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可变形衣帽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7154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6: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用可变形衣帽架,包括连接在汽车座椅上的固定夹座,通过Z形连接杆与固定夹座上的变形支架可拆卸相连,变形支架包括内部中空的骨架杆、两个支撑架、撑开机构和伸缩限位机构,骨架杆的上端夹持在Z形连接杆上,两个支撑架的上端分别与骨架杆上部铰接,撑开机构包括活动穿套在骨架杆上的主套筒,以及分别活动穿套在两个支撑架的副套筒,副套筒与主套筒之间通过支撑杆固定连接,伸缩限位机构设置在骨架杆内部,并可通过按钮控制伸出和缩进骨架杆,用于对打开状态的撑开机构进行限位支撑。总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便携易用等优点。

A deformable coat and hat stand for automob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用可变形衣帽架
本技术属于汽车内饰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用可变形衣帽架。
技术介绍
现如今,汽车已经成为大部分家庭必不可少的一种代步工具,并且目前的汽车也更加趋向于舒适性发展,因此汽车内饰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例如车用的衣架,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方便。现市场销售的汽车内部用衣架种类繁多,一般都是用金属材料弯制而成,但是这样的衣架较为占空间,并且功能较为单一。大部分的衣架虽然也做到了可折叠变形,节省空间的设计,但是往往在兼顾了其可变形性能的同时,降低了其稳定性,由于衣服自身具有一定重量,尤其是冬天的外套,在长时间的悬挂下对衣架的承重力和稳定性有很大的考验。其次,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汽车衣架局限性很大,只能披挂外套和上衣,几乎不能挂搭帽子和其它物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牢固且使用方便的汽车用可变形衣帽架。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用可变形衣帽架,包括连接在汽车座椅上的固定夹座,通过Z形连接杆与固定夹座上的变形支架可拆卸相连,变形支架包括内部中空的骨架杆、两个支撑架、撑开机构和伸缩限位机构,骨架杆的上端夹持在Z形连接杆上,两个支撑架的上端分别与骨架杆上部铰接,撑开机构包括活动穿套在骨架杆上的主套筒,以及分别活动穿套在两个支撑架的副套筒,副套筒与主套筒之间通过支撑杆固定连接,伸缩限位机构设置在骨架杆内部,并可通过按钮控制伸出和缩进骨架杆,用于对打开状态的撑开机构进行限位支撑。进一步地,伸缩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骨架杆内部的弓片,弓片的上端设有与骨架杆内壁接触的支撑凸点,支撑凸点下方的弓片上设有能够穿出骨架杆的三角凸片,弓片的下端设有穿出骨架杆的伸缩按钮,通过按压伸缩按钮控制三角凸片的伸出和缩进。进一步地,骨架杆的内部活动穿插有沿纵向伸缩的伸缩杆,伸缩杆的顶部设有固定圈,使用时将伸缩杆向上拉出,可将帽子悬挂在其顶部的固定圈,不使用时将伸缩杆向下压缩至骨架杆内,节省空间。进一步地,骨架杆的下端设有把手,把手的两侧设有用于固定支撑架的卡槽,把手的设计便于使用时手握撑开更加舒适,卡槽可对收回的支撑架进行固定。更进一步地,把手的下端设有可拆卸的双头挂钩。进一步地,固定夹座的两端设有可调节伸缩长度的卡接头,固定夹座的侧面设有插孔,卡接头主要是用于与汽车头枕与座椅靠背之间的金属支撑杆连接进行固定,可调节伸缩长度是通过活动设置在固定夹座的连杆实现的,便于调节距离,提高适应度。进一步地,Z形连接杆的一端设有插头,用于与固定夹座上的插孔进行可拆卸连接,另一端设有夹头,夹头的顶部设有限位卡槽,夹头用于对骨架杆进行夹紧固定。Z形连接杆将变形支架与座椅保持了一定的空间,可使得衣服不与座椅摩擦,保证了衣服的整洁度,并且还可以利用该空间将衣服正面悬挂,可露出把手下方的双头挂钩进行充分利用。进一步地,骨架杆的顶部横向设有限位凸柱,限位凸柱用于卡接在夹头的顶部的限位卡槽,可实现防脱的效果。本技术的工作方法为:第一步,先将固定夹座一端的卡接头卡接在汽车头枕与座椅靠背之间的金属支撑杆上,抽出另外一端的卡接头卡接固定在金属支撑杆的另一侧,并将固定夹座的插孔朝向座椅后侧。第二步,将Z形连接杆的插头插接在插孔内,将夹头一端位于上方。第三步,将变形支架的骨架杆上部通过夹头固定,并将骨架杆的限位凸柱卡接在夹头顶部的限位卡槽内,进一步加固。需要撑衣服时,将两个支撑架与把手两侧的卡槽分离,一手握把手,另一手向上推动主套筒利用支撑杆将支撑架撑开形成衣架,主套筒在向上推动的过程中遇到三角凸片,逐渐将其压缩至骨架杆后,当主套筒继续向上移动时,三角凸片在弓片的反弹下再次伸出形成支撑,将主套筒限位在固定高度,保证了支撑架撑开的稳固性。将衣服正面悬挂在支撑架上。如果需要挂帽子,可将骨架杆顶部的伸缩杆向上拉出,将帽子悬挂在伸缩杆顶部的固定圈上。骨架杆下部把手设置的双头挂钩还可用于悬挂其它物品。当不需要使用时,先按压伸缩按钮,在支撑凸点的支撑下,整个弓片向内收回,使得三角凸片缩回骨架杆,失去对主套筒的支撑力,此时将主套筒向下拉回,最后将支撑架收回卡接固定在把手两侧的限位卡槽内,并将伸缩杆缩回。