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压缩机闭式实验系统的气源装置,该气源装置包括补气单元、放气单元、稳压单元。该气源装置能够通过稳压单元(包括稳压罐、压缩机等部件)完成工作介质的自循环,并可实现工作介质的回收功能,且有效地拓展了压缩机闭式实验系统测试能力;该气源装置通过设置补气单元、放气单元可实现压缩机闭式实验系统的补气、放气;通过动态监测被测压缩机的出口压力波动,并通过对主放气阀的操作,可实现被测压缩机的快速退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气源装置属于离心或轴流式压缩机测试相关技术领域,不但适用于空气、二氧化碳、氮气等稳定工作介质,同样适用于氢气、氨气等易燃、易爆及腐蚀性工作介质。
A kind of air supply device for compressor closed experimental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压缩机闭式实验系统的气源装置
本技术属于压缩空气储能
,涉及到离心或轴流式压缩机测试相关
,具体是一种用于压缩机闭式实验系统的气源装置。
技术介绍
结合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特点,其所用压缩机通常选用离心或轴流式,开展压缩机相关实验和测试,可以实现压缩机新产品的性能鉴定,并为设计出来的样机提供性能曲线和质量检测手段。按照实验类型的不同,压缩机实验系统可以分为开式和闭式两种,其中开式实验系统只能实现以空气为介质或其他介质(选用空气为替代气体)的压缩机性能实验,试验工况会严重偏离设计工况;闭式实验系统通过增加一套具有补气放气功能的气源装置以及换热器和减压装置,可以实现任意介质压缩机性能实验,并可以任意选择并控制进气压力和温度。目前,现有的小型压缩机闭式循环系统常选用补气瓶作为工质补气装置,若补气瓶压力小于实验系统进气压力时,需要更换气瓶,成本较高;补气瓶控制精度要求较高,若存在补气不及时或补气量不足时,容易引起压缩机喘振,造成安全事故;特殊工质可能会对环境有所危害,若采用补气瓶回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压缩机闭式实验系统的气源装置,该气源装置通过设置补气单元、放气单元可实现压缩机闭式实验系统的补气、放气;通过设置稳压单元可实现工作介质的自循环以及工作介质的回收;通过动态监测被测压缩机的出口压力波动,并通过对主放气阀的操作,可实现被测压缩机的快速退喘。本技术的上述特点,可有效拓展压缩机闭式实验系统的测试能力,并有效提高了气源装置的安全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压缩机闭式实验系统的气源装置,所述压缩机闭式实验系统包括一被测压缩机,所述被测压缩机的进气口通过一压缩气体管路与其排气口连通,所述压缩气体管路上至少设有流量计、减压阀和换热器,且所述被测压缩机的进气口和排气口处均设有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源装置包括补气单元、放气单元、稳压单元,其中,--所述补气单元,包括一补气储气罐,所述补气储气罐中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补气储气罐通过一补气管路与所述压缩气体管路连通,且所述补气管路上设有补气截止阀和补气流量调节阀组;--所述放气单元,包括一缓冲罐,所述缓冲罐中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缓冲罐通过一放气管路与所述压缩气体管路连通,且所述放气管路上设有放气截止阀和放气阀组;--所述稳压单元,包括一稳压罐和一稳压压缩机,所述稳压罐中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稳压压缩机的进气管路与所述缓冲罐连通、排气管路与所述稳压罐连通,所述稳压罐还通过一通气管路分别与所述补气储气罐、缓冲罐连通,且所述稳压罐、补气储气罐、缓冲罐与所述通气管路连通的稳压通气口处分别设有一控制阀。本技术的上述用于压缩机闭式实验系统的气源装置,适用于离心或轴流式压缩机的测试,不但适用于空气、二氧化碳、氮气等稳定工作介质,同样适用于氢气、氨气等易燃、易爆及腐蚀性工作介质;通过监测被测压缩机的进口压力,若进口压力大于被测压缩机的实验要求值,则开启放气单元;若进口压力小于被测压缩机的实验要求值,则开启补气单元;通过稳压单元可实现工作介质的自循环以及工作介质的回收;通过放气单元可实现被测压缩机防喘振需求。优选地,所述补气管路与所述压缩气体管路连通的位置靠近所述被测压缩机的进气口。优选地,所述补气储气罐还设置一带有供气截止阀的供气管路,所述供气管路与外部工作介质高压气源连通。所述供气管路用以向所述补气储气罐供应满足所述压缩机闭式实验系统启动压力条件的工作介质。优选地,所述补气管路上还设有一补气止回阀。补气止回阀用以防止所述压缩气体管路中的压缩气体回流至所述补气管路中。优选地,所述补气管路上还设有一补气流量计。补气流量计用以监测所述所述补气管路的补气流量。优选地,所述放气管路上还设有一放气止回阀。放气止回阀用以防止所述放气管路中的气体回流至所述压缩气体管路中。优选地,所述补气流量调节阀组至少包括两个并联设置的流量调节阀,分别为主流量调节阀和辅助流量调节阀。所述辅助流量调节阀用于精确调节补气流量。优选地,所述放气阀组至少包括两个并联设置的放气调节阀,分别为主放气阀和辅助放气阀。所述主放气阀用于防止所述被测压缩机发生喘振,所述辅助放气阀用于调节所述被测压缩机的进口压力。优选地,所述稳压压缩机的进气管路与排气管路上均设有稳压截止阀,且至少在所述稳压压缩机的排气管路上设有增压止回阀。增压止回阀用以防止所述稳压罐中的工作介质回流至所述稳压压缩机中。