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位置可隐藏和变换的车载机器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3854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2 23:26
一种位置可变换的车载机器人装置,包括驾驶台、扶手箱和汽车电子控制单元;驾驶台的台面中设置有第一通孔,驾驶台中设置有第一车载机器人,第一车载机器人下侧设置有第一升降装置,扶手箱的箱面中设置有第二通孔,扶手箱中设置有第二车载机器人,第二车载机器人下侧设置有第二升降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根据声音来源的位置判断交互主体为前排驾驶员和乘客还是后排乘客,实现了车载机器人在驾驶台和扶手箱上的交替出现,方便了后排乘客与车载实体机器人交互,减小了后排乘客与车载机器人交互的局限性,模拟了同一个车载机器人从驾驶台位置变换到另一个扶手箱位置的视觉感受,提高了驾驶员或者乘客的交互体验。

A vehicle mounted robot with position concealment and transform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位置可隐藏和变换的车载机器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车载设备技术,具体而言是一种位置可变换的车载机器人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实体车载机器人是固定安装在驾驶台中间位置,执行车内声音来源发出的指令,包括驾驶位和前后排乘客位的指令。现有技术中,由于实体车载机器人在驾驶台上固定不动,离后排乘客距离较远,因此实体车载机器人只能与驾驶者或者前排乘客进行交互,而后排乘客与车载实体机器人交互不方便,导致实体车载机器人与后排乘客的交互性不足,增大了后排乘客与车载机器人交互的局限性,降低了后排乘客的交互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位置可变换的车载机器人装置,所述的这种位置可变换的车载机器人装置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后排乘客与车载实体机器人交互不方便,导致实体车载机器人与后排乘客的交互性不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位置可变换的车载机器人装置,包括驾驶台、扶手箱和汽车电子控制单元,所述的驾驶台位于扶手箱的前方,所述的汽车电子控制单元设置有若干个信号输入端和信号输出端;所述的驾驶台的台面中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的驾驶台中设置有第一车载机器人,所述的第一车载机器人下侧设置有第一升降装置,所述的第一车载机器人的下端与第一升降装置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的第一车载机器人的信号输出端与汽车电子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的扶手箱的箱面中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的扶手箱中设置有第二车载机器人,所述的第二车载机器人下侧设置有第二升降装置,所述的第一车载机器人的下端与第二升降装置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的第二车载机器人的信号输出端与汽车电子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入端连接。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升降装置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一齿条,所述的第一齿轮和第一齿条相互啮合,所述的第一齿条的上端与第一车载机器人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齿轮通过传动机构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的第一电机的控制端与汽车电子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优选地,所述的第二升降装置包括第二齿轮和第二齿条,所述的第二齿轮和第二齿条相互啮合,所述的第二齿条的上端与第二车载机器人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齿轮通过传动机构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的第二电机的控制端与汽车电子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优选地,所述的驾驶台中设置有两个第一上盖,两个所述的第一上盖与驾驶台构成平行于驾驶台台面的滑动副,两个所述的第一上盖的下侧面上各自均设置有第三齿条,两个所述的第一上盖的下侧各自均设置有一个第三齿轮,所述的第三齿轮与第三齿条互相啮合,两个所述的第三齿轮均通过传动机构与一个第三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两个所述的第三齿轮的旋转方向相反,所述的第三电机的控制端与汽车电子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优选地,所述的扶手箱中设置有两个第二上盖,两个所述的第二上盖与驾驶台构成平行于驾驶台台面的滑动副,两个所述的第二上盖的下侧面上各自均设置有第四齿条,两个所述的第二上盖的下侧各自均设置有一个第四齿轮,所述的第四齿轮与第四齿条互相啮合,两个所述的第四齿轮均通过传动机构与一个第四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两个所述的第四齿轮的旋转方向相反,所述的第四电机的控制端与汽车电子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可根据声音来源的位置判断交互主体为前排驾驶员和乘客还是后排乘客,实现了车载机器人在驾驶台和扶手箱上的交替出现,方便了后排乘客与车载实体机器人交互,减小了后排乘客与车载机器人交互的局限性,模拟了同一个车载机器人从驾驶台位置变换到另一个扶手箱位置的视觉感受,提高了驾驶员或者乘客的交互体验,解决了车载机器人出现在不同位置需要在车内加载物理行动路径难度极大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位置可变换的车载机器人装置的第一升降装置的第一个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位置可变换的车载机器人装置的第一升降装置的第二个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位置可变换的车载机器人装置的第一升降装置的第三个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位置可变换的车载机器人装置的第二升降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位置可变换的车载机器人装置的第一车载机器人第一个升降过程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位置可变换的车载机器人装置的第一车载机器人第二个升降过程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位置可变换的车载机器人装置的第一车载机器人第三个升降过程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位置可变换的车载机器人装置