将固定夹座、Z形连接杆、变形支架分别拆卸下来收纳,使用时再次拼装即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是由固定夹座、Z形连接杆、变形支架拼接形成,可拆卸的设计便于收纳,便携且节省空间。此外,Z形连接杆将变形支架与座椅保持了一定的空间,可使得衣服不与座椅摩擦,保证了衣服的整洁度,并且还可以利用该空间将衣服正面悬挂,可露出把手下方的双头挂钩进行充分利用。变形支架是由夹持在Z形连接杆上的骨架杆以及两个通过撑开机构控制开合的支撑架组成,折叠结构大大减少了空间占用率,并且本技术还在骨架杆内部增加了伸缩限位机构,通过弓片上的伸缩按钮控制三角凸片的伸出和缩进,为主套筒提供支撑力,可进一步增加衣架的稳固性。总之,本技术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便携易用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支撑架打开状态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支撑架打开状态的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支撑架关闭状态的主视图;图4是本技术伸缩限位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把手带有双头挂钩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固定夹座、2-Z形连接杆、3-变形支架、4-骨架杆、5-支撑架、6-主套筒、7-副套筒、8-支撑杆、9-弓片、10-支撑凸点、11-三角凸片、12-伸缩按钮、13-伸缩杆、14-固定圈、15-把手、16-卡槽、17-双头挂钩、18-卡接头、19-插孔、20-插头、21-夹头、22-限位卡槽、23-限位凸柱。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一种汽车用可变形衣帽架,包括连接在汽车座椅上的固定夹座1,通过Z形连接杆2与固定夹座1上的变形支架3可拆卸相连,如图2所示,固定夹座1的两端设有可调节伸缩长度的卡接头18,固定夹座1的侧面设有插孔19,卡接头18主要是用于与汽车头枕与座椅靠背之间的金属支撑杆连接进行固定,可调节伸缩长度是通过活动设置在固定夹座1的连杆实现的,便于调节距离,提高适应度。如图1和5所示,Z形连接杆2的一端设有插头20,用于与固定夹座1上的插孔19进行可拆卸连接,另一端设有夹头21,夹头21的顶部设有限位卡槽22,夹头21用于对骨架杆4进行夹紧固定。Z形连接杆2将变形支架3与座椅保持了一定的空间,可使得衣服不与座椅摩擦,保证了衣服的整洁度,并且还可以利用该空间将衣服正面悬挂,可露出把手15下方的双头挂钩17进行充分利用。如图1-2所示,变形支架3包括内部中空的骨架杆4、两个支撑架5、撑开机构和伸缩限位机构,骨架杆4的上端夹持在Z形连接杆2上,两个支撑架5的上端分别与骨架杆4上部铰接,撑开机构包括活动穿套在骨架杆4上的主套筒6,以及分别活动穿套在两个支撑架5的副套筒7,副套筒7与主套筒6之间通过支撑杆8固定连接,如图4所示,伸缩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骨架杆4内部的弓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用可变形衣帽架,包括连接在汽车座椅上的固定夹座(1),通过Z形连接杆(2)与所述固定夹座(1)上的变形支架(3)可拆卸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支架(3)包括内部中空的骨架杆(4)、两个支撑架(5)、撑开机构和伸缩限位机构,所述骨架杆(4)的上端夹持在Z形连接杆(2)上,两个所述支撑架(5)的上端分别与骨架杆(4)上部铰接,所述撑开机构包括活动穿套在骨架杆(4)上的主套筒(6),以及分别活动穿套在两个支撑架(5)的副套筒(7),所述副套筒(7)与所述主套筒(6)之间通过支撑杆(8)固定连接,所述伸缩限位机构设置在骨架杆(4)内部,并可通过按钮控制伸出和缩进骨架杆(4),用于对打开状态的撑开机构进行限位支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用可变形衣帽架,包括连接在汽车座椅上的固定夹座(1),通过Z形连接杆(2)与所述固定夹座(1)上的变形支架(3)可拆卸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支架(3)包括内部中空的骨架杆(4)、两个支撑架(5)、撑开机构和伸缩限位机构,所述骨架杆(4)的上端夹持在Z形连接杆(2)上,两个所述支撑架(5)的上端分别与骨架杆(4)上部铰接,所述撑开机构包括活动穿套在骨架杆(4)上的主套筒(6),以及分别活动穿套在两个支撑架(5)的副套筒(7),所述副套筒(7)与所述主套筒(6)之间通过支撑杆(8)固定连接,所述伸缩限位机构设置在骨架杆(4)内部,并可通过按钮控制伸出和缩进骨架杆(4),用于对打开状态的撑开机构进行限位支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用可变形衣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骨架杆(4)内部的弓片(9),所述弓片(9)的上端设有与骨架杆(4)内壁接触的支撑凸点(10),所述支撑凸点(10)下方的弓片(9)上设有能够穿出骨架杆(4)的三角凸片(11),弓片(9)的下端设有穿出骨架杆(4)的伸缩按钮(12),通过按压所述伸缩按钮(12)控制三角凸片(11)的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明立王泽云张亮王凯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环宇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