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新能源汽车用便于固定的发动机电机盖,包括内盖与外盖,内盖内安装有轴承座,轴承座与外盖贯穿有轴孔,内盖与外盖通过焊接连接,外盖的侧边上等间距的安装有锁紧扣,通过锁紧扣连接发动机上的扣座,并将电机盖固定于发动机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改变传统的电机盖固定方式,采用锁紧扣结构实现固定连接,无需借助螺丝刀等器具,可以徒手完成对电机盖的安装于拆卸。而且锁紧扣结构锁紧牢固,即使在振动情况下也不会脱落,非常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能源汽车用便于固定的发动机电机盖
本技术属于发动机端盖领域,具体涉及了新能源汽车用便于固定的发动机电机盖。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根据动力分类,新能源汽车包括有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等。无论采用何种新能源,发动机是汽车必不可少的部件,是一种能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电机端盖就是发动机机壳的盖子。一般分前盖和后盖,用来固定和支撑发动机转轴的,从而固定整个发动机。目前,绝大多数电机盖采用螺栓与发动机机身固定连接,这种连接方式需要借助螺丝刀等器具配合,操作相对复杂;在不具有上述器具的情况下,无法对电机盖进行安装或拆卸,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新能源汽车用便于固定的发动机电机盖,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改变传统的电机盖固定方式,采用锁紧扣结构实现固定连接,无需借助螺丝刀等器具,可以徒手完成对电机盖的安装于拆卸。而且锁紧扣结构锁紧牢固,即使在振动情况下也不会脱落,非常稳定。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新能源汽车用便于固定的发动机电机盖,包括内盖与外盖,内盖内安装有轴承座,轴承座与外盖贯穿有轴孔,内盖与外盖通过焊接连接,其特征在于:外盖的侧边上等间距的安装有锁紧扣,通过锁紧扣连接发动机上的扣座,并将电机盖固定于发动机上。进一步,锁紧扣包括底板、松紧控制面板及扣环,底板固定于外盖的侧边上,底板与松紧控制面板之间通过铆钉铰接,铆钉上安装有弹簧;扣环的两侧从松紧控制面板的两侧插入并固定。底板将整个锁紧扣固定于外盖上,使整个结构稳定且牢固;松紧控制面板控制扣环的松紧状态,松紧控制面板打开时,扣环松开能够随意移动,可进行拆卸或扣入;松紧控制面板闭合后,锁紧扣环;操作方便,无需借助器具便能实现拆装。弹簧提供回弹力,使得松紧控制面板在闭合状态下,具有回弹力,防止松紧控制面板随意的向上扳起打开。进一步,锁紧扣设有4-6个,每个锁紧扣等间距布置。通过布置多个锁紧扣,显著提升锁紧扣的固定效果。进一步,底板上设有面板固定件,面板固定件包括底座、底座轴及转板,底座固定于底板上,底座固定连接底座轴,转板铰接底座轴;松紧控制面板上设有固定孔,固定孔与转板相互匹配,通过转板将松紧控制面板固定于底板上。本技术采用面板固定件对松紧控制面板的闭合状态进行固定,其工作原理为:闭合时,将松紧控制面板下扣到底板上,面板固定件的转板从固定孔穿出,旋转转板90度,将转板由纵向变为横向,此时转板不能够穿过固定孔,从而将松紧控制面板固定在底板上。基于上述结构的固定作用,大大提升锁紧扣的锁紧稳定性与牢固度,结构简单,设计巧妙。进一步,内盖侧边与外盖侧边之间连接有连接块,连接块等间距的布置有4-6个。连接块连接内盖与外盖,提升电机盖整体强度。进一步,连接块与其连接处的内盖侧边和外盖侧边贯穿的设有透气散热孔。透气散热孔起到透气散热的作用,而且该透气散热孔设于侧边,对于电机盖的整体强度影响不大。进一步,轴承座与内盖的侧边连接有肋板,肋板布置有4-6块,肋板与透气散热孔一一对应,肋板的表面设有透气导流槽,透气导流槽引向透气散热孔。肋板一方面加强内盖的结构强度,从而提升电机盖的整体结构强度;另一方面通过透气导流槽引导热空气的散热方向,大大提升了散热效果。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为新能源汽车用便于固定的发动机电机盖,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改变传统的电机盖固定方式,采用锁紧扣结构实现固定连接,无需借助螺丝刀等器具,可以徒手完成对电机盖的安装于拆卸。而且锁紧扣结构锁紧牢固,即使在振动情况下也不会脱落,非常稳定。其具体有益效果表现为以下几点:1、本技术通过锁紧扣连接发动机上的扣座来固定电机盖,可以徒手扳动锁紧扣来安装或拆卸电机盖,无需借助螺丝刀等器具,十分方便,不会出现未携带器具而无法拆装电机盖的问题;方便用户随时检查发动机状况,也便于更换、清洗或维修电机盖及发动机。而且锁紧扣结构锁紧牢固,即使在振动情况下也不会脱落,非常稳定。2、本技术的锁紧扣由底板、松紧控制面板及扣环组成,底板将整个锁紧扣固定于外盖上,使整个结构稳定且牢固;松紧控制面板控制扣环的松紧状态,松紧控制面板打开时,扣环松开能够随意移动,可进行拆卸或扣入;松紧控制面板闭合后,锁紧扣环;操作方便,无需借助器具便能实现拆装。