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盘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3867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2 2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方向盘及具有其的车辆,其中,方向盘包括握持部和传动部,握持部设置在传动部的周向外侧,传动部与车辆的转向轴相连,其中,握持部包括可分离的上握持部和下握持部,上握持部位于传动部远离驾驶员的一侧,下握持部位于传动部靠近驾驶员的一侧,下握持部具有与上握持部配合的展开位置以及朝向传动部方向收缩的收缩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方向盘占据空间影响驾驶员上下车的问题。

Steering wheel and vehicles with 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方向盘及具有其的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配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方向盘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汽车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动力性、经济性等,驾驶舒适性逐渐成为了影响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因素。在驾驶室有限的空间里,方向盘占据了一部分固定的空间,在驾驶员上下车的时候,方向盘在中间有时会成为阻碍,影响消费者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方向盘及具有其的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方向盘占据空间影响驾驶员上下车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方向盘,包括握持部和传动部,握持部设置在传动部的周向外侧,传动部与车辆的转向轴相连,其中,握持部包括可分离的上握持部和下握持部,上握持部位于传动部远离驾驶员的一侧,下握持部位于传动部靠近驾驶员的一侧,下握持部具有与上握持部配合的展开位置以及朝向传动部方向收缩的收缩位置。进一步地,传动部包括传动部本体和伸缩部,伸缩部可移动地设置在传动部本体中并与下握持部相连,通过伸缩部的移动使下握持部在展开位置和收缩位置之间移动。进一步地,下握持部包括下握持部本体和下握持支部,下握持支部可移动地设置在下握持部本体上,下握持部本体与伸缩部连接,在下握持部位于展开位置的情况下,下握持支部相对下握持部本体伸出;在下握持部位于收缩位置的情况下,下握持支部相对下握持部本体回缩。进一步地,下握持支部包括对称地设置在下握持部本体上的第一支部和第二支部,伸缩部上设置有多个导向柱,传动部本体上设置有驱动柱,第一支部上设置有第一被驱动柱,第二支部上设置有第二被驱动柱,连接线连接在第一被驱动柱和第二被驱动柱之间并按照预设轨迹绕设在多个导向柱和驱动柱之间,在伸缩部相对传动部本体向内移动时连接线在驱动柱的作用下能够拉动第一被驱动柱和第二被驱动柱以使第一支部和第二支部相对下握持部本体回缩。进一步地,第一支部和第二支部相互靠近的端部之间设置有弹性件。进一步地,下握持部本体上设置有解锁按钮和锁定结构,锁定结构能够使下握持支部处于相对下握持部本体回缩的位置,解锁按钮能够驱动锁定结构以使下握持部相对下握持部本体伸出。进一步地,解锁按钮沿握持部的径向设置可移动地设置在下握持部本体中,锁定结构包括与解锁按钮连接的楔形块以及设置在下握持部的定位块,楔形块能够与定位块抵接以使下握持支部处于相对下握持部本体回缩的位置。进一步地,伸缩部的两侧设置有滑轨,传动部本体与滑轨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滑块,滑块能够伸入滑轨实现导向。进一步地,伸缩部靠近传动部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卡块,传动部本体与卡块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卡槽,在下握持部位于收缩位置的情况下,卡块与卡槽卡接配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方向盘,方向盘为上述的方向盘。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驾驶员在直接上下车空间不足时,可以将靠近自己一侧的下握持部移动至收缩位置,这样可以避让出更多的空间,方便驾驶员上下车。在驾驶员上车坐好后将下握持部移动至展开位置,使下握持部与上握持部配合形成完整的握持部。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向盘的实施例的下握持部位于展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的方向盘的下握持部位于收缩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的方向盘的下握持部的下握持支部伸出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3的下握持部的下握持支部回缩时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5示出了图4的下握持部和伸缩部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握持部;11、上握持部;12、下握持部;121、下握持部本体;122、第一支部;123、第二支部;20、传动部;21、传动部本体;22、伸缩部;221、滑轨;222、卡块;31、导向柱;32、驱动柱;33、连接线;34、第一被驱动柱;35、第二被驱动柱;36、弹簧;51、解锁按钮;52、楔形块;53、定位块。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方向盘包括握持部10和传动部20,握持部10设置在传动部20的周向外侧,传动部20与车辆的转向轴相连。