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锅炉的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5110 阅读:2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不仅可以谋求高容量设计、使用年限的半永久化、性能的持续维持、燃烧排气的圆滑流动,以及防止腐蚀,还可以在冷凝方式的锅炉中使用铜质的热交换器的燃气锅炉的热交换器。(*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通过用特氟隆(TEFLON)、珐琅、耐热涂料以及陶瓷等在热交换管的表面和散热片的表面,以及热交换主体的内部表面施以表面覆膜,不仅可以适用于铜材质的冷凝方式的热交换器,而且即使是高负荷也可以使用,可以在比例控制方式的低负荷状态下运转的燃气锅炉的热交换器。家用锅炉中的燃气锅炉,是由点火变压器在主燃烧器和引导燃烧器上引燃通过煤气管道提供的一定量的可燃气,另外,由于内置着热交换器,因而还需通过给水配管及暖房配管设置房上水槽和热水循环泵等。上述热交换器,将积层在一起的热交换板一体化,就可以将所提供的暖房水通过燃烧热进行热交换。即,作为在燃气锅炉上使用的以往的热交换器,由于几乎都是由热传导率高的铜材构成,因而此热交换器的容量实际上是由吸热的散热片的数量和断面积决定。例如,在足够的热交换器的体积内,以一定的间隔排列的散热片的数量越多,越可以实现高容量的设计。但是,如果上述散热片间的间隔不被维持在一定的距离以上,则具有会招至产生由散热片堵塞、低温及高温状态的腐蚀等引起的安全事故,以及热交换器的性能下降、使用年限缩短,并且,不能用于冷凝方式上的缺点。因而,在以往的热交换器中,由于为了维持圆滑的排气流动,不能使散热片和散热片之间的距离维持在一定距离以下,因而具有容量越高热交换器的大小成比例地增大的缺点。并且,如果经过长时期使用,由于低温及高温腐蚀、包含在燃烧排气中的有毒气体引起的腐蚀、在燃烧排气中的水分中所含有的异物附着在多个散热片表面,因而随着热交换器的使用年限的增加热交换率的降低,以及上述散热片间的间隔变狭窄,成为由燃烧排气的排气能力的下降产生的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对于上述的缺点,铜质热交换器虽然可以使用于排气在露点温度以上的非冷凝方式的锅炉,但是在排气在露点以下运转的高效率的冷凝方式的锅炉中,由低温腐蚀以及冷凝出的水分的酸基的影响不能使用而受到制约。本技术就是为解决上述那样的以往的热交换器具有的缺点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在构成铜质热交换器的热交换管的表面和散热片的表面,以及热交换主体的内部表面施加特氟隆、珐琅、耐热涂料以及陶瓷等的表面覆膜,不仅可以谋求高容量设计、使用年限的半永久化、持续维持性能、燃烧排气的圆滑流动、以及防止腐蚀,而且还可以将铜质热交换器用于冷凝方式的锅炉上的燃气锅炉的热交换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燃气锅炉的热交换器的特征在于在通过热交换管(3)将一定间隔的多个散热片(1)硬钎焊在热交换主体(2)及燃烧室上的热交换器中,在上述热交换管(3)的表面和散热片(1)的表面以及热交换主体(2)的内部表面上,用特氟隆、珐琅、耐热涂料以及陶瓷等形成表面覆膜(8),就可以高容量化及使同一容量对比的体积大小小型化。附图说明图1是展示本技术的燃气锅炉的热交换器的斜视图。图2是详细展示图1的热交换管和散热片的剖面图。以下,根据附图详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图1是展示涉及本技术的燃气锅炉的热交换器的斜视图,此燃气锅炉的热交换器通过用特氟隆、珐琅、耐热涂料及陶瓷等,在热交换管(3)的表面以及散热片(1)的表面、还有热交换主体(2)的内部表面施以表面覆膜(8),不仅可以适用于铜质的冷凝方式的热交换器,而且在高负荷下可以使用,也可以在比例控制方式的低负荷状态下运转。热交换器是具有吸热功能的机构,其是这样构成的,在热交换主体(2)及燃烧室上通过热交换管(3),将多个散热片(1)以一定的间隔硬钎焊焊接,从上述热交换散热片(1)及热交换管(3)吸收由未图示的燃烧器燃烧出的燃烧热,并将吸收的热传递至图2所示的热交换管(3)的内部管路中流过的热煤体(水),此热可以用于供暖或使用热水。