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管内壁修复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3730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2 2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管内壁修复产线,包括用于沿油管的轴线方向输送油管的第一输送线、平行于第一输送线的第二输送线、设置在管架设置在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之间管架、用于将第一输送线上的油管送至管架上的第一送料机构、用于将管架的末端的油管送至第二输送线上的第二送料机构、用于将油管支撑定位在修复工位上的支撑滚轮对、用于承接管道两端排出的污水的水箱组、用于将待取位上的油管上料至工位上并将修复工位上修复后的油管下料至承接位的上下料机构、用于将喷头送入管道内的喷头送进小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复油管内壁修复产线,能够实现油管内壁的自动修复,有效清除油管内壁的污垢,并能够回收污水,避免油管内壁修复时的污水喷溅。

Oil pipe inner wall repair production 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管内壁修复产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管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管内壁修复产线。
技术介绍
油管原油生产前期,含水量低的原油通过油管抽出,但油田原油生产进入后期开采阶段,为了抽出原油,会向井内注水加压,开发难度大,成本增高,此时油管内抽出的液体为油水混合物,且越到后期,含水量越大。在油田原油生产过程中管杆占据一大部分生产成本,为降低原油生产成本,管杆修复成为原油生产任务中的重要一环,但目前油井管(油井管为用于抽吸含水量低的液体的油管的统称)修复工艺较为成熟,水井油管(水井油管为用于抽吸含水量高的液体的油管的统称)修复工艺较为落后简单,特别是地下水水质碱性大、成分复杂,水井油管结垢严重,具有内壁多结垢、管体多锈蚀的情况,且内壁污垢具有结构致密、质地坚硬、粘着力强的特点,其修复难度大。目前水井油管修复技术主要采用机械钻通、喷砂除垢等方式进行水井油管内壁的清理,但即便如此,目前的水井油管修复效果仍旧不甚理想,喷砂机械钻通和喷砂除垢的方法能清除少部分油管的内壁结垢,但达不到修复油管的通径要求;另外,目前油管内壁修复需要大量人工操作,尚未能实现油管内壁的自动修复。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管内壁修复产线,以实现油管内壁的自动修复,并有效清除油管内壁的污垢。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油管内壁修复产线,包括:第一输送线,其用于沿油管的轴线方向输送油管;第二输送线,所述第二输送线平行于所述第一输送线;管架,所述管架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之间,所述管架上具有供油管从所述第一输送线所在方向向所述第二输送线所在的方向滚动的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上设置有用于将油管阻挡在待取位的第一挡料凸起,所述第一倾斜面上还设置有用于承接已修复的油管的承接位,第一送料机构,其用于将所述第一输送线上的油管送至所述管架上;第二送料机构,其用于将所述管架的末端的油管送至所述第二输送线上;支撑滚轮对,其用于将油管支撑定位在修复工位上,所述支撑滚轮对至少有两对,所述修复工位位于所述待取位和所述承接位之间;上下料机构,其用于将所述待取位上的油管上料至所述修复工位上,并将修复工位上修复后的油管下料至所述承接位;水箱组,其包括两个子水箱,两个所述子水箱分别设置在所述管架的两侧,两个所述子水箱分别用于供油管的两端伸入,每个所述子水箱均设置有用于承接污水的下箱体、用于盖在所述下箱体上的上箱盖、安装在所述下箱体上的吊装架及用于升降所述上箱盖的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安装在所述吊装架上,所述上箱盖安装在所述伸缩气缸的伸缩杆上,所述上箱盖在油管修复时处于闭合状态,所述上箱盖上升打开时所述上箱盖和所述下箱体之间形成供油管进出所述修复工位的空间,所述上箱盖上设置有用于将油管定位在所述修复工位上的限位槽;及喷头送进小车,所述喷头送进小车上设置有喷管及位于喷管末端的喷头,所述喷头送进小车位于其中一个所述子水箱的一侧,所述喷头送进小车用于将所述喷头送入相应的所述子水箱,并将所述喷头插入所述子水箱中的油管内,所述喷管连接有用于将喷头的出水水压控制在75~80Mpa范围内的水压控制装置;其中,所述限位槽在所述上箱盖打开时位于所述修复工位的正上方,所述限位槽具有朝向下箱体的开口,供所述喷头伸入的所述子水箱上设置有用于供喷头插入的喷管限位口,所述喷管限位口和所述喷管在所述上箱盖闭合时均位于所述修复工位上的油管的延伸线上。