其中,握持部10包括可分离的上握持部11和下握持部12,上握持部11位于传动部20远离驾驶员的一侧,下握持部12位于传动部20靠近驾驶员的一侧,下握持部12具有与上握持部11配合的展开位置以及朝向传动部20方向收缩的收缩位置。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驾驶员在直接上下车空间不足时,可以将靠近自己一侧的下握持部12移动至收缩位置,这样可以避让出更多的空间,方便驾驶员上下车。在驾驶员上车坐好后将下握持部12移动至展开位置,使下握持部12与上握持部11配合形成完整的握持部10。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传动部20包括传动部本体21和伸缩部22,伸缩部22可移动地设置在传动部本体21中并与下握持部12相连,通过伸缩部22的移动使下握持部12在展开位置和收缩位置之间移动。传动部本体21和伸缩部22形成类似于抽屉的结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收缩。本方案尤其适用于方向盘上无安全气囊的车辆,这种车辆的方向盘中的空间相对较大,容易设置上述结构。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伸缩部22的两侧设置有滑轨221,传动部本体21与滑轨221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滑块(图中未示出),滑块能够伸入滑轨221实现导向。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伸缩部22靠近传动部本体21的一侧设置有卡块222,传动部本体21与卡块222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卡槽。在下握持部12位于收缩位置的情况下,卡块222与卡槽卡接配合,以使在驾驶员下车后下握持部12保持在收缩位置。在下一次驾驶员上车时可以直接进入驾驶室,并在坐好后再将下握持部12移动至展开位置,省去了再次移动下握持部12的步骤。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下握持部12包括下握持部本体121和下握持支部,下握持支部可移动地设置在下握持部本体121上,下握持部本体121与伸缩部22连接,在下握持部12位于展开位置的情况下,下握持支部相对下握持部本体121伸出;在下握持部12位于收缩位置的情况下,下握持支部相对下握持部本体121回缩。常用的方向盘的握持部都呈圆环状,本实施例的下握持支部能够相对下握持部本体121回缩,使下握持部12横向的尺寸在移动时能够明显缩小,有效地避免了下握持部12的两端与上握持部11的两端相互干涉碰撞,影响下握持部12的移动。具体的,如图3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下握持支部包括对称地设置在下握持部本体121上的第一支部122和第二支部123,第一支部122和第二支部123能够沿圆周的周向在下握持部本体121上移动。伸缩部22上设置有多个导向柱31,传动部本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向盘,其特征在于,包括握持部(10)和传动部(20),所述握持部(10)设置在所述传动部(20)的周向外侧,所述传动部(20)与车辆的转向轴相连,/n其中,所述握持部(10)包括可分离的上握持部(11)和下握持部(12),所述上握持部(11)位于所述传动部(20)远离驾驶员的一侧,所述下握持部(12)位于所述传动部(20)靠近所述驾驶员的一侧,所述下握持部(12)具有与所述上握持部(11)配合的展开位置以及朝向所述传动部(20)方向收缩的收缩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向盘,其特征在于,包括握持部(10)和传动部(20),所述握持部(10)设置在所述传动部(20)的周向外侧,所述传动部(20)与车辆的转向轴相连,
其中,所述握持部(10)包括可分离的上握持部(11)和下握持部(12),所述上握持部(11)位于所述传动部(20)远离驾驶员的一侧,所述下握持部(12)位于所述传动部(20)靠近所述驾驶员的一侧,所述下握持部(12)具有与所述上握持部(11)配合的展开位置以及朝向所述传动部(20)方向收缩的收缩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20)包括传动部本体(21)和伸缩部(22),所述伸缩部(22)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传动部本体(21)中并与所述下握持部(12)相连,通过所述伸缩部(22)的移动使所述下握持部(12)在所述展开位置和所述收缩位置之间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握持部(12)包括下握持部本体(121)和下握持支部,所述下握持支部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下握持部本体(121)上,所述下握持部本体(121)与所述伸缩部(22)连接,
在所述下握持部(12)位于所述展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下握持支部相对所述下握持部本体(121)伸出;
在所述下握持部(12)位于所述收缩位置的情况下,所述下握持支部相对所述下握持部本体(121)回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握持支部包括对称地设置在所述下握持部本体(121)上的第一支部(122)和第二支部(123),所述伸缩部(22)上设置有多个导向柱(31),所述传动部本体(21)上设置有驱动柱(32),所述第一支部(122)上设置有第一被驱动柱(34),所述第二支部(123)上设置有第二被驱动柱(35),连接线(33)连接在所述第一被驱动柱(34)和所述第二被驱动柱(35)之间并按照预设轨迹绕设在多个所述导向柱(31)和所述驱动柱(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慷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