的第一车载机器人第四个升降过程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位置可变换的车载机器人装置的第二车载机器人第一个升降过程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位置可变换的车载机器人装置的第二车载机器人第二个升降过程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位置可变换的车载机器人装置的第二车载机器人第三个升降过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制于本实施例,凡是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相似结构及其相似变化,均应列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如图1~图1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位置可变换的车载机器人装置,包括驾驶台16、扶手箱17和汽车电子控制单元,所述的驾驶台16位于扶手箱17的前方,所述的汽车电子控制单元设置有若干个信号输入端和信号输出端;所述的驾驶台16的台面中设置有第一通孔8,所述的驾驶台16中设置有第一车载机器人5,所述的第一车载机器人5下侧设置有第一升降装置,所述的第一车载机器人5的下端与第一升降装置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的第一车载机器人5的信号输出端与汽车电子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的扶手箱17的箱面中设置有第二通孔15,所述的扶手箱17中设置有第二车载机器人14,所述的第二车载机器人14下侧设置有第二升降装置,所述的第一车载机器人5的下端与第二升降装置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的第二车载机器人14的信号输出端与汽车电子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入端连接。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升降装置包括第一齿轮3和第一齿条4,所述的第一齿轮3和第一齿条4相互啮合,所述的第一齿条4的上端与第一车载机器人5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齿轮3通过传动机构与第一电机(图中未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的第一电机的控制端与汽车电子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优选地,所述的第二升降装置包括第二齿轮11和第二齿条10,所述的第二齿轮11和第二齿条10相互啮合,所述的第二齿条10的上端与第二车载机器人14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齿轮11通过传动机构与第二电机(图中未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的第二电机的控制端与汽车电子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优选地,所述的驾驶台16中设置有两个第一上盖7,两个所述的第一上盖7与驾驶台16构成平行于驾驶台16台面的滑动副,两个所述的第一上盖7的下侧面上各自均设置有第三齿条,两个所述的第一上盖7的下侧各自均设置有一个第三齿轮1,所述的第三齿轮1与第三齿条互相啮合,两个所述的第三齿轮1均通过传动机构与一个第三电机(图中未示)的输出轴连接,两个所述的第三齿轮1的旋转方向相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位置可变换的车载机器人装置,包括驾驶台、扶手箱和汽车电子控制单元,所述的驾驶台位于扶手箱的前方,所述的汽车电子控制单元设置有若干个信号输入端和信号输出端,其特征在于:/n所述的驾驶台的台面中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的驾驶台中设置有第一车载机器人,所述的第一车载机器人下侧设置有第一升降装置,所述的第一车载机器人的下端与第一升降装置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的第一车载机器人的信号输出端与汽车电子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入端连接;/n所述的扶手箱的箱面中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的扶手箱中设置有第二车载机器人,所述的第二车载机器人下侧设置有第二升降装置,所述的第一车载机器人的下端与第二升降装置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的第二车载机器人的信号输出端与汽车电子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入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位置可变换的车载机器人装置,包括驾驶台、扶手箱和汽车电子控制单元,所述的驾驶台位于扶手箱的前方,所述的汽车电子控制单元设置有若干个信号输入端和信号输出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驾驶台的台面中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的驾驶台中设置有第一车载机器人,所述的第一车载机器人下侧设置有第一升降装置,所述的第一车载机器人的下端与第一升降装置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的第一车载机器人的信号输出端与汽车电子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所述的扶手箱的箱面中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的扶手箱中设置有第二车载机器人,所述的第二车载机器人下侧设置有第二升降装置,所述的第一车载机器人的下端与第二升降装置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的第二车载机器人的信号输出端与汽车电子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位置可变换的车载机器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升降装置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一齿条,所述的第一齿轮和第一齿条相互啮合,所述的第一齿条的上端与第一车载机器人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齿轮通过传动机构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的第一电机的控制端与汽车电子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出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位置可变换的车载机器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升降装置包括第二齿轮和第二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晓蕾
申请(专利权)人:延锋伟世通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