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盾构钢套筒快速定位装置及方法,底板预埋基件设有四组,每组底板预埋基件的第三钢板底部四个角距离钢板边缘5cm处均焊接钢筋,第三钢板的四个角处分别开有一个螺栓孔,并分别预留一个内置螺母的螺栓套筒,螺栓孔与螺栓套筒和调节螺栓孔相配合;楔形定位构件的型钢竖直焊接在第二钢板的中间位置,第二钢板的四个角处分别开有一个可调螺栓孔,型钢的背面加焊第一钢板;第二钢板构件和第三钢板通过螺栓穿过调节螺栓孔和螺栓孔固定连接为一体结构;采用固定在底板结构上的预定位装置,实现无需人工辅助,钢套筒快速定位安装,安装效率高,降低成本,降低安装风险,保证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盾构钢套筒快速定位装置
: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涉及一种盾构钢套筒快速定位装置,在采用钢套筒始发或接收的盾构掘进工程,实现钢套筒的快速、精准、安全安装。
技术介绍
:现有盾构套筒底座采用整体式安装,安装前在基坑内确定套筒中心轴线,通过履带吊或龙门吊吊装,人工通过缆风绳或手动平移钢套筒,逐步调整套筒方向,使套筒中心与既定中心轴线相吻合后,落地固定。由于钢套筒底座重量达五十多吨,但安装精度要求高,套筒常规安装时采用起重机起吊,需要人工水平移动配合定位安装,阻力较大,需要较多的人工,定位精度不高,且调整过程中受惯性影响,不易控制定位,往往需要多次反复调整定位才能与既定中心线相吻合,安装时间较长,耗时且费人工,调整难度大,同时由于套筒较重,且一直处于起吊状态,人工安装风险高。目前尚未见有快速定位盾构钢套筒设备及其方法的公开使用和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设计提供一种盾构钢套筒快速定位装置,采用固定在底板结构上的预定位装置,实现无需人工辅助,钢套筒快速定位安装。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主体结构包括第一钢板、第二钢板、型钢、螺栓、螺栓套筒、钢筋、第三钢板、调节螺栓孔和螺栓孔,其中第一钢板、第二钢板、型钢和调节螺栓孔组成楔形定位构件,螺栓套筒、钢筋、第三钢板和螺栓孔组成底板预埋基件,底板预埋基件设有四组,每组底板预埋基件的第三钢板底部四个角距离钢板边缘5cm处均焊接钢筋,钢筋为L型结构,其长度为50cm,直钩为15cm,第三钢板的四个角处分别开有一个螺栓孔,并分别预留一个内置螺母的螺栓套筒,螺栓孔与螺栓套筒和调节螺栓孔相配合;楔形定位构件的型钢竖直焊接在第二钢板的中间位置,第二钢板的四个角处分别开有一个长×宽为22mm×50mm的可调螺栓孔,在楔形定位构件与底板固定基件连接固定时实现精确预定位;型钢采用1:3三角斜面结构,便于盾构钢套筒自滑移定位;型钢的背面加焊第一钢板进行加固;楔形定位的第二钢板构件和底板预埋基件的第三钢板通过螺栓穿过调节螺栓孔和螺栓孔固定连接为一体结构。本技术所述第三钢板采用厚度为1.2cm、长×宽为450×450mm的钢板,型钢采用H350型钢,第二钢板的厚度为1.2cm、长×宽为450×450mm,第一钢板的厚度为1.2cm,钢筋采用φ12钢筋,螺栓套筒采用M20螺栓套筒。本技术实现盾构钢套筒快速定位的具体过程为:(1)盾构钢套筒安装前,根据盾构钢套筒两边与中心线的间距,在底板固定基件上精确标识出楔形定位构件前端的位置,便于楔形定位构件的安装,标识时采用墨线或粉笔卡尺画线进行标识,标线长度超出第二钢板长度不小于5cm;(2)再将楔形定位构件利用螺栓固定在底板固定基件上作为盾构钢套筒的预定位装置;(3)盾构钢套筒的吊装采用满足吊装要求的履带吊或其他起重机,吊点位于提前设计确定的盾构钢套筒加劲肋板处,具体吊装过程为:(a)盾构钢套筒底座吊装下井前,先在地面采用履带吊或其他起重机预调整盾构钢套筒的轴线与设计轴线基本一致,防止产生惯性旋转;(b)盾构钢套筒底座起吊,履带吊或其他起重机旋转摆臂的过程中,旋转速度不大于2m/min,直至起吊至安装位置正上方;(c)盾构钢套筒底座在空中基本稳定后,缓慢吊放,速度不大于5m/min;(d)盾构钢套筒底座距离既定位置50cm时,缓慢调整将盾构钢套筒底座置于四组已固定好的楔形定位构件范围内,并逐渐吊落,实现一次性速定位。本技术结构底板混凝土浇筑时将楔形定位构件按照套筒两边位置精确定位固定,并将螺栓孔采用胶带海绵等临时封堵,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水泥浆进行而堵塞,同时也可避免结构施工完成到套筒安装前期间其他碎料等掉入螺栓孔内。