优选地,所述稳压罐上还设置一带有排气阀的排气管路。排气管路用以释放所述稳压罐的工作介质。优选地,所述稳压压缩机选用往复式压缩机,可根据排气压力实现自动启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提出的用于压缩机闭式实验系统的气源装置,不但适用于空气、二氧化碳、氮气等稳定工作介质,同样适用于氢气、氨气等易燃、易爆及腐蚀性工作介质;能够实现介质回收的功能,有效地拓展压缩机闭式实验系统测试能力;(2)本技术提出的用于压缩机闭式实验系统的气源装置,通过在气源装置中设置稳压单元(包括稳压罐、压缩机等部件),可完成工作介质的自循环,并可实现工作介质的回收功能,安全性较好;(3)本技术提出的用于压缩机闭式实验系统的气源装置,通过在气源装置中设置补气单元、放气单元,可实现对压缩机闭式实验系统的自动补气和放气;(4)本技术提出的用于压缩机闭式实验系统的气源装置,通过监测被测压缩机出口压力的波动,并通过对主放气阀的操作,可实现被测压缩机的快速退喘;(5)本技术提出的气源装置能够根据压缩机闭式实验系统对补气量、压力需求做成撬装式,自动化程度较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用于压缩机闭式实验系统的气源装置的组成示意图;图2为通用工况下,本技术的气源装置的工作示意图;图3为高压工况下,本技术的气源装置的工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作为一种优选的实例,本技术的用于压缩机闭式实验系统的气源装置,分为补气单元、放气单元和稳压单元。压缩机闭式实验系统包括一被测压缩机25,被测压缩机25的进气口通过一压缩气体管路与其排气口连通,压缩气体管路上至少设有流量计26、减压阀27和换热器28,且被测压缩机25的进气口和排气口处均设有压力传感器,流量计26用以监测被测压缩机25的进气流量,减压阀27用以降低被测压缩机25的排气压力,换热器28用以调节被测压缩机25的进气温度。且被测压缩机25通过一高速齿轮箱24与一驱动电机23连接,驱动电机23为被测压缩机25提供驱动力。气源装置通过监测被测压缩机25的实际进口压力,若被测压缩机25的实际进口压力大于实验要求值,则开启放气单元;若被测压缩机25的实际进口压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压缩机闭式实验系统的气源装置,所述压缩机闭式实验系统包括一被测压缩机,所述被测压缩机的进气口通过一压缩气体管路与其排气口连通,所述压缩气体管路上至少设有流量计、减压阀和换热器,且所述被测压缩机的进气口和排气口处均设有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n所述气源装置包括补气单元、放气单元、稳压单元,其中,/n--所述补气单元,包括一补气储气罐,所述补气储气罐中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补气储气罐通过一补气管路与所述压缩气体管路连通,且所述补气管路上设有补气截止阀和补气流量调节阀组;/n--所述放气单元,包括一缓冲罐,所述缓冲罐中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缓冲罐通过一放气管路与所述压缩气体管路连通,且所述放气管路上设有放气截止阀和放气阀组;/n--所述稳压单元,包括一稳压罐和一稳压压缩机,所述稳压罐中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稳压压缩机的进气管路与所述缓冲罐连通、排气管路与所述稳压罐连通,所述稳压罐还通过一通气管路分别与所述补气储气罐、缓冲罐连通,且所述稳压罐、补气储气罐、缓冲罐与所述通气管路连通的稳压通气口处分别设有一控制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压缩机闭式实验系统的气源装置,所述压缩机闭式实验系统包括一被测压缩机,所述被测压缩机的进气口通过一压缩气体管路与其排气口连通,所述压缩气体管路上至少设有流量计、减压阀和换热器,且所述被测压缩机的进气口和排气口处均设有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源装置包括补气单元、放气单元、稳压单元,其中,
--所述补气单元,包括一补气储气罐,所述补气储气罐中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补气储气罐通过一补气管路与所述压缩气体管路连通,且所述补气管路上设有补气截止阀和补气流量调节阀组;
--所述放气单元,包括一缓冲罐,所述缓冲罐中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缓冲罐通过一放气管路与所述压缩气体管路连通,且所述放气管路上设有放气截止阀和放气阀组;
--所述稳压单元,包括一稳压罐和一稳压压缩机,所述稳压罐中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稳压压缩机的进气管路与所述缓冲罐连通、排气管路与所述稳压罐连通,所述稳压罐还通过一通气管路分别与所述补气储气罐、缓冲罐连通,且所述稳压罐、补气储气罐、缓冲罐与所述通气管路连通的稳压通气口处分别设有一控制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气管路与所述压缩气体管路连通的位置靠近所述被测压缩机的进气口。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奇,陈海生,左志涛,张雪辉,孙建亭,郭文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