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盾构机稳定接收装置
本申请涉及盾构施工
,尤其涉及盾构机稳定接收装置。
技术介绍
盾构隧道法作为城市地铁建设的主要方法,一般以车站区间为单位进行施工。盾构机到达区间端头施工风险会明显加大,传统方法需要对区间端头进行加固,如采用高压旋喷桩加固、注浆加固、冷冻加固等方法,但城市地下各路管线繁多,会限制端头加固范围,地表发生坍塌机率也会增加。而盾构机达到采用钢套筒接收,能够维持盾构机刀头前方水土压力平衡,防止出现涌水、涌砂等状况,确保盾构施工井周围土体稳定。在盾构机进入灌入泥砂的钢套筒后,前部盾体占据盾构机绝大部分重量,盾构机发生前倾而“栽头”的风险大大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盾构机稳定接收装置,通过所述内顶推机构,使得盾构机进入灌入泥砂的钢套筒的过程中,盾构机下侧在所述内滚轮上行进,将原来的滑动摩擦转换成摩擦力更小的滚动摩擦,从而平衡盾构机与钢套筒之间的摩擦力,大大降低盾构机前倾的风险。盾构机稳定接收装置,包括钢套筒,所述钢套筒下侧设有内顶推机构,所述内顶推 ...
【技术保护点】
1.盾构机稳定接收装置,包括钢套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套筒(1)下侧设有内顶推机构(2),所述内顶推机构(2)包括内顶推本体(21)和轴线方向垂直于所述钢套筒(1)轴向的内滚轮(22),所述内滚轮(22)设于所述内顶推本体(21)上且凸出于所述钢套筒(1)内壁,以使盾构机(10)进入钢套筒(1)后在所述内滚轮(22)上行进。/n
【技术特征摘要】
1.盾构机稳定接收装置,包括钢套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套筒(1)下侧设有内顶推机构(2),所述内顶推机构(2)包括内顶推本体(21)和轴线方向垂直于所述钢套筒(1)轴向的内滚轮(22),所述内滚轮(22)设于所述内顶推本体(21)上且凸出于所述钢套筒(1)内壁,以使盾构机(10)进入钢套筒(1)后在所述内滚轮(22)上行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构机稳定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内顶推机构(2)为一排且呈八字支设于所述钢套筒(1)下侧,所述内顶推本体(21)包括内顶推壳体(211)和设于所述内顶推壳体(211)内可调节所述内滚轮(22)凸出于所述钢套筒(1)内壁距离的内顶推调节机构(2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盾构机稳定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顶推壳体(211)内设有挡泥框(23),所述挡泥框(23)围设于所述内滚轮(22)周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盾构机稳定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顶推机构(2)沿所述钢套筒(1)轴向设有多排。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盾构机稳定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顶推调节机构(212)包括内顶推螺纹板(2121)和内顶推托框(2122),所述内顶推螺纹板(2121)与所述内顶推壳体(211)相固定,所述内顶推托框(2122)上端铰接有内顶推转轴,所述内滚轮(22)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内顶推转轴上,所述内顶推托框(2122)下端铰接有贯穿所述内顶推螺纹板(2121)且与所述内顶推螺纹板(2121)螺纹连接的内顶推螺杆(2124);
所述内顶推壳体(211)上设有内顶推滑槽(2111),所述内顶推托框(2122)可滑动地嵌入所述内顶推滑槽(2111);
转动所述内顶推螺杆(2124),所述内顶推托框(2122)沿所述内顶推滑槽(2111)滑动,以带动所述内滚轮(22)相对所述钢套筒(1)内壁凸出或缩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盾构机稳定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顶推螺纹板(2121)内开设有连通螺纹连接处与外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标,凌涛,张佳华,张道兵,孙望成,蔚彪,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