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堵传功专利>正文

双锅筒常压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4318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常压热水锅炉的改进,尤其是一种双锅筒常压锅炉。该炉是在相互垂直平卧的上、下锅筒之间,由管束在上锅筒的下方后半部将该双锅筒连为一体。在上锅筒的下方前半部,由上层水管炉排、挡风墙、斜面炉拱、下层炉排构成反烧式炉膛;由排列有序的管束和挡烟墙构成烟道箱;从而组成双锅筒纵横置双层炉排全反烧式常压锅炉。该炉具有结构合理,安装简单,成本低,热效率高,运行安全,快装出厂的特点,广泛适用于工矿、旅店、机关等采暖、供热水、洗澡所需。(*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常压热水锅炉的改进,尤其是一种双锅筒常压锅炉,其属于热水锅炉机械
市售常压热水锅炉,一般为立式炉胆多横水管锅炉。这种热水锅炉的燃煤方式,一般进风穿透煤层的方向是从底炉门经固定炉排(或活动炉排)上的燃尽层—燃烧层—着火层—挥发层,到达烟道。这样烟道气具有相当多的热量,而得不到充分利用,而且烟道气中未燃尽的煤粉较多,造成排放烟尘严重超标。这种现象的出现,其主要原因就是炉膛结构不合理,煤层燃烧不充分。有一种热管常压卧式锅炉,其结构特点是双层水管炉排,两个燃烧室均设有带有斜度的水腔挡板和有序排列的真空热管。这种锅炉的第二燃烧室上是螺纹火管和相互交错的水腔烟栅。以此作为加热水腔,其容水量较小,水管结构复杂,制造麻烦。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克服上述锅炉的缺陷,设计一种双锅筒常压锅炉。该锅炉要具有结构合理的炉膛,改变燃煤燃烧方式,采用双锅筒水管炉排全反烧卧式水筒结构形式,达到热效率高,运行可靠安全,制造安装方便,施工期短的效果。本技术的任务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研制了一种双锅筒常压锅炉。该锅炉也包括有上、下锅筒,双层炉排,炉膛,排列有序的管束,上、中、下炉门。其结构特征在于在相互垂直平卧的上、下锅筒之间,由排列有序的管束在上锅筒的下方后半部,将该双锅筒连为一体。在上锅筒的下方前半部,由炉前隔热墙,上炉门,上层水管炉排和挡风墙构成加煤室。在上层水管炉排的下方,由中炉门,下层炉排和斜面炉拱构成反烧炉膛。在斜面炉拱沿后,由排列有序的管束和挡烟墙构成烟道箱,该箱的烟道出口接有引风机。本锅炉所设计的上层水管炉排,其诸水管的一端垂直连通在前横集管箱上,而该管箱埋设在炉前隔热墙内且从该管箱的两端向上延伸连通到上锅筒内。诸水管的另一端则分别各自向上通过挡风墙内与上锅筒连通,构成上层水管炉排与上锅筒的对流连通。诸上层水管炉排所垂直连通的前横集管箱,其管箱底部可以接有排污管口。这样以利于按时排除集存于水管炉排内的水垢。本锅炉所设计的上层水管炉排,其炉排管间隙在25~30mm为宜。本锅炉所设计的烟道箱,其内由3~5组排列有序的管束分别被4~6块挡烟墙分隔构成3~5道回路的烟道。该挡烟墙占烟道箱宽度的2/3~3/4。本锅炉所设计的下锅筒,其可以是半圆柱体形的筒体,其还可以是圆柱体形的筒体。该筒体垂直平卧于上锅筒下方后半部。该筒体的底部可以设有排污管口。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由于设计了上、下锟筒连通器而构成了加煤室—反燃炉膛—烟道箱三腔室燃烧回路,改变了燃烧方式,使得燃煤在挥发后—着火层—燃燃层—燃尽层的燃烧行程中充分彻底地燃烧,并且不用设置除尘器,然而除尘效果达到环保标准,烟气黑度林格曼一级以下;烟尘浓度128mg/m3标的要求。本炉的双锟筒水管炉排钣烧卧式水筒结构,设计合理,运行安全,传热迅速,水温升温快,热效率提高到74%以上,节省设备投资,安装施工工期短,适用于工矿、旅店、机关等单位采暖、供热水、洗澡所需。本技术的实施例结合附图描述如下制成一台CWNS0.56-96/70-AIII双锅筒常压锅炉。其技术指标供热量0.56mW;工作压力0;出水温度95℃;进水温度70℃;热效率74%;烟尘浓度128mg/m3标;烟气黑度林格曼一级以下;耗煤量125kg/h。如图所示附图说明图1为双锅筒常压锅炉结构剖视图。图1中有大气连通管1,出水管口2,压力表座3,回水管4,温度表座5,前横集管箱6,上锅筒7,上层水管炉排8,斜面炉拱9,上炉门10,排污管口11,中炉门12,下炉门13,下锅筒14,烟道箱15,管束16,炉前隔热墙17,挡风墙18,挡烟墙19,烟道出口20,加煤室21,反烧炉膛22,下层炉排23,清灰道24,底排污管口25。图2为烟道箱结构示意图。(图1的A-A视图)图2中有上层水管炉排诸水管8′,下锅筒14,管束16,挡风墙18,挡烟墙19,烟道出口20。