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可调节头枕的车辆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3850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2 2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座椅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有可调节头枕的车辆座椅,其包括座椅支架以及与座椅支架滑移连接的头枕支架,座椅支架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连接有调节限位板,调节限位板上开设有卡接槽,头枕支架包括连接基板,连接基板上连接有限位卡条,限位卡条包括弯折部,弯折部朝向调节限位板设置,且延伸至卡接槽中。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座椅头枕滑移的过程中,限位卡条中的弯折部能够与调节限位板中的卡接槽相卡接配合,实现对座椅头枕的限位卡接,限位卡条的弯折处形状较为稳定,能够始终延伸至卡接槽内,从而能够保证头枕的定位功能,使头枕在长期使用之后能够正常的进行调节和定位。

Vehicle seats with adjustable head restrai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有可调节头枕的车辆座椅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座椅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可调节头枕的车辆座椅。
技术介绍
现有大部分车辆上使用的座椅包括座椅靠背及座椅靠背上方设置的头枕,为了提高人们使用过程中的舒适度,座椅上的头枕可以进行调节,从而使用者在使用的时候能够更加的舒适。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109624811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具体公开了一种具有无级调节头枕的座椅,其包括座椅支架、头枕支撑架、导轨、滑块、头枕本体;其中,头枕支撑架固定设置在座椅支架的上部,导轨固定设置在头枕支撑架上;头枕本体与滑块固定连接,滑块与导轨纵向滑动配合;并且,滑块设有弹性伸缩的顶抵块,顶抵块在弹性力作用下与导轨横向顶抵配合,其中顶抵块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或者顶抵块通过弹性件提供弹性力。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头枕可以进行上下调节,在调节到合适的位置之后,顶抵块在弹力的作用下与导轨相抵接,实现对头枕的定位。虽然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对头枕的调节和定位,但是顶抵块的弹力以及弹性件的弹力需要实现精准的控制,如果弹力太大则会影响头枕调节的顺畅度,如果弹力太小,头枕无法稳定的实现定位卡接,容易出现松动的现象。并且在头枕使用时间较长之后,顶抵块会出现磨损的现象,弹性件的弹力也会出现松动的现象,因此头枕无法实现定位,会直接影响头枕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可调节头枕的车辆座椅,该座椅能够保证头枕的定位功能,使头枕能够正常的进行调节和定位。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带有可调节头枕的车辆座椅,包括座椅支架以及与座椅支架滑移连接的头枕支架,所述座椅支架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连接有调节限位板,所述调节限位板上开设有多个相互平行的卡接槽,所述头枕支架包括连接基板,所述连接基板上连接有限位卡条;所述限位卡条包括弯折部,所述弯折部朝向调节限位板设置,且延伸至卡接槽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座椅头枕滑移的过程中,限位卡条中的弯折部能够与调节限位板中的卡接槽相卡接配合,实现对座椅头枕的限位卡接,限位卡条的弯折处形状较为稳定,能够始终延伸至卡接槽内,并且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即使限位卡条出现一定的磨损,也不会影响到弯折部与卡接槽的卡接配合,从而能够保证头枕的定位功能,使头枕在长期使用之后能够正常的进行调节和定位。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弯折部呈“V”字形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V”字形的设置能够增加弯折部与卡接槽的卡接面积,使弯折部延伸至卡接槽内的部位较多,从而能够使头枕的卡接定位功能更加的稳定,头枕不容易出现松动的情况。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弯折部设置为多个依次相接“V”字形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依次相接“V”字形结构能够同时与多个卡接槽相卡接配合,增加限位卡条与调节限位板的卡接面积,从而提高调节限位板与限位卡条的卡接稳定性,保证头枕与座椅之间稳定的卡接。并且多个“V”字形结构的设置能够增加弯折部的稳定性,不会发生形变的情况,保证限位卡条与调节限位板卡接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弯折部的一端设置有连接部,另一端设置有延伸部,所述连接部与连接基板相贴合,所述连接基板上开设有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所述弯折部的一端贯穿第一通槽,另一端贯穿第二通槽,所述延伸部延伸至第二通槽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卡条能够最大程度的与连接基板相配合,不会延伸较多的部位至连接基板背离调节限位板的一侧,从而不会影响头枕使用过程中的舒适度。延伸部能够使限位卡条在压力的作用下能够发生一定的形变,从而方便使用者的调节,使调节更加的轻松。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延伸部远离连接部的一端朝向调节限位板的一侧弯折。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延伸部的端头不会影响头枕的使用,防止在头枕受到压力的作用下刺破头枕内的海绵,保证延伸部的端头背离使用者,能够使头枕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加的安全。