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暗挖隧道施工时防止建筑物沉降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4192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用于暗挖隧道施工时防止建筑物沉降的装置,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其具体包括浇筑组件以及绕着浇筑组件外侧面设置的支撑组件,在浇筑组件和支撑组件的外围还设置有充气组件且充气组件与浇筑组件的尾部连接;浇筑组件包括浇筑管道以及连接在浇铸管道末端防止充气组件脱落的喇叭口;支撑组件包括的驱动组件及连接杆,驱动组件与连接杆铰接。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置进行施工时,其操作简单,施工工序少,在加快施工进度的同时可以有效防止建筑物的沉降,很好地保障建筑物的安全,对施工人员的操作水平要求低,降低了施工成本和施工工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暗挖隧道施工时防止建筑物沉降的装置
本技术属于隧道施工
,具体涉及用于暗挖隧道施工时防止建筑物沉降的装置。
技术介绍
在隧道施工时,为了不影响城市地面交通运行或者对一些特别需要埋深的结构会采用暗挖法,暗挖法是在特定地质条件下,不挖开地面,采用在地下挖洞的方式进行修筑衬砌结构的一种隧道施工方法。根据施工规划,在暗挖隧道的上方经常会有建筑物或者在隧道周围的下方铺设有热力管道、燃气管道及排水管道等,此时,如果在施工时采取的措施不当,会造成地表出现沉降,使建筑物的基础不稳定,严重时可能会导致建筑物开裂甚至坍塌;或者造成热力管道、燃气管道及排水管道等的破裂,导致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目前常用的防止地表沉降的方法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台阶法+小导管注浆法,第二种是交叉中隔墙法+大管棚注浆法,第三种是洞内全断面后退式分段注浆法+交叉中隔墙法,对于第一种可有效加快施工进度,但是其防止沉降效果不佳,在地面有大量建筑群时,无法确保建筑群的安全;第二种可以有效保证施工进度,第三种在大管棚注浆后会在隧道外围形成一个闭合圈,可以较好地防止地表沉降,并且起到止水的效果,但是第二种和第三中都需采用交叉中隔墙法,该方法因注浆范围较大,且施工工序多,对施工人员的操作水平要求高,导致施工成本高和施工工期长;同时,在浇筑完毕后,浇筑用的管道很难取出回收。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用于暗挖隧道施工时防止建筑物沉降的装置,是通过盾构机先进行横向钻孔,再通过管道给孔内灌注混凝土,以此来起到对上方建筑物的支撑作用,其不仅施工过程工序少,施工进度快,保障了居民的正常生活,有效地避免了暗挖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同时,在浇筑完成后,浇筑管道可以取出进行回收利用。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暗挖隧道施工时防止建筑物沉降的装置,包括浇筑组件以及绕着浇筑组件外侧面设置的支撑组件,所述浇筑组件和支撑组件的外围还设置有充气组件且充气组件与浇筑组件的尾部连接,所述支撑组件用于支承充气组件。进一步限定,所述浇筑组件包括浇筑管道以及连接在浇铸管道末端防止充气组件脱落的喇叭口。进一步限定,所述充气组件为可折叠充气布袋。进一步限定,所述支撑组件包括驱动组件及连接杆,所述驱动组件与连接杆铰接,所述连接杆与充气组件相连。进一步限定,所述连接杆为“L”型且在连接杆的末端铰接有滚动球,所述连接杆通过滚动球与充气组件相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用于暗挖隧道施工时防止建筑物沉降的装置包括浇筑组件以及与浇筑组件连接的支撑组件,在浇筑组件和支撑组件的外围还设置有充气组件,浇筑组件由浇筑管道以及通过浇筑组件连接在浇筑管道末端的喇叭口组成;支撑组件由与浇筑管道连接的驱动组件和连接杆组成,驱动组件与连接杆铰接,连接杆为“L”型且在连接杆的末端铰接有滚动球,滚动球与充气组件相贴;应用该装置防止建筑物沉降的方法步骤包括:1)通过盾构机在隧道上方横向钻取待浇筑孔,在待浇筑孔的开口端放置防止建筑物沉降的装置;2)给充气组件充气,在充气过程中,随着充气量不断增大,充气组件沿着待浇筑孔不断膨胀并展开,同时支撑组件从前往后依次打开对充气组件进行支撑,直至充气组件与待浇筑孔的端头紧贴;3)停止对充气组件充气,通过浇筑组件给待浇筑孔浇筑混凝土,随着混凝土量的不断增多,充气组件逐渐被压缩并放气,待浇筑完成后,取出浇筑组件和支撑组件。