在一定间隔上排列并设置在热交换主体(2)的上面的散热片(1),就可以吸收在燃烧器上燃烧的热,通过用特氟隆、珐琅、耐热涂料以及陶瓷等在此散热器(1)的表面施以表面覆膜(8),就可以防止低温及高温腐蚀、由包含于燃烧排气中的毒性气体引起的腐蚀等,且在燃烧排气中的水分中所含有的异物等很难附着于上述多个散热片(1)的表面覆膜(8)上。进而,将施加有表面覆膜(8)的散热片(1)和散热片(1)之间的距离设置成2~3mm,比以往的散热片间的距离(考虑到腐蚀以及包含在水分中的异物等的附着的散热片间的距离)3mm窄,因而在谋求即使不使热交换器的体积增大,而使得高容量化以及同一容量对比的大小的小型化的同时,可以提高在维持散热片间的距离时由确保设计排气能力带来的安全性。如图2所示,由硬钎焊将上述多片散热片(1)焊接起来的热交换管(3),将在燃烧器上燃烧的燃烧热以及通过上述散热片(1)传递的燃烧热传递给在其内部流动的热媒体(水)。此热交换管(3)也和上述散热片(1)一样,通过在其表面施以特氟隆、珐琅、耐热涂料以及陶瓷等的表面覆膜(8),就可以防止低温及高温腐蚀、由包含在燃烧气体中的毒性气体产生的腐蚀、由燃烧用气体的成分引起的腐蚀等。热交换主体(2)及燃烧室意味由燃烧器燃烧的燃烧空间,如上所述那样将多个散热片(1)及热交换管(3)围在中间,并且构成由燃烧器燃烧的燃烧排气的排气通路。因而,通过在上述热交换主体(2)的内部表面也用特氟隆、珐琅、耐热涂料及陶瓷等施以表面覆膜(8),不仅也可以适用于铜质的冷凝方式的热交换器,而且即使在高负荷下也能使用,还可以在比例控制方式的低负荷状态下运转。在上述热交换主体(2)上,卷绕安装预热及防止燃烧室过热的管道(7),它吸收一部分燃烧室的热,从而防止燃烧室的过热,在其内部也流动着热煤体。在设置连接施有表面覆膜(8)的热交换管(3)的连结管(6)外,还设置有循环水(4)的给水口和出热水(5)的出热水口。如以上详细叙述的那样,如果采用本技术则可以提供一种通过用特氟隆、珐琅、耐热涂料及陶瓷等在构成铜质的热交换器的热交换管的表面和散热片的表面,以及热交换主体的内部表面施以表面4覆膜,不仅可以谋求高容量设计,使用年限的半永久化、性能的持续维持,燃烧排气的圆滑流动、以及防止腐食,而且也可以在冷凝方式的锅炉中使用铜质热交换器的燃气锅炉的热交换器。权利要求1.一种燃气锅炉的热交换器,在通过热交换管(3)将一定间隔的多个散热片(1)硬钎焊于热交换主体(2)和燃烧室上的热交换器中,其特征在于用特氟隆、珐琅、耐热涂料以及陶瓷等,在上述热交换管(3)的表面以及散热片(1)的表面,还有热交换主体(2)的内部表面施以表面覆膜(8)。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锅炉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将施以上述表面覆膜(8)的散热片(1)和散热片(1)之间的距离设置成2~3mm。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不仅可以谋求高容量设计、使用年限的半永久化、性能的持续维持、燃烧排气的圆滑流动,以及防止腐蚀,还可以在冷凝方式的锅炉中使用铜质的热交换器的燃气锅炉的热交换器。文档编号F24H9/18GK2283822SQ9622056公开日1998年6月10日 申请日期1996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1996年4月23日专利技术者赵兴元, 吴东民 申请人:株式会社庆东Boile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燃气锅炉的热交换器,在通过热交换管(3)将一定间隔的多个散热片(1)硬钎焊于热交换主体(2)和燃烧室上的热交换器中,其特征在于:用特氟隆、珐琅、耐热涂料以及陶瓷等,在上述热交换管(3)的表面以及散热片(1)的表面,还有热交换主体(2 )的内部表面施以表面覆膜(8)。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兴元吴东民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庆东BOILER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