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电路铜互连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集成电路
,具体为一种集成电路铜互连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集成电路是一种微型电子器件或部件,采用一定的工艺,把一个电路中所需的晶体管、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及布线互连一起,制作在一小块或几小块半导体晶片或介质基片上,然后封装在一个管壳内,成为具有所需电路功能的微型结构,其中所有元件在结构上已组成一个整体,使电子元件向着微小型化、低功耗、智能化和高可靠性方面迈进了一大步,它在电路中用字母“IC”表示,集成电路技术包括芯片制造技术与设计技术,主要体现在加工设备、加工工艺、封装测试、批量生产及设计创新的能力上,集成电路或称微电路、微芯片,芯片在电子学中是一种把电路(主要包括半导体装置,也包括被动元件等)小型化的方式,并通常制造在半导体晶圆表面上。目前在半导体集成电路互连层的制作中,采用铜互连材料取代传统铝互连材料进行半导体制造,但现有的铜互连结构在制造的过程中,由于铜容易与其他材料发生反应,粘附系数高,因此在填充高宽较大的通孔和沟槽时,往往会先将洞口上方堵塞,从而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电路铜互连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nS1、首先提供半导体基体,在半导体基体的表面形成介质层,然后在半导体基体上进行布线,在介质层表面光刻出通孔和沟槽,再通过溅射法制备扩散阻挡层和种籽层;/nS2、扩散阻挡层和种籽层制备完成后,对铜互连结构进行电镀,采用基体做阴极,阳极处的电镀液提供铜离子,溶液中产生电流并形成电场,使得阴极附近的铜离子与电子结合,形成镀在种籽层表面的铜,电镀时电流的电流值为2.75-6.75A,半导体基体的转速为30-90转/分钟;/nS3、电镀完成后,把该铜互连结构放置在反应容器中,送入退火炉进行退火处理,降低残余应力,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电路铜互连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提供半导体基体,在半导体基体的表面形成介质层,然后在半导体基体上进行布线,在介质层表面光刻出通孔和沟槽,再通过溅射法制备扩散阻挡层和种籽层;
S2、扩散阻挡层和种籽层制备完成后,对铜互连结构进行电镀,采用基体做阴极,阳极处的电镀液提供铜离子,溶液中产生电流并形成电场,使得阴极附近的铜离子与电子结合,形成镀在种籽层表面的铜,电镀时电流的电流值为2.75-6.75A,半导体基体的转速为30-90转/分钟;
S3、电镀完成后,把该铜互连结构放置在反应容器中,送入退火炉进行退火处理,降低残余应力,稳定尺寸;
S4、退火完成后,将铜互连结构取出,需要将沟槽以外的多余的铜除去,留下沟槽中的铜,实现铜引线的图形化,采用化学机械对铜互连结构的表面进行抛光,在抛光研磨过程中不断磨去凸起的表面材料,最终做到表面平坦化,最后将铜互连结构表面的研磨粉末去除,再进行清洗,即可得到铜互连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彦瑾,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豪威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