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文利专利>正文

常压卧式内燃全自动燃油(气)热水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3270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涉及具有热源的一种水的加热器。常压卧式内燃全自动燃油(气)热水锅炉,仍由锅壳,前、后管板,炉胆,烟管,前、后烟箱及燃烧器构成,但它采用尾部封闭的反转燃烧炉胆、与锅壳构成湿背式结构,前、后管板间只设置二回程烟管。它构造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容易制造,生产周期短,造价低;运行安全可靠,湿背式结构,后管板远离高温环境,不会产生局部过热、裂损现象;功效高能耗降低,经济性好。(*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涉及具有热源的一种水的加热器。目前,生产和使用的常压卧式内燃全自动燃油(气)热水锅炉,主要由锅壳,前、后管板,炉胆,烟管,前、后烟箱及燃烧器几大部分构成,后管板设置在筒状波纹炉胆的出口与后烟箱之间;前、后管板间的烟管为圆形光管,且由互相隔绝的二回程和三回程管两部分组成;炉胆的前后端都与锅壳刚性连接,为整体固定式结构。烟气流程是从直筒炉胆的出口到后烟箱,由二回程烟管返回前烟箱,再经三回程烟管、从烟囱排出。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1、构造复杂,波纹炉胆、三回程结构,体积大而重,制造困难,生产周期长,费用高。2、安全可靠性差,后烟箱干背式结构,烟气在炉胆出口处经后烟箱转弯返入二回程烟管,1000℃左右的高温烟气直接冲刷后管板,由于高温烟气与后管板处锅壳内的水存在很大的温差,后管板容易产生局部过热、出现裂损。3、功效低、能耗高,经济性差烟气在炉内经二、三回程管道往返次数多、行程长,再加上前后烟箱转弯处,烟气的局部阻力损失大,致使锅炉鼓风机电功率加大;后烟箱干背结构、又长期处在高温环境下,尽管内表面涂有较厚的隔热层,但其外表面的温度仍然很高,锅炉散热损失较大。另外,以圆形光管构成烟管,传热效果差,光管虽可减小烟气的流动阻力,但烟气在管内作纵向冲刷时传热系数较小,传热效果差;为此,通常不得不设置更多的烟管,以加大传热面积,相应锅炉的体积增大,钢耗量多,炉胆与锅壳为刚性连接的固定式结构,炉胆受热膨胀变形,影响使用寿命;锅炉只设有几处月牙形炉门,维修不便;燃烧器是由若干分离器件,在锅炉制造现场组装成的结构,费时费事,容易发生故障。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构造简单,运行安全、可靠,高效、节能,且经济性好的常压卧式内燃全自动燃油(气)热水锅炉产品。可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目的。常压卧式内燃全自动燃油(气)热水锅炉,仍由锅壳,前、后管板,炉胆,烟管,前、后烟箱及燃烧器几部分构成,但它采用尾部封闭的反转燃烧炉胆、与锅壳构成湿背式结构,前后管板间只设置二回程烟管。本技术方案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和效果它构造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容易制造,生产周期短,造价低;运行安全可靠,湿背式结构,后管板远离高温环境,不会产生局部过热、裂损现象;功效高、能耗降低,经济性好。结合附图、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方案的内容作进一步详述。附图说明图1是常压卧式内燃全自动燃油(气)热水锅炉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侧视图;图3是烟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A剖面图。在满是上述结构要求的前提下,至于常压卧式内燃全自动燃油(气)热水锅炉其它部分及炉胆、烟管的具体结构形式,容量大小等,均可根据使用需要,酌情设定,它们都具有上述的优点和效果。