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束防护支架及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7167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6:40
一种线束防护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包括底板、设于所述底板的两个相对侧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形成一可收容线束的收容空间,所述第一侧板的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向外延伸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二侧板的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向外延伸有第二翻边,所述线束防护支架通过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线束防护结构,包括上述的线束防护支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线束防护支架以及防护结构,利用线束防护支架保护线束,解决了在整车碰撞下,线束绝缘层受损而导致回路与车身导通,人体易触电的问题。

A kind of wire harness protective support and protectiv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束防护支架及防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设计与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线束防护支架及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高压线束存在于新能源汽车上,比如纯电动汽车、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高压安全极其重要,特别是高压线束碰撞过程及碰撞后绝缘层破损造成高压电与整车上金属部件导通,进而引发人身触电的问题。为了避免高压线束破损,在前期方案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高压线束的布置与保护方案,或者从高压系统控制的方面考虑,在整车碰撞时,及时断开高压电,保证无人体触电风险。例如,改变线束布置走向,避开高压线束受冲击与受挤压等区域。在方案设计前期,首先确认碰撞变形严重区域,然后通过改变高压线束布置走向,避开危险区域,从而达到避免高压线束受损短路的问题。但是,很多情况下,无法完全通过改变高压线束布置走向来避免高压线束绝缘层受损短路。因为车辆的碰撞工况极为复杂,根据不同碰撞工况,受碰撞冲击与挤压区域多,且高压线束走向布置受用电器布置限制,很难完全通过此方法解决高压线束受损短路问题。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防撞击的线束防护支架及防护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线束防护支架及防护结构,以解决或降低碰撞工况下,线束的受损程度。本技术提供的线束防护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包括底板、设于所述底板的两个相对侧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形成一可收容线束的收容空间,所述第一侧板的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向外延伸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二侧板的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向外延伸有第二翻边,所述线束防护支架通过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固定。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翻边设有若干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翻边设有若干第二安装孔。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线束防护支架的两个相对侧设有加强凸缘,所述加强凸缘沿所述线束防护支架的侧缘自所述第一翻边延伸至所述第二翻边。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底板为倾斜设置,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翻边或所述第二翻边之间的距离自靠近其中一个加强凸缘的位置向靠近另一个加强凸缘的位置逐渐增加。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侧壁上均设有固定片。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底板上设有用于固定线束的若干固定孔,所述线束的外部裹设有定位板,所述线束通过穿入所述固定孔和所述定位板的固定元件固定至所述底板上。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线束防护结构,包括线束、第一周边金属物和固定于所述第一周边金属物上的线束防护支架,所述线束防护支架为上述的线束防护支架,所述线束穿过所述线束防护支架的收容空间,所述线束防护支架通过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固定至所述第一周边金属物。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第二周边金属物和第三周边金属物,所述线束防护支架设于靠近所述第一周边金属物、所述第二周边金属物以及所述第三周边金属物的位置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周边金属物为组合支架,所述第二周边金属物为车门钣金、所述第三周边金属物为设于所述车门钣金上的刹车助力器,所述线束防护支架设于靠近所述组合支架、所述刹车助力器和所述车门钣金的位置处,且固定于所述组合支架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线束外侧设有编织包覆物,所述编织包覆物的材质为聚酯。本技术提供的线束防护支架及防护结构,利用抗冲击能力较强的线束防护支架对线束进行保护,即使在受到一定的冲击和挤压下,线束绝缘层也不存在受损短路风险;该结构简单,优化了线束布置走向,降低了整车成本和重量。