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弯折部与延伸部的弯折处均设置为弧状过渡曲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状过渡曲面设置既能够起到一定的导引作用,使限位卡条在移动的过程中更加的轻松,也能够保证使用者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加的舒适。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限位卡条设置为截面呈圆形的钢丝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柱状的设置能够减小限位卡条与调节限位板的摩擦面积,减小限位卡条的磨损,同时钢丝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在使用的过程中,限位卡条的形状不易发生形变,保证头枕与座椅的限位卡接效果。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部围合成环状,所述连接部通过紧固螺丝与连接基板相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更换或者调整限位卡条的时候,可以直接调节紧固螺丝就可以实现限位卡条的拆卸与连接,更换调整便利,并且成本较低。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设置有导杆,所述连接基板上固定连接有导套,所述导套与导杆滑移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头枕滑移的时候,导套与导杆能够滑动配合,提高头枕在调节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导杆与导套的设置能够使头枕的滑移更加的顺畅,不会发生卡死的现象。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导套中设置有两个与导杆相卡接配合的限位套环;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开设有供导套移动的延伸卡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限位套环能够提高导套与导杆配合的稳定性,并且使头枕与座椅的连接更加的稳定,保证头枕的顺利使用与调节。延伸卡槽的设置能够增加头枕的移动范围,使头枕可调节的上下跨度更大,方便不同人群的使用。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限位卡条“V”字形设置能够与调节限位板中的卡接槽相卡接配合,实现对座椅头枕的限位卡接,限位卡条的弯折处形状较为稳定,能够始终延伸至卡接槽内,并且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即使限位卡条出现一定的磨损,也不会影响到弯折部与卡接槽的卡接配合,从而能够保证头枕的定位功能,使头枕在长期使用之后能够正常的进行调节和定位;2.限位卡条弯折处弧状过渡曲面的设置既能够起到一定的导引作用,使限位卡条在移动的过程中较为平缓,使调节更加的轻松,也能够保证使用者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加的舒适;3.在头枕滑移的时候,导套与导杆能够滑动配合,提高头枕在调节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导杆与导套的设置能够使头枕的滑移更加的顺畅,不会发生卡死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是座椅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座椅的内部结构的爆炸示意图;图3是座椅内部结构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5是突出显示调节限位板与限位卡条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座椅本体;2、头枕本体;3、座椅支架;4、头枕支架;41、连接基板;4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可调节头枕的车辆座椅,包括座椅支架(3)以及与座椅支架(3)在竖直方向上滑移连接的头枕支架(4),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支架(3)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5)和第二连接板(6),所述第一连接板(5)和第二连接板(6)之间连接有调节限位板(10),所述调节限位板(10)上开设有多个相互平行的卡接槽(101),所述头枕支架(4)包括连接基板(41),所述连接基板(41)上连接有限位卡条(11);/n所述限位卡条(11)包括弯折部(112),所述弯折部(112)朝向调节限位板(10)设置,且延伸至卡接槽(101)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可调节头枕的车辆座椅,包括座椅支架(3)以及与座椅支架(3)在竖直方向上滑移连接的头枕支架(4),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支架(3)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5)和第二连接板(6),所述第一连接板(5)和第二连接板(6)之间连接有调节限位板(10),所述调节限位板(10)上开设有多个相互平行的卡接槽(101),所述头枕支架(4)包括连接基板(41),所述连接基板(41)上连接有限位卡条(11);
所述限位卡条(11)包括弯折部(112),所述弯折部(112)朝向调节限位板(10)设置,且延伸至卡接槽(101)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可调节头枕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112)呈“V”字形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可调节头枕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112)设置为多个依次相接“V”字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可调节头枕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112)的一端设置有连接部(111),另一端设置有延伸部(113),所述连接部(111)与连接基板(41)相贴合,所述连接基板(41)上开设有第一通槽(12)和第二通槽(13),所述弯折部(112)的一端贯穿第一通槽(12),另一端贯穿第二通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小威查昕何延琪杨涛冯涛波刘聚江郑斌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工业园区雅式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