附图所示的常压卧式内燃全自动燃油(气)热水锅炉中,提供了一种采用反转燃烧炉胆3,炉胆尾部封闭、与锅壳4构成湿背结构的实施例,燃料在炉胆内的燃烧火焰及高温燃烧产物,行至炉胆尾部后返回至前部、经前烟箱1进入二回程烟管7,到后烟箱6、由烟囱向外排放。这种反转炉胆结构改变了传统炉胆的单程直通形式,加长火焰和高温烟气在炉胆内的停留时间和行程,使其在炉胆内更充分、更完全的燃烧、释放能量,强化辐射传热,高温辐射热量被充分的利用、吸收,使其燃烧更为科学、经济。炉胆采用平式结构,可使制造更为容易。在前、后管板2、5间只设二回程烟管7,由原来的三回程变为二回程,烟气流程短、阻力减小,高温烟气不会直接冲刷前管板、后管板,不会发生过热、造成管板裂损之类事故,运行更为安全可靠。与外部接触的后烟箱6处在较低的温度环境下工作,炉内向外的散热损失大为减小,热效率进一步提高,后烟箱的制造可更为简单。实施例中,常压卧式内燃全自动燃油(气)热水锅炉的二回程烟管7为螺纹状管件。采用强化传热螺纹烟管,在相同的使用条件下,如烟气速度相同时,传热效果比光管为佳。通过改变螺纹管的内径、节距、槽深、槽宽可改变螺纹管的传热系数,传热系数越大传热效果越好。当螺纹管的传热系数为光管传热系数的1.7~2倍时,其传热效果最佳。这样,虽减少了一个回程的烟管,但传热效果并不降低,相反却带来进一步节约钢材,使锅炉体积进一步缩小、简化受热面的布设等一系列的优点和效果。所示常压卧式内燃全自动燃油(气)热水锅炉例中,炉胆尾部与锅壳间设有滑动支撑结构9。即炉胆的前端与锅壳固定连接,而后部与锅壳间为滑动衔接的浮动式结构,炉胆可随温度变化而自由伸缩,较好地解决了炉胆受热时的膨胀变形问题,可延长炉胆的使用寿命。上述的常压卧式内燃全自动燃油(气)热水锅炉例,它以前烟箱1构成旋开式炉门结构。更便于安装操作、维修管理。燃烧器8若采用TB75DSG整体结构构成,则可避免由若干分离器件,在锅炉制造现场组装成的结构、费时费事,容易发生故障的诸多弊端,便于安装,进一步提高运行的可靠性和自动化程度。附图所示的常压卧式内燃全自动燃油(气)热水锅炉实施例,综合使用效果最佳。权利要求1.一种常压卧式内燃全自动燃油(气)热水锅炉,由锅壳,前、后管板,炉胆,烟管,前、后烟箱及燃烧器构成,其特征在于它采用尾部封闭的反转燃烧炉胆、与锅壳构成湿背式结构,前后管板间只设置二回程烟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常压卧式内燃全自动燃油(气)热水锅炉,其特征在于二回程烟管为螺纹状管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常压卧式内燃全自动燃油(气)热水锅炉,其特征在于炉胆尾部与锅壳间设有滑动支撑结构。4.如权利要求1、2、3所述的常压卧式内燃全自动燃油(气)热水锅炉,其特征在于它以前烟箱构成旋开式炉门结构。5.如权利要求1、2、3所述的常压卧式内燃全自动燃油(气)热水锅炉,其特征在于它的燃烧器采用BT75DSG整体结构构成。专利摘要本技术是涉及具有热源的一种水的加热器。常压卧式内燃全自动燃油(气)热水锅炉,仍由锅壳,前、后管板,炉胆,烟管,前、后烟箱及燃烧器构成,但它采用尾部封闭的反转燃烧炉胆、与锅壳构成湿背式结构,前、后管板间只设置二回程烟管。它构造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容易制造,生产周期短,造价低;运行安全可靠,湿背式结构,后管板远离高温环境,不会产生局部过热、裂损现象;功效高能耗降低,经济性好。文档编号F24H1/08GK2300035SQ9720487公开日1998年12月9日 申请日期1997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1997年4月25日专利技术者王宝廷 申请人:张文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常压卧式内燃全自动燃油(气)热水锅炉,由锅壳、前、后管板,炉胆,烟管,前、后烟箱及燃烧器构成,其特征在于:它采用尾部封闭的反转燃烧炉胆、与锅壳构成湿背式结构,前后管板间只设置二回程烟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宝廷
申请(专利权)人:张文利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