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轴类零件内壁积碳去除装置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37918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2 23: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长轴类零件内壁积碳去除装置和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床身和设置在床身上的床头箱Z向进给组件、床头箱组件、中心架、研磨抛光机构和研磨抛光进给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加工前通过内窥镜对工件内壁的积碳沉积情况进行观察,根据内壁各个部位积碳厚度的不同确定对应的研磨抛光时间和工艺参数,提高了加工效率。通过磨料刷抛光进行快速高效的积碳去除粗加工,然后通过磁力研磨进行积碳去除精加工,从而保证加工完成后,工件内壁获得较好的表面粗糙度和积碳去除质量,从而取代传统的热强碱性溶液浸泡去除法。

A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moving carbon deposition on the inner wall of long shaft par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长轴类零件内壁积碳去除装置和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航空发动机涡轮轴维修
,尤其涉及一种长轴类零件内壁积碳去除装置和方法。
技术介绍
航空发动机涡轮轴是航空发动机低压蜗轮部分的重要组成零件,也是航空发动机主要传动部件。航空发动机涡轮轴在高温环境工作一定时长后,流经涡轮轴内表面的燃油在内表面生成积碳层,造成航空发动机性能下降,同时积碳颗粒物可能参杂在燃油内并导致后续的流道堵塞,对飞行器的安全飞行存在严重影响,甚至造成航空安全事故。因此,需要定期对航空发动机涡轮轴进行拆洗,去除积碳和其他杂质。目前,针对该类涡轮轴零件所采用的内壁积碳去除工艺为热强碱性溶液浸泡去除法,主要经过人工刷洗、热水除油、温水漂洗、碱性溶液浸泡等过程完成积碳去除。该方法完成一根涡轮轴内表面积碳的去除需要十几个小时,效率很低且不适合批量涡轮轴的积碳去除处理。为了提高去除效率,操作者会在浸泡处理之前人工对积碳表面进行刮擦处理,但是会显著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会在工件内壁表面造成不同程度的划痕和损伤。由于航空发动机涡轮轴类零件结构具有长径比大、且内壁结构复杂等特点,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长轴类零件内壁积碳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床身和设置在床身上的床头箱Z向进给组件、床头箱组件、中心架、研磨抛光机构和研磨抛光进给组件。/n所述床头箱Z向进给组件,用于将固定在其上的床头箱组件在第一动力源的作用下,完成床头箱组件的Z向进给;/n所述床头箱组件,用于将工件的一端固定,同时在第二动力源的作用下驱动工件旋转;/n所述中心架,用于限制工件在研磨抛光时与研磨抛光机构处于同一直线;/n所述研磨抛光机构,包括抛光杆和设置在其上的内窥镜、设置在其上的可更换的研磨/抛光头,所述内窥镜安装在抛光杆前端,信号线从抛光杆内孔穿出。/n所述研磨抛光进给组件,用于将其上的研磨抛光机构在第三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长轴类零件内壁积碳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床身和设置在床身上的床头箱Z向进给组件、床头箱组件、中心架、研磨抛光机构和研磨抛光进给组件。
所述床头箱Z向进给组件,用于将固定在其上的床头箱组件在第一动力源的作用下,完成床头箱组件的Z向进给;
所述床头箱组件,用于将工件的一端固定,同时在第二动力源的作用下驱动工件旋转;
所述中心架,用于限制工件在研磨抛光时与研磨抛光机构处于同一直线;
所述研磨抛光机构,包括抛光杆和设置在其上的内窥镜、设置在其上的可更换的研磨/抛光头,所述内窥镜安装在抛光杆前端,信号线从抛光杆内孔穿出。
所述研磨抛光进给组件,用于将其上的研磨抛光机构在第三动力源的作用下,完成研磨抛光机构的X向进给,以及,在第四动力源的作用下,完成研磨抛光机构的Z向进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轴类零件内壁积碳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头箱Z向进给组件包括安装在床身上的Z2直线模组和固定在Z2直线模组滑台上的床头箱安装座,所述床头箱安装座上安装所述床头箱,所述第一动力源包括直流减速电机,其通过联轴器与直线导轨的第一丝杠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轴类零件内壁积碳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头箱组件包括固定在床头箱Z向进给组件上的主轴座、穿过主轴座的工件主轴及安装在工件主轴前端的三爪卡盘,所述第二动力源包括主轴电机,所述工件主轴由主轴电机通过同步带驱动,所述主轴电机安装在电机支架上,所述电机支架固定在主轴座后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轴类零件内壁积碳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动力源为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研磨抛光进给组件的X轴进给组件还包括固定在支座上的X1直线模组以及安装在X1直线模组滑台上的第一直线轴承和第二直线轴承及固定在第一直线轴承和第二直线轴承左右两端的刮油板;
所述第四动力源为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研磨抛光进给组件的Z轴进给组件还包括通过转接板安装在X1直线模组下方的Z1同步带模组;
所述抛光杆穿过第一直线轴承和第二直线轴承,抛光杆尾端通过螺钉固定在连接板上,所述连接板通过螺钉连接在Z1同步带模组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长轴类零件内壁积碳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Z1同步带模组通过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倒装在转接板上,所述转接板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仁科朱祥龙卢成董志刚高振铭戴恒震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