相重合的限位环;设于所述安装轴且位于所述放线筒的底部、外壁与所述放线筒的内壁相抵接以使所述放线筒的中心轴与所述安装轴的中心轴相重合的限位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尽可能使安装轴的中心轴与放线筒的中心轴重合,降低放线筒与安装轴之间接触产生摩擦的可能性,以降低放线筒受磨损的可能性,进而降低纱线受磨损的可能性。
A paying off device with limit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限位结构的放线装置
本技术涉及纺织技术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限位结构的放线装置。
技术介绍
放线装置是纺织过程中常用的一种装置,一般包括放线筒和放线架,纺织时,通过将放线筒放置在放线架上,使放线筒保持自由转动的状态,然后利用馈线器或者纺织机自身的拽拉力将纱线输送至纺织机内进行织造。现有的放线筒一般直接将中心孔套设在放线架的安装轴上,且目前放线筒的中心孔的孔径一般大于安装轴的直径。但是,由于放线筒的中心孔的孔径大于安装轴的直径,故放线筒在放线的过程中,放线筒容易发生倾斜,导致放线筒的内壁直接与安装轴相接触,从而增大了放线筒转动时受到的摩擦力,造成放线筒放线受阻;另外,放线架的安装轴通常由铁制材料制成,长时间使用后,安装轴的外周侧容易产生铁锈,若放线筒受磨损后,铁锈容易从放线筒的磨损处飞出,导致靠近放线筒的中心孔处的纱线受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限位结构的放线装置,尽可能使安装轴的中心轴与放线筒的中心轴重合,降低放线筒与安装轴之间接触产生摩擦的可能性,以降低放线筒受磨损的可能性,进而降低纱线受磨损的可能性。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具有限位结构的放线装置,包括:设有若干安装轴的放线架;套设于所述安装轴外周侧的放线筒;设于所述安装轴且位于所述放线筒的顶部,外壁与所述放线筒的内壁相抵接以使所述放线筒的中心轴与所述安装轴的中心轴相重合的限位环;设于所述安装轴且位于所述放线筒的底部、外壁与所述放线筒的内壁相抵接以使所述放线筒的中心轴与所述安装轴的中心轴相重合的限位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轴在放线筒的顶部设置限位环,限位环的外壁与放线筒的内壁相抵接,并使放线筒的中心轴与安装轴的中心轴相重合;安装轴在放线筒的底部设置限位块,限位块的外壁与放线筒的内壁相抵接,并使放线筒的中心轴与安装轴的中心轴相重合;在放线筒转动的过程中,由于放线筒受到顶部的限位环和底部的限位块的限位作用,从而可确保放线筒在转动的过程中,放线筒的中心线与安装轴的中心线相重合,有利于降低放线筒与安装轴之间接触产生摩擦的可能性,以降低放线筒受磨损的可能性,进而降低纱线受磨损的可能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环的一端延伸有盖设于所述放线筒顶部的定位环,所述定位环的外径大于所述放线筒的内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放线筒转动的过程中,容易带动限位环下滑,通过在限位环的一侧设置盖设在放线筒顶部的定位环,定位环的外径大于放线筒的内径,从而有利于限制限位环下滑。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轴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安装轴设置有与其螺纹配合的防脱螺母,所述防脱螺母位于所述定位环远离所述限位环的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轴的一端设置外螺纹,防脱螺母与安装轴螺纹配合,且防脱螺母位于定位环远离限位环的一侧,有利于降低放线筒从安装轴上脱出的可能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脱螺母靠近所述放线筒的一侧与所述定位环远离所述限位环的一侧相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脱螺母靠近放线筒的一侧与定位环远离限位环的一侧相抵接,有利于预防放线筒转动的时候,限位环从放线筒的中心孔跳出的可能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环与所述定位环一体成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环与定位环一体成型,便于将限位环与定位环安装于安装轴,不用分两次套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块的一端延伸有承载块,所述承载块的直径大于所述限位块的直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的一端延伸有承载块,承载块的直径大于限位块的直径,可对放线筒进行承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环靠近所述放线筒的一侧、所述承载块靠近所述放线筒的一侧均为光滑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环靠近放线筒的一侧设置光滑面,有利于降低放线筒转动时,放线筒上的纱线与定位环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降低靠近定位环的纱线受损的可能性;承载块靠近放线筒的一侧设置光滑面,有利于降低放线筒转动时,放线筒上的纱线与承载块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降低靠近承载块的纱线受磨损的可能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环远离所述定位环的一侧的边缘、所述限位块远离所述承载块的一侧的边缘均呈倒角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环远离定位环的一侧的边缘设置倒角,有利于将限位环插入放线筒的中心孔内;限位块远离承载块的一侧的边缘设置倒角,有利于将放线筒套入在限位块的外周侧。