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的组装形供热水热交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1557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即使在低水压地区也具有正常水量的热水出水能力,同时大大提高热交换能力和循环能力的锅炉的组装形供热水热交换装置。其构成是由不锈钢板成型,具有形成对称分布的多个突起部(2,2′)、以90°角分离在对应位置的2个暖房通路(3,3′)和供热水通路(4,4′)的热交换器(1),上述多块不锈钢板的热交换板(1)以串联和/或并联的管路构造积层。(*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即使在低水压地区,通过用串联和/或并联排列的管路构造改造,从而具有正常的水量的热水出水能力的同时,大大提高热交换能力和循环能力等的锅炉的组装形供热水热交换装置,进而更详细地说涉及通过用串联和/或并联排列的管路结构积层形成2个供热水通路和暖房通路的多块不锈钢的热交换板,就可以与上述热交换板的块数成比例地减少管路阻力的供热水热交换装置。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在多角度地变化。在居住生活中,特别是在4季分明的地区,为了在室内外的温度低下的冬季将室内空间维持在舒适温暖的状态下的同时,容易使用热水等,在适宜的场所设置使用石油或可燃气等锅炉。例如,设置在单个住宅或公寓式住宅内的该锅炉等,根据所使用的燃料分为煤、石油、可燃气以及电锅炉,并且开发了符合设置用途及面积的多种形态。在如此开发出的多种形态的锅炉中,可燃气锅炉是由点火变压器在主燃烧器和引导燃烧器上点燃通过可燃气管道提供的可燃气,另外,由于设置有热交换装置,因而还要通过给水配管及暖房配管设置房上水槽和热水循环泵等。以往的板形(组装形)的热交换器,用串联的管路结构积层热交换板,根据积层的数量决定多种容量,另一方面,由于要提供的热水和供暖用暖房水边交叉边进行热交换,因而可以与供热水交换装置的设置形态无关地发挥其性能。在上述那样的热交换装置中,与热交换板的块数成比例地用串联管路形成流路,由此组成的管路阻力极高传热效率下降。因而,以往的供热水热交换装置,由于积层的热交换板的供热水通路和暖房通路形成串联形,因而不仅循环水量减少,而且,还存在管路阻力与上述热交换板的块数成正比例地增加的缺点。本技术就是为了解决上述的缺点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使以往的串联形的管路结构积层成串联和/或并联的混合形的管路结构,即,用串联和/或并联的管路结构积层形成有在对称位置上的多个突起部和2个供热水通路及暖房通路的多块不锈钢的热交换板,由于可以与上述热交换板的块数成比例地减少管路阻力,因而在低水压地区也具有正常的水量的供热水能力,同时能大大提高热交换能力和循环能力的锅炉的组装形供热水热交换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的本技术的组装形供热水热交换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用不锈钢成形的,分别形成对称均匀分布的多个突起部(2,2′)和以90°角分离对应的位置上的2个暖房通路(3,3′)和供热水通路(4,4′)的热交换板(1),上述多个不锈钢的热交换板(1)以串联和/或并联的管路结构积层。附图说明图1是展示涉及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供热水热交换装置的热交换板的斜视图。图2是顺序排列图1的热交换板的供热水热交换装置的组装图。图3是为了说明本技术的供热水热交换装置的流体流动图。以下,参照附图详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图1是展示涉及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供热水热交换装置的热交换板的斜视图,本技术的锅炉的组装形供热交换装置,通过以串联和/或并联的管路结构积层形成有2个供热水通路(4,4′)和暖房通路(3,3′)的多块不锈钢热交换板(1),就可以与上述热交换板(1)的块数成比例地减少管路阻力。上述热交换板(1)由不锈钢板成形,分别形成有对称均布的多个突起部(2,2′),以一定角度分离的在对应位置上的2个暖房通路(3,3′)和供热水通路(4,4′)。上述突起部(2,2′)以作为接触部的中央的突起部(2)为媒介,对称地均布突起部(2′),成为总体的组装点。