弹簧提供回弹力,使得松紧控制面板在闭合状态下,具有回弹力,防止松紧控制面板随意的向上扳起打开。3、本技术采用面板固定件对松紧控制面板的闭合状态进行固定,其工作原理为:闭合时,将松紧控制面板下扣到底板上,面板固定件的转板从固定孔穿出,旋转转板90度,将转板由纵向变为横向,此时转板不能够穿过固定孔,从而将松紧控制面板固定在底板上。基于上述结构的固定作用,大大提升锁紧扣的锁紧稳定性与牢固度,结构简单,设计巧妙。附图说明下面结合具体的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机盖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向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锁紧扣闭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锁紧扣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面板固定件对于锁紧扣的固定示意图;图6为面板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6所示,新能源汽车用便于固定的发动机电机盖,包括内盖2与外盖1,内盖2内安装有轴承座4,轴承座4与外盖1贯穿有轴孔5,发动机的转轴通过轴孔5穿出,内盖2与外盖1通过焊接连接。内盖2侧边与外盖1侧边之间连接有连接块6,连接块6等间距的布置有4-6个。连接块6加强内盖2与外盖1的连接牢固度,提升电机盖整体强度。连接块6与其连接处的内盖2侧边和外盖1侧边贯穿的设有透气散热孔(图中未标出)。透气散热孔起到透气散热的作用,而且该透气散热孔设于侧边,对于电机盖的整体强度影响不大。轴承座4与内盖2的侧边连接有肋板7,肋板7布置有4-6块(肋板7与上述连接块6布置数量一致),肋板7与透气散热孔一一对应,肋板7的表面设有透气导流槽8,透气导流槽8引向透气散热孔。肋板7一方面加强内盖2的结构强度,从而提升电机盖的整体结构强度;另一方面通过透气导流槽8引导热空气的散热方向,大大提升了散热效果。外盖1的侧边上等间距的设有安装槽9,每个安装槽9内均安装有一个锁紧扣3,通过锁紧扣3连接发动机上的扣座,并将电机盖固定于发动机上。从而可以徒手扳动锁紧扣3来安装或拆卸电机盖,无需借助螺丝刀等器具,十分方便,不会出现未携带器具而无法拆装电机盖的问题;方便用户随时检查发动机状况,也便于更换、清洗或维修电机盖及发动机。而且锁紧扣3结构锁紧牢固,即使在振动情况下也不会脱落,非常稳定。锁紧扣3包括底板13、松紧控制面板11及扣环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新能源汽车用便于固定的发动机电机盖,包括内盖与外盖,所述内盖内安装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与所述外盖贯穿有轴孔,所述内盖与所述外盖通过焊接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的侧边上等间距的安装有锁紧扣,通过所述锁紧扣连接发动机上的扣座,并将电机盖固定于发动机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新能源汽车用便于固定的发动机电机盖,包括内盖与外盖,所述内盖内安装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与所述外盖贯穿有轴孔,所述内盖与所述外盖通过焊接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的侧边上等间距的安装有锁紧扣,通过所述锁紧扣连接发动机上的扣座,并将电机盖固定于发动机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便于固定的发动机电机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扣包括底板、松紧控制面板及扣环,所述底板固定于所述外盖的侧边上,所述底板与所述松紧控制面板之间通过铆钉铰接,所述铆钉上安装有弹簧;所述扣环的两侧从松紧控制面板的两侧插入并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便于固定的发动机电机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扣设有4-6个,每个所述锁紧扣等间距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便于固定的发动机电机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有面板固定件,所述面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商平和,姜绍雄,陈力军,
申请(专利权)人:新昌县新柴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