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线束防护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线束防护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组合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车门钣金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刹车助力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线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线束防护支架,20-组合支架,30-车门钣金,40-刹车助力器,50-线束,101-支架本体,1010-底板,1011-第一侧板,1012-第二侧板,1013-固定孔,1014-第一翻边,1015-第二翻边,1016-第一安装孔,1017-第二安装孔,1018-加强凸缘,1019-固定片,301-穿孔。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2,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线束防护支架的示意图。该线束防护支架可用于对车辆上的线束,特别是高压线束进行保护。如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线束防护支架包括支架本体101,支架本体101包括底板1010、设于底板1010的两个相对侧的第一侧板1011和第二侧板1012,底板1010与第一侧板1011和第二侧板1012之间形成一可收容线束50的收容空间,底板1010上还设有用于固定线束50的若干固定孔1013,线束50的外部裹设有定位板,线束50通过穿入固定孔1013和定位板的固定元件固定至底板1010上。第一侧板1011和第二侧板1012的侧壁上均设有固定片1019,用于连接周边元件。第一侧板1011的远离底板1010的一端向外延伸有第一翻边1014,第二侧板1012的远离底板1010的一端向外延伸有第二翻边1015,线束防护支架10通过第一翻边1014和第二翻边1015固定,具体为第一翻边1014设有若干第一安装孔1016,第二翻边1015设有若干第二安装孔1017,线束防护支架10通过第一翻边1014的第一安装孔1016和第二翻边1015的第二安装孔1017固定至周边金属物。线束防护支架10的两个相对侧设有加强凸缘1018,加强凸缘1018沿线束防护支架10的侧缘自第一翻边1014延伸至第二翻边1015,本实施例中底板1010为倾斜设置,底板1010与第一翻边1014或第二翻边1015之间的距离自靠近其中一个加强凸缘1018的位置向靠近另一个加强凸缘1018的位置逐渐增加,便于固定线束50。请参阅图1、图3至图6,一并参阅图2,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线束防护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组合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车门钣金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刹车助力器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线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提供的线束防护结构,包括线束50、第一周边金属物、固定于第一周边金属物上的线束防护支架10、第二周边金属物和第三周边金属物,线束防护支架10设于靠近第一周边金属物、第二周边金属物以及第三周边金属物的位置处,线束防护支架10通过第一翻边1014和第二翻边1015固定至第一周边金属物,线束50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束防护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本体(101),所述支架本体(101)包括底板(1010)、设于所述底板(1010)的两个相对侧的第一侧板(1011)和第二侧板(1012),所述底板(1010)与所述第一侧板(1011)和所述第二侧板(1012)之间形成一可收容线束(50)的收容空间,所述第一侧板(1011)的远离所述底板(1010)的一端向外延伸有第一翻边(1014),所述第二侧板(1012)的远离所述底板(1010)的一端向外延伸有第二翻边(1015),所述线束防护支架(10)通过所述第一翻边(1014)和所述第二翻边(1015)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防护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本体(101),所述支架本体(101)包括底板(1010)、设于所述底板(1010)的两个相对侧的第一侧板(1011)和第二侧板(1012),所述底板(1010)与所述第一侧板(1011)和所述第二侧板(1012)之间形成一可收容线束(50)的收容空间,所述第一侧板(1011)的远离所述底板(1010)的一端向外延伸有第一翻边(1014),所述第二侧板(1012)的远离所述底板(1010)的一端向外延伸有第二翻边(1015),所述线束防护支架(10)通过所述第一翻边(1014)和所述第二翻边(1015)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防护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1014)设有若干第一安装孔(1016),所述第二翻边(1015)设有若干第二安装孔(101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防护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防护支架(10)的两个相对侧设有加强凸缘(1018),所述加强凸缘(1018)沿所述线束防护支架(10)的侧缘自所述第一翻边(1014)延伸至所述第二翻边(10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束防护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010)为倾斜设置,所述底板(1010)与所述第一翻边(1014)或所述第二翻边(1015)之间的距离自靠近其中一个加强凸缘(1018)的位置向靠近另一个加强凸缘(1018)的位置逐渐增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防护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1011)和所述第二侧板(1012)的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登科孟瑞锋阎颇刘广浩宋飞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