可选的,所述限位槽为U形槽,所述喷管限位口也为U形槽,所述喷管限位口也具有朝向下箱体的开口。可选的,所述上下料机构包括:支架,传料件,所述传料件可升降的设置在所述支架上;升降机构,其设置在所述支架和所述传料件之间,所述升降机构用于带动所述传料件升降;其中,所述传料件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上由高位至低位依次设置有第三挡料凸起和第四挡料凸起,所述支撑滚轮对包括平行设置的入料滚轮和出料滚轮,所述修复工位上的油管被支撑在所述入料滚轮和所述出料滚轮之间的滚缝处;所述第三挡料凸起上设置有入料挡料面和出料导向斜面,所述入料挡料面位于所述滚缝的上方,沿油管的滚动方向,所述出料导料斜面的最高位置位于所述修复工位上的所述油管的重心位置与所述入料滚轮的中心位置之间。可选的,所述第一倾斜面上设置有第二挡料凸起,所述第一倾斜面上还设置有第五挡料凸起,沿油管的滚动方向上,所述第一挡料凸起位于所述第二挡料凸起和所述入料挡料面之间,所述第五挡料凸起位于所述第四挡料凸起和所述出料导向斜面之间。可选的,所述喷头送进小车底部设置有轨道,所述轨道与所述喷管平行,所述喷头送进小车上设置有喷管定位件,所述喷管上远离喷头的一端被述喷管定位件固定在所述喷头送进小车上,所述喷管底部设置有用于托起所述喷管的托架,所述托架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喷管的支撑辊,所述托架至少有两个,各所述托架沿所述喷管的轴线布置。可选的,所述托架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轨道上。可选的,所述下箱体包括接污箱和回收箱,所述接污箱用于承接油管内流出的污水,所述回收箱用于收回并过滤所述接污箱中的污水,所述喷管与所述回收箱之间设置有用于回收过滤后的清水的回收组件。可选的,所述回收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回收泵、循环水箱、高压水泵及软管,所述回收泵连接在所述回收箱和循环水箱之间,所述软管连接在所述高压水泵和所述喷管之间。可选的,所述第一送料机构和所述第二送料机构均包括:支撑件,转轴,其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上,所述转轴的数量至少为两根,各所述转轴平行设置,且各转轴的轴线垂直于输送线的输送方向;送料部,每根所述转轴上对应设置有随所述转轴转动所述送料部,所述送料部上设置有取料导料面,所述取料导料面随所述送料部转动的极限活动位置包括最高位和最低位;所述取料导料面用于活动至所述最高位过程中承接待取位置处的油管,并用于引导所述油管滚落至所述目标位置的正上方,所述取料导料面跨设于输送线和管架之间,所述取料导料面的最低位低于所述目标位置;及同步驱动机构,所述同步驱动机构用于带动各所述转轴同步转动;其中,所述第一送料机构对应的待取位置位于所述第一输送线上,所述第二送料机构对应的待取位置位于所述管架上,所述第一送料机构对应的目标位置位于所述管架上,所述第二送料机构对应的目标位置位于所述第二输送线上。可选的,所述取料导料面包括料槽和第三倾斜面,所述第三倾斜面用于承接待取位置的油管并将承接的油管导入料槽,所述第一送料机构中,在所述第一输送线至所述管架的方向上,第三倾斜面各处距转轴的距离递减,所述料槽连接于所述第三倾斜面上距离转轴距离最短的一侧,且所述料槽的位置与所述管架上的目标位置对应;所述第二送料机构中,在所述管架至所述第一输送线的方向上,第三倾斜面各处距转轴的距离递减,所述料槽连接于所述第三倾斜面上距离转轴距离最短的一侧,且所述料槽的位置与所述第二输送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管内壁修复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输送线,其用于沿油管的轴线方向输送油管;/n第二输送线,所述第二输送线平行于所述第一输送线;/n管架,所述管架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之间,所述管架上具有供油管从所述第一输送线所在方向向所述第二输送线所在的方向滚动的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上设置有用于将油管阻挡在待取位的第一挡料凸起,所述第一倾斜面上还设置有用于承接已修复的油管的承接位,/n第一送料机构,其用于将所述第一输送线上的油管送至所述管架上;/n第二送料机构,其用于将所述管架的末端的油管送至所述第二输送线上;/n支撑滚轮对,其用于将油管支撑定位在修复工位上,所述支撑滚轮对至少有两对,所述修复工位位于所述待取位和所述承接位之间;/n上下料机构,其用于将所述待取位上的油管上料至所述修复工位上,并将修复工位上修复后的油管下料至所述承接位;/n水箱组,其包括两个子水箱,两个所述子水箱分别设置在所述管架的两侧,两个所述子水箱分别用于供油管的两端伸入,每个所述子水箱均设置有用于承接污水的下箱体