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在放线筒转动的过程中,由于放线筒受到顶部的限位环和底部的限位块的限位作用,从而可确保放线筒在转动的过程中,放线筒的中心线与安装轴的中心线相重合,有利于降低放线筒与安装轴之间接触产生摩擦的可能性,以降低放线筒受磨损的可能性,进而降低纱线受磨损的可能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放线架;11、安装轴;111、外螺纹;2、放线筒;3、限位环;4、定位环;5、限位块;6、承载块;7、倒角;8、防脱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具有限位结构的放线装置,包括放线架1,放线架1上通过螺栓可拆卸固定有若干安装轴11,安装轴11外侧套设与其转动连接的放线筒2。其中,安装轴11采用塑料材料制成,且放线筒2的中心孔的孔径大于安装轴11的直径。放线装置对放线筒2进行放线时,在馈线器或者纺织机自身的拽拉力下,放线筒2绕安装轴11转动进行放线,以将纱线输送至纺织机进行纺织中。由于放线筒2的中心孔的孔径大于安装轴11的直径,故在放线筒2转动放线的过程中,放线筒2容易发生倾斜,使放线筒2的内壁与安装轴11的外壁直接接触,从而使放线筒2放线时受到的摩擦力增大,造成放线筒2放线受阻。故需要设置能在放线筒2放线时,对放线筒2进行限位的限位结构,使放线筒2在放线的过程中,安装轴11的中心轴尽可能与放线筒2的中心轴重合。参照图1,限位结构包括套设于安装轴11的限位环3、以及固定设置于安装轴11的限位块5。其中,限位环3位于放线筒2的顶部,限位环3的外壁与放线筒2的内壁相抵接、内壁与安装轴11的外壁相抵接,且限位环3与放线筒2转动连接。为便于将限位环3套入安装轴11,限位环3远离定位环4的一侧的边缘设置有倒角7,且限位环3的中心孔的孔径略大于安装轴11的直径,本实施例中,限位环3的中心孔的孔径比安装轴11的直径大0.5~1mm。由于放线筒2转动的过程中,容易带动限位环3下滑,本实施例中,限位环3的一端沿径向延伸有一体成型的定位环4,定位环4的外径大于放线筒2的内径,且定位环4盖设于放线筒2的顶部,有利于对限位环3进行定位。为降低放线筒2在转动时,放线筒2从安装轴11上脱落的可能性,安装轴11远离限位块5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111,且安装轴11的外周侧螺纹配合有防脱螺母8,防脱螺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限位结构的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若干安装轴(11)的放线架(1);套设于所述安装轴(11)外周侧的放线筒(2);设于所述安装轴(11)且位于所述放线筒(2)的顶部、外壁与所述放线筒(2)的内壁相抵接以使所述放线筒(2)的中心轴与所述安装轴(11)的中心轴相重合的限位环(3);设于所述安装轴(11)且位于所述放线筒(2)的底部、外壁与所述放线筒(2)的内壁相抵接以使所述放线筒(2)的中心轴与所述安装轴(11)的中心轴相重合的限位块(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限位结构的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若干安装轴(11)的放线架(1);套设于所述安装轴(11)外周侧的放线筒(2);设于所述安装轴(11)且位于所述放线筒(2)的顶部、外壁与所述放线筒(2)的内壁相抵接以使所述放线筒(2)的中心轴与所述安装轴(11)的中心轴相重合的限位环(3);设于所述安装轴(11)且位于所述放线筒(2)的底部、外壁与所述放线筒(2)的内壁相抵接以使所述放线筒(2)的中心轴与所述安装轴(11)的中心轴相重合的限位块(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限位结构的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3)的一端延伸有盖设于所述放线筒(2)顶部的定位环(4),所述定位环(4)的外径大于所述限位环(3)的外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限位结构的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轴(11)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111),所述安装轴(11)设置有与其螺纹配合的防脱螺母(8),所述防脱螺母(8)位于所述定位环(4)远离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兴中,胡晋,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金丝路线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