在浇筑完毕后,浇筑用的浇筑管道很容易取出收回;该方法操作简单,施工工序少,在加快施工进度的同时可以有效防止建筑物的沉降,很好地保障建筑物的安全,对施工人员的操作水平要求低,降低了施工成本和施工工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用于暗挖隧道施工时防止建筑物沉降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浇筑管道及折叠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装置施工时的安装示意图;其中,1-浇筑组件,2-可折叠充气布袋,3-支撑组件,4-浇筑管道,5-喇叭口,6-底座,7-驱动机构,8-滚动球,9-连接杆,10-转轴,11-待浇筑孔,12-盾构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方法进行进一步地解释说明,但本技术并限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用于暗挖隧道施工时防止建筑物沉降的装置包括有浇筑组件1、支撑组件3以及可折叠充气布袋2,浇筑组件1由浇筑管道4和喇叭口5构成,可折叠充气布袋2套在浇筑管道4的末端,在浇筑管道4的末端连接有喇叭口5,喇叭口5可以用来防止可折叠充气布袋2从浇筑管道4上脱落,在浇筑管道4的外侧壁面环绕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撑组件3。参见图3,支撑组件3由驱动组件7和连接杆9构成,连接杆9为“L”型,驱动组件的一端通过底座6与浇筑管道4的外侧壁连接,另一端与“L”型连接杆9的拐点位置铰接,“L”型连接杆9的一个末端通过转轴10连接在浇筑管道4的外侧壁面,另一个末端上设置有滚动球8,在工作时,滚动球8与可折叠充气布袋2的内侧贴紧,可以降低连接杆9与可折叠充气布袋2之间的摩擦;驱动组件7可以是液压缸或气缸。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暗挖隧道施工时防止建筑物沉降的装置,其支撑组件3有6个,分两组环绕连接在浇筑管道4的外侧壁面,分别为第一第一组支撑组件和第二组支撑组件。每组有3个,驱动组件7为液压缸。利用本实施例的用于暗挖隧道施工时防止建筑物沉降的装置实现防止建筑物沉降的方法,其具体步骤包括以下:1)参见图4,通过盾构12在隧道上方横向钻取待浇筑孔11,在待浇筑孔11的开口端放置本实施例防止建筑物沉降的装置;2)给可折叠充气布袋2充气,在充气过程中,随着充气量不断增大,可折叠充气布袋2沿着待浇筑孔11不断膨胀并展开,同时第一组支撑组件和第二组支撑组件按照从前往后的顺序依次通过液压缸带动连接杆9向上运动,继而通过连接杆9上的滚动球8对可折叠充气布袋2进行支撑并将可折叠充气布袋2向后推送,直至可折叠充气布袋2与待浇筑孔11的端头紧贴。3)停止对可折叠充气布袋2充气,通过浇筑管道4给待浇筑孔11浇筑混凝土,随着混凝土量的不断增多,可折叠充气布袋2逐渐被压缩并放气,同时喇叭口5对可折叠充气布袋2进行支撑防止可折叠充气布袋2脱落,待浇筑完成后,取出浇筑组件1和支撑组件3。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暗挖隧道施工时防止建筑物沉降的装置,其支撑组件3有12个,分三组环绕连接在浇筑管道4的外侧壁面,分别为第一第一组支撑组件、第二组支撑组件和第三支撑组件,每组有4个,驱动组件7为气缸。利用本实施例的用于暗挖隧道施工时防止建筑物沉降的装置实现防止建筑物沉降的方法,其具体步骤包括以下:1)通过盾构12在隧道上方横向钻取待浇筑孔11,在待浇筑孔11的开口端放置本实施例防止建筑物沉降的装置;2)给可折叠充气布袋2充气,在充气过程中,随着充气量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暗挖隧道施工时防止建筑物沉降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浇筑组件(1)以及绕着浇筑组件(1)外侧面设置的支撑组件(3),所述浇筑组件(1)和支撑组件(3)的外围还设置有充气组件且充气组件与浇筑组件(1)的尾部连接,所述支撑组件(3)用于支承充气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暗挖隧道施工时防止建筑物沉降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浇筑组件(1)以及绕着浇筑组件(1)外侧面设置的支撑组件(3),所述浇筑组件(1)和支撑组件(3)的外围还设置有充气组件且充气组件与浇筑组件(1)的尾部连接,所述支撑组件(3)用于支承充气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暗挖隧道施工时防止建筑物沉降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筑组件(1)包括浇筑管道(4)以及连接在浇筑管道(4)末端防止充气组件脱落的喇叭口(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暗挖隧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增耀王继峰张进科张文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二公局铁路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