图2是顺序排列图1所示的热交换板(1)的供热水热交换装置的组装图。图2(A)是利用图1所示的热交换板(1),用串联和/或并联的管路结构积层在最上部的热交换板(5)和最下部的热交换板(6)的中间的多个热交换板(7~14)的本技术的供热水热交换装置,它通过使对应位置的2个暖房通路(3,3′)和供热水通路(4,4′)每次变化90°,在隔板间交叉高温的暖房水和低温的供热水,发挥优异的热交换能力和循环能力。形成于上述热交换板(5,7~14,6)上的突起部(2,2′),在上下层叠时互相交叉,在用串联和/或并联的管路结构积层在最上下的热交换板(5,6)之间的中间部分的热交换板(7~14)上均等分布的突起部分(2,2′),不仅总体耐高压,而且可以保证半永久的使用性。将对应于最上部的热交换板(5)的暖房通路(3,3′)和供热水通路(4,4′)的位置,和最下部的热交换板(6)的暖房通路(3,3′)和供热水通路(4,4′)的位置偏转90°设置,在此最上部的热交换板(5)和最下部的热交换板(6)之间的中间部分的热交换板(7~14)上,其暖房通路(3,3′)和供热水通路(4,4′)每层向右偏转90°积层。因而,上述热交换板(5,7~14,6),其各个暖房通路(3,3′)和供热水通路(4,4′)顺序位移0°,90°,180°,270°,360,0,90°,180°,270°,360°。这种各热交换板(5,7~14,6)的每90°的变化,在暖房水及供热水通过热交换板(5,7~14,6)的暖房通路(3,3′)和供热水通路(4,4′)时,由于形成由热交换板(7~14)的突起部(2,2′)引起的紊流,在可以使热传递充分的同时可以减少管路阻力,因而即使在低水压地区也具有正常水量的出热水能力。图3所示的本技术的供热水热交换装置,在热交换板(5,7~14,6)的内部的隔板间,冷水和锅炉的暖房水反向地流动,通过如图2(B)所示那样经每次变化90°的暖房通路(3,3′)和供热水通路(4,4′),暖房水和供热水圆滑地流过。因而,本技术的供热水热交换装置如图3所示,作为串联和/或并联的结构,暖房水通过暖房入口从图2(B)所示的暖房通路(3),经积层于最下部的热交换板(6)上的中间部分的热交换板(7~14)以及最上部的热交换板(5)的该暖房通路(3,3′)和供热水通路(4,4′)流到暖房回水口,另一方面,供热水通过供热水入口从供热水通路(4),经积层于最上部的热交换板(5)上的中间部分的热交换板(7~14)以及最下部的热交换板(6)的该暖房通路(3,3′)和供热水通路(4,4′)流到供热水出口,由于由均等分布的突起部(2,2′)形成紊流,因而可以与上述热交换板(5,7~14,6)的块数成比例地减少管路阻力。如上所述如果采用本技术,则可以提供一种通过将以往的串联形管路结构积层成串联和/或并联的混合形管路结构,即,通过用串联和/或并联的管路结构积层形成有对称位置的多个突起部、2个供热水通路和暖房通路的多块不锈钢的热交换板,由于可以与上述热交换板的块数成比例地减少管路阻力,因而不仅在低水压地区也具有正常水量的热水出水能力,而且大大提高热交换能力和循环能力的锅炉的组装形供热水热交换装置。权利要求1.一种锅炉的组装形供热水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由不锈钢成形的,各自形成有对称均布的多个突起部(2,2′)、以90°角分离在对应位置的2个暖房通路(3,3′)和供热水通路(4,4′)的热交换板(1),以串联和/或并联的管路结构积层多块上述不锈钢的热交换板(1)。2.一种锅炉的组装形供热水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最上部的热交换板(5)和最下部的热交换板(6)之间的中间部的热交换板(7~14),其暖房通路(3,3′)和供热水通路(4,4′)每次向右转动90°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锅炉的组装形供热水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由不锈钢成形的,各自形成有对称均布的多个突起部(2,2′)、以90°角分离在对应位置的2个暖房通路(3,3′)和供热水通路(4,4′)的热交换板(1),以串联和/或并联的管路结构积层 多块上述不锈钢的热交换板(1)。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宽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庆东BOILER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