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齿轮消隙机构及RGV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74038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8: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齿轮消隙机构,包括回转座,回转座啮合有驱动齿轮和定位齿轮,驱动齿轮连接有驱动机构,定位齿轮连接有力矩电机,驱动机构的输出转矩大于力矩电机的输出转矩。还公开了一种RGV小车,包括小车本体和装载装置,还包括双齿轮消隙机构,装载装置通过回转座设于小车本体上,驱动机构和力矩电机均设于小车本体上。该双齿轮消隙机构及RGV小车结构简单以及能够有效消除齿隙带来的旋转偏差。

Double gear clearance mechanism and RGV 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齿轮消隙机构及RGV小车
本技术涉及食品、药品包装机械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双齿轮消隙机构及RGV小车。
技术介绍
RGV小车用于无菌间药瓶的传输和转运,它的工作原理是将整列平台的药瓶转运到冻干机板层上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干燥完毕后,RGV将药瓶从冻干机转运到出料平台上,再由出料平台的网带传输到下游设备。跟传统网带比,其速度快,效率高,倒瓶风险小,多用于多台冻干机同时进料的场合。当平台和冻干机板层不在一个方向时(比如相互成90度),RGV小车需要旋转功能实现和平台和冻干机板层对接,因此在小车的底座上设置了一个回转座,依靠驱动齿轮和回转座上的内齿轮啮合实现旋转,由于各齿之间存在齿隙,RGV在静止状态下容易受到外力的影响发生偏转,造成RGV在停止和启动时不在同一个位置,即位置丢失,进而造成RGV跟平台、板层对接不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以及能够有效消除齿隙带来的旋转偏差的双齿轮消隙机构及RGV小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齿轮消隙机构,包括回转座,所述回转座啮合有驱动齿轮和定位齿轮,所述驱动齿轮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定位齿轮连接有力矩电机,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转矩大于力矩电机的输出转矩。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回转座具有内齿,所述驱动齿轮和定位齿轮均与内齿啮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驱动齿轮连接。所述驱动齿轮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之间、所述定位齿轮与力矩电机的输出轴之间均插设有销键。一种RGV小车,包括小车本体和装载装置,还包括上述的双齿轮消隙机构,所述装载装置通过回转座设于小车本体上,所述驱动机构和力矩电机均设于小车本体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第一安装板,所述驱动机构通过第一安装板安装于小车本体上。所述驱动机构通过螺栓装设于第一安装板上,所述第一安装板通过螺栓装设于小车本体上。还包括第二安装板,所述力矩电机通过第二安装板安装于小车本体上。所述力矩电机通过螺栓装设于第二安装板上,所述第二安装板通过螺栓装设于小车本体上。所述小车本体的下方设有滑轨,所述小车本体滑设于滑轨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双齿轮消隙机构,包括回转座,回转座啮合有驱动齿轮和定位齿轮,驱动齿轮连接有驱动机构,定位齿轮连接有力矩电机,驱动机构的输出转矩大于力矩电机的输出转矩。在力矩电机启动的情况下,启动驱动机构带动驱动齿轮旋转,驱动齿轮带动回转座旋转,由于力矩电机的作用,在驱动机构停止后,力矩电机驱动的定位齿轮还会起持续驱动作用,力矩电机持续驱动定位齿轮给回转座一定力矩,使得回转座和驱动齿轮始终保持紧密啮合状态,即回转座卡在驱动齿轮和定位齿轮之间,不会发生偏转。该双齿轮消隙机构结构简单以及能够有效消除齿隙带来的旋转偏差。本技术的RGV小车,包括小车本体和装载装置,还包括上述的双齿轮消隙机构,装载装置通过回转座设于小车本体上,驱动机构和力矩电机均设于小车本体上。该RGV小车具有双齿轮消隙机构的全部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RGV小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RGV小车的装载装置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B处的放大图。图中各标号表示:1、回转座;11、内齿;2、驱动齿轮;21、销键;3、驱动机构;31、第一安装板;4、定位齿轮;5、力矩电机;51、第二安装板;6、小车本体;61、滑轨;7、装载装置;8、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至图4示出了本技术双齿轮消隙机构的一种实施例,本双齿轮消隙机构包括回转座1,回转座1啮合有驱动齿轮2和定位齿轮4,驱动齿轮2连接有驱动机构3,定位齿轮4连接有力矩电机5,驱动机构3的输出转矩大于力矩电机5的输出转矩。