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固定在底板结构上的预定位装置,实现无需人工辅助,钢套筒快速定位安装,安装效率高,降低人工安装成本和吊车使用成本,同时也极大的降低了安装风险,保证了人身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体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楔形定位构件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楔形定位构件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底板预埋基件的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底板预埋基件的仰视图。图6为本技术所述盾构钢套筒快速定位装置使用原理示意图,其中10为盾构钢套筒,11为快速定位装置,12为混凝土结构底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本实施例所述盾构钢套筒快速定位装置的主体结构包括第一钢板1、第二钢板2、型钢3、螺栓4、螺栓套筒5、钢筋6、第三钢板7、调节螺栓孔8和螺栓孔9,其中第一钢板1、第二钢板2、型钢3和调节螺栓孔8组成楔形定位构件,螺栓套筒5、钢筋6、第三钢板7和螺栓孔9组成底板预埋基件,底板预埋基件设有4组,每组底板预埋基件的第三钢板7底部四个角分别预留一个内置螺母的螺栓套筒5,螺栓孔9与螺栓套筒5和调节螺栓孔8相配合;楔形定位构件的型钢3竖直焊接在第二钢板2的中间位置,第二钢板2的四个角处分别开有一个长×宽为22mm×50mm的可调螺栓孔8,在楔形定位构件与底板固定基件连接固定时实现精确预定位;型钢3采用1:3三角斜面结构,便于盾构钢套筒自滑移定位;型钢3的背面加焊第一钢板1进行加固;楔形定位的第二钢板2构件和底板预埋基件的第三钢板7通过螺栓4穿过调节螺栓孔8和螺栓孔9固定连接为一体结构。本实施例所述第三钢板7采用厚度为1.2cm、长×宽为450×450mm的钢板,型钢3采用H350型钢,第二钢板2的厚度为1.2cm、长×宽为450×450mm,第一钢板1的厚度为1.2cm,钢筋6采用φ12钢筋,螺栓套筒5采用M20螺栓套筒。本实施例实现盾构钢套筒快速定位的具体过程为:(1)盾构钢套筒安装前,根据盾构钢套筒两边与中心线的间距,在底板固定基件上精确标识出楔形定位构件前端的位置,便于楔形定位构件的安装,标识时采用墨线或粉笔卡尺画线进行标识,标线长度超出第二钢板7长度不小于5cm;(2)再将楔形定位构件利用螺栓4固定在底板固定基件上作为盾构钢套筒的预定位装置;(3)盾构钢套筒的吊装采用满足吊装要求的履带吊或其他起重机,吊点位于提前设计确定的盾构钢套筒加劲肋板处,具体吊装过程为:(a)盾构钢套筒底座吊装下井前,先在地面采用履带吊或其他起重机预调整盾构钢套筒的轴线与设计轴线基本一致,防止产生惯性旋转;(b)盾构钢套筒底座起吊,履带吊或其他起重机旋转摆臂的过程中,旋转速度不大于2m/min,直至起吊至安装位置正上方;(c)盾构钢套筒底座在空中基本稳定后,缓慢吊放,速度不大于5m/min;(d)盾构钢套筒底座距离既定位置50cm时,缓慢调整将盾构钢套筒底座置于四组已固定好的楔形定位构件范围内,并逐渐吊落,实现一次性速定位。本实施例以某地铁盾构区间为例,左、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盾构钢套筒快速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主体结构包括第一钢板、第二钢板、型钢、螺栓、螺栓套筒、钢筋、第三钢板、调节螺栓孔和螺栓孔,其中第一钢板、第二钢板、型钢和调节螺栓孔组成楔形定位构件,螺栓套筒、钢筋、第三钢板和螺栓孔组成底板预埋基件,底板预埋基件设有四组,每组底板预埋基件的第三钢板底部四个角距离钢板边缘5cm处均焊接钢筋,钢筋为L型结构,其长度为50cm,直钩为15cm,第三钢板的四个角处分别开有一个螺栓孔,并分别预留一个内置螺母的螺栓套筒,螺栓孔与螺栓套筒和调节螺栓孔相配合;楔形定位构件的型钢竖直焊接在第二钢板的中间位置,第二钢板的四个角处分别开有一个长×宽为22mm×50mm的可调螺栓孔;型钢采用1:3三角斜面结构,型钢的背面加焊第一钢板;楔形定位的第二钢板构件和底板预埋基件的第三钢板通过螺栓穿过调节螺栓孔和螺栓孔固定连接为一体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831 CN 201821416635X1.一种盾构钢套筒快速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主体结构包括第一钢板、第二钢板、型钢、螺栓、螺栓套筒、钢筋、第三钢板、调节螺栓孔和螺栓孔,其中第一钢板、第二钢板、型钢和调节螺栓孔组成楔形定位构件,螺栓套筒、钢筋、第三钢板和螺栓孔组成底板预埋基件,底板预埋基件设有四组,每组底板预埋基件的第三钢板底部四个角距离钢板边缘5cm处均焊接钢筋,钢筋为L型结构,其长度为50cm,直钩为15cm,第三钢板的四个角处分别开有一个螺栓孔,并分别预留一个内置螺母的螺栓套筒,螺栓孔与螺栓套筒和调节螺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燚,任晓敏,葛安祥,王威,张新闯,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