制成的一台CWN S-AIII型双锅筒常压锅炉。其包括上、下锅筒7,14,双层炉排8,23,炉膛22,排列有序的管束16,上、中下炉门10、12、13,其改进的部分为在相互垂直平卧的上、下锅筒7、14之间,由排列有序的管束16在上锅筒7的下方右半部将该双锅筒7、14连为一体。在上锅筒的下方前半部,由炉前隔热墙17,上炉门10,上层水管炉排8和挡风墙18构成加煤室21。在上层水管炉排8的下方,由中炉门12,下层炉23和斜面炉拱9构成反烧炉膛22。在斜面炉拱9沿后,由排列有序的管束16和挡烟墙19构成烟道箱。该箱的烟道出口20接有引风机。如图1所示在上锅筒7上还设有大气连通管1,出水管口2,压力表3,回水管4,温度表座5。本锅炉的上层水管炉排8的诸水管8′的一端垂直连通在前横集管箱6上,而该管管6埋设在炉前隔热墙17内,且从该管箱6的两端向上延伸连通到上锅筒7内。诸水管8′的另一端则分别各自向上通过挡风墙18内与上锅筒7连通,构成上层水管炉排8与上锅筒7的对流连通。本锅炉使用时,燃煤从上炉门10投入到加煤室21中的上层水管炉排8上。其炉排管间隙为30mm。正常燃烧时,上炉门10是全开的,加煤室21中的煤层不出现明火和空洞,保持煤层在20厘米左右,中炉门12是全关的,下炉门13是八成关的。从上炉门10进入的大量进风,夹带火烟由煤层的挥发层—着火层—燃烧层—燃尽层形成反烧式穿透煤层方向。这样火烟穿过煤层和上层水管炉排8,进入反烧炉膛22,再转过斜面炉拱9,进入烟道箱15,在烟道箱15内,经三个回路冲击排列有序的管束16。燃煤在煤层和炉膛内充分燃烧,再经回路烟道中的管束阻拦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再由于被加热的上层水管炉排8和管束16,连通于上、下锅筒7、 4,形成对流热交换,其传热迅速,升温快,更加使其热效率提高60%以上。并且由于煤层充分燃烧,灰尘被阻留在煤层燃尽渣内和烟道箱内,从而解决了消烟除尘问题,因此本锅炉不带除尘器,其除尘效果达到环保一类功能区的要求。权利要求1.一种双锅筒常压锅炉,其包括上、下锅筒,双层炉排,炉膛,排列有序的管束,上、中、下炉门,其特征在于在相互垂直平卧的上、下锅筒之间,由排列有序的管束在上锅筒的下方后半部,将该双锅筒连为一体;在上锅筒的下方前半部,由炉前隔热墙,上炉门,上层水管炉排和挡风墙构成加煤室;在上层水管炉排的下方,由中炉门,下层炉排和斜面炉拱构成反烧炉膛;在斜面炉拱沿后,由排列有序的管束和挡烟墙构成烟道箱,该箱的烟道出口接有引风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锅简常压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层水管炉排,其诸水管的一端垂直连通在前横集管箱上,而该管箱埋设在炉前隔热墙内且从该管箱的两端向上延伸连通到上锅筒内,诸水管的另一端则分别各自向上通过挡风墙内与上锅筒连通,构成上层水管炉排与上锅筒的对流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双锅筒常压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横集管箱,其管箱底部可以接有排污管口。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双锅筒常压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层水管炉排,其炉排管间隙在25~30mm为宜。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锅筒常压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烟道箱,其内由3~5组排列有序的管束分别被4~6块挡烟墙分隔构成3~5道回路的烟道,该挡烟墙的宽度占烟道箱宽度的2/3~3/4。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锅筒常压锅炉,其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锅筒常压锅炉,其包括:上、下锅筒,双层炉排,炉膛,排列有序的管束,上、中、下炉门,其特征在于:在相互垂直平卧的上、下锅筒之间,由排列有序的管束在上锅筒的下方后半部,将该双锅筒连为一体;在上锅筒的下方前半部,由炉前隔热墙,上炉门,上层水管炉排和挡风墙构成加煤室;在上层水管炉排的下方,由中炉门,下层炉排和斜面炉拱构成反烧炉膛;在斜面炉拱沿后,由排列有序的管束和挡烟墙构成烟道箱,该箱的烟道出口接有引风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堵传功谈绍成
申请(专利权)人:堵传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