在力矩电机5启动的情况下,启动驱动机构3带动驱动齿轮2旋转,驱动齿轮2带动回转座1旋转,由于力矩电机5的作用,在驱动机构3停止后,力矩电机5驱动的定位齿轮4还会起持续驱动作用,力矩电机5持续驱动定位齿轮4给回转座1一定力矩,使得回转座1和驱动齿轮2始终保持紧密啮合状态,即回转座1卡在驱动齿轮2和定位齿轮4之间,不会发生偏转。该双齿轮消隙机构结构简单以及能够有效消除齿隙带来的旋转偏差。本实施例中,回转座1具有内齿11,驱动齿轮2和定位齿轮4均与内齿11啮合,使得结构更加紧凑;驱动机构3包括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驱动齿轮2连接,便于驱动操作;驱动齿轮2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之间、定位齿轮4与力矩电机5的输出轴之间均插设有销键21,便于安装。一种RGV小车,如图1所示,包括小车本体6和装载装置7,还包括上述的双齿轮消隙机构,装载装置7通过回转座1设于小车本体6上,驱动机构3和力矩电机5均设于小车本体6上。具体地,装载装置7能够用于装载瓶体或者其它物件,装载装置7通过回转座1能够在小车本体6上旋转以改变装载装置7的卸载口的朝向,如将瓶体送入冻干机内,由于双齿轮消隙机构的作用,使得装载装置7在旋转对准冻干机的入口或者回位时,不会发生偏转,从而解决了位置丢失、对位不准的问题。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安装板31和第二安装板51,驱动机构3通过第一安装板31安装于小车本体6上,力矩电机5通过第二安装板51安装于小车本体6上。具体地,驱动机构3通过螺栓8装设于第一安装板31上,第一安装板31通过螺栓8装设于小车本体6上,力矩电机5通过螺栓8装设于第二安装板51上,第二安装板51通过螺栓8装设于小车本体6上,装配稳定、拆装方便。本实施例中,小车本体6的下方设有滑轨61,小车本体6滑设于滑轨61上,小车本体6沿着滑轨61滑动,移动平稳。工作时,力矩电机5保持输出恒定方向的力矩。当驱动齿轮2和定位齿轮4的旋转方向相反时,驱动机构3带动驱动齿轮2克服力矩电机5的力矩并驱动回转座1旋转,回转座1在旋转过程中受到两个反方向的力矩,当驱动机构3停止后,回转座1仍受到定位齿轮4附加其上的反方向的力矩,由于驱动机构3抱闸,该力矩不足以带动回转座1反方向旋转,此时回转座1停止,驱动齿轮2和定位齿轮4分别限制回转座1两个方向的旋转;当驱动齿轮2和定位齿轮4的旋转方向相同时,驱动机构3带动的驱动齿轮2和力矩电机5带动的定位齿轮4一起驱动回转座1旋转,当驱动机构3停止后,回转座1在定位齿轮4的力矩和惯性下继续旋转一个齿隙然后停止,此时回转座1处于被驱动齿轮2和力矩电机5左右夹紧的状态,能克服人为施加的外力,保持启动前后在同一个位置。其它实施例中,可以将回转座1的内齿11替换成外齿,驱动齿轮2和定位齿轮4均与外齿啮合;也可以用编码器链接步进电机以替代伺服电机,可达到同样的效果。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齿轮消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回转座(1),所述回转座(1)啮合有驱动齿轮(2)和定位齿轮(4),所述驱动齿轮(2)连接有驱动机构(3),所述定位齿轮(4)连接有力矩电机(5),所述驱动机构(3)的输出转矩大于力矩电机(5)的输出转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齿轮消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回转座(1),所述回转座(1)啮合有驱动齿轮(2)和定位齿轮(4),所述驱动齿轮(2)连接有驱动机构(3),所述定位齿轮(4)连接有力矩电机(5),所述驱动机构(3)的输出转矩大于力矩电机(5)的输出转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齿轮消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座(1)具有内齿(11),所述驱动齿轮(2)和定位齿轮(4)均与内齿(11)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齿轮消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驱动齿轮(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齿轮消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齿轮(2)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之间、所述定位齿轮(4)与力矩电机(5)的输出轴之间均插设有销键(21)。


5.一种RGV小车,包括小车本体(6)和装载装置(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双齿轮消隙机构,所述装载装置(7)通过回转座(1)设于小车本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亚平刘乾峰唐江
申请(专利权)人: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