、用于盖在所述下箱体上的上箱盖、安装在所述下箱体上的吊装架及用于升降所述上箱盖的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安装在所述吊装架上,所述上箱盖安装在所述伸缩气缸的伸缩杆上,所述上箱盖在油管修复时处于闭合状态,所述上箱盖上升打开时所述上箱盖和所述下箱体之间形成供油管进出所述修复工位的空间,所述上箱盖上设置有用于将油管定位在所述修复工位上的限位槽;及/n喷头送进小车,所述喷头送进小车上设置有喷管及位于喷管末端的喷头,所述喷头送进小车位于其中一个所述子水箱的一侧,所述喷头送进小车用于将所述喷头送入相应的所述子水箱,并将所述喷头插入所述子水箱中的油管内,所述喷管连接有用于将喷头的出水水压控制在75~80Mpa范围内的水压控制装置;/n其中,所述限位槽在所述上箱盖打开时位于所述修复工位的正上方,所述限位槽具有朝向下箱体的开口,供所述喷头伸入的所述子水箱上设置有用于供喷头插入的喷管限位口,所述喷管限位口和所述喷管在所述上箱盖闭合时均位于所述修复工位上的油管的延伸线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管内壁修复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输送线,其用于沿油管的轴线方向输送油管;
第二输送线,所述第二输送线平行于所述第一输送线;
管架,所述管架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之间,所述管架上具有供油管从所述第一输送线所在方向向所述第二输送线所在的方向滚动的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上设置有用于将油管阻挡在待取位的第一挡料凸起,所述第一倾斜面上还设置有用于承接已修复的油管的承接位,
第一送料机构,其用于将所述第一输送线上的油管送至所述管架上;
第二送料机构,其用于将所述管架的末端的油管送至所述第二输送线上;
支撑滚轮对,其用于将油管支撑定位在修复工位上,所述支撑滚轮对至少有两对,所述修复工位位于所述待取位和所述承接位之间;
上下料机构,其用于将所述待取位上的油管上料至所述修复工位上,并将修复工位上修复后的油管下料至所述承接位;
水箱组,其包括两个子水箱,两个所述子水箱分别设置在所述管架的两侧,两个所述子水箱分别用于供油管的两端伸入,每个所述子水箱均设置有用于承接污水的下箱体、用于盖在所述下箱体上的上箱盖、安装在所述下箱体上的吊装架及用于升降所述上箱盖的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安装在所述吊装架上,所述上箱盖安装在所述伸缩气缸的伸缩杆上,所述上箱盖在油管修复时处于闭合状态,所述上箱盖上升打开时所述上箱盖和所述下箱体之间形成供油管进出所述修复工位的空间,所述上箱盖上设置有用于将油管定位在所述修复工位上的限位槽;及
喷头送进小车,所述喷头送进小车上设置有喷管及位于喷管末端的喷头,所述喷头送进小车位于其中一个所述子水箱的一侧,所述喷头送进小车用于将所述喷头送入相应的所述子水箱,并将所述喷头插入所述子水箱中的油管内,所述喷管连接有用于将喷头的出水水压控制在75~80Mpa范围内的水压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限位槽在所述上箱盖打开时位于所述修复工位的正上方,所述限位槽具有朝向下箱体的开口,供所述喷头伸入的所述子水箱上设置有用于供喷头插入的喷管限位口,所述喷管限位口和所述喷管在所述上箱盖闭合时均位于所述修复工位上的油管的延伸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管内壁修复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为U形槽,所述喷管限位口也为U形槽,所述喷管限位口也具有朝向下箱体的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管内壁修复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料机构包括:
支架,
传料件,所述传料件可升降的设置在所述支架上;
升降机构,其设置在所述支架和所述传料件之间,所述升降机构用于带动所述传料件升降;
其中,所述传料件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上由高位至低位依次设置有第三挡料凸起和第四挡料凸起,所述支撑滚轮对包括平行设置的入料滚轮和出料滚轮,所述修复工位上的油管被支撑在所述入料滚轮和所述出料滚轮之间的滚缝处;所述第三挡料凸起上设置有入料挡料面和出料导向斜面,所述入料挡料面位于所述滚缝的上方,沿油管的滚动方向,所述出料导料斜面的最高位置位于所述修复工位上的所述油管的重心位置与所述入料滚轮的中心位置之间。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永太朱华李培江许兆宁李仁闯
申请(专利权)人:胜利油田新大管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