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行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1965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16: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助行防护装置,包括:移动主体;腋托部,腋托部设置在移动主体上,腋托部的中部设置有曲面凹部,以在腋托部的两端分别形成两个支撑端,支撑端用于支撑人体的腋下;防护部,防护部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支撑端上,防护部与曲面凹部之间形成防护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助行防护装置的腋托部可以有效地支撑身体,将腋托部设置成通过曲面凹部形成支撑端的整体型曲面结构,增加病患使用过程中舒适性,与此同时,通过防护部在腋托部后部的配合支撑,形成一个可靠的防护区,增加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助行防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护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助行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助行器是可以让通过器械的帮助老人或病人进行支撑的设备,在助行器被用于扶持站立、助行或其他场合时,往往需要配备支撑、固定病患身体和防止摔倒的装置,如腋托、绑带等。当前大部分助行器的腋托仅有简单的支撑功能,腋托结构与身体接触面积小,不够舒适。部分配备安全绑带的助行器使用了形式和功能单一的绑带,无法同时保证安全和舒适性。不合理的绑带设计会阻碍用户对助行器的正常使用,使助行或站立过程产生不适感,如绑带对身体某些部分产生太大勒紧力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助行防护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助行器的支撑装置不够安全舒适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助行防护装置,包括:移动主体;腋托部,腋托部设置在移动主体上,腋托部的中部设置有曲面凹部,以在腋托部的两端分别形成两个支撑端,支撑端用于支撑人体的腋下;防护部,防护部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支撑端上,防护部与曲面凹部之间形成防护区。进一步地,助行防护装置还包括护腰部及护腿部,护腰部安装在腋托部的下部,护腰部内部设置有护腰空间;护腿部与护腰部之间通过柔性连接,护腿部用于捆绑人体的腿部。进一步地,护腰部包括护腰绑带,护腰绑带的上端与腋托部的底部连接,护腰绑带具有打开状态和捆绑状态,在护腰绑带处于捆绑状态的情况下,护腰绑带内部形成护腰空间。进一步地,助行防护装置包括连接带,连接带的第一端与护腰部连接,护腿部包括腿部绑带,腿部绑带与连接带的第二端连接,腿部绑带用于捆绑人体的腿部。进一步地,连接带的第二端与腿部绑带的连接位置位于腿部外侧,连接带的第一端与护腰部的连接位置,和连接带与腿部绑带的连接位置相对。进一步地,腋托部的底部设置有两组连接吊环,护腰部的顶部设置有两组腰部吊环,两组连接吊环分别通过两组弹性带连接在两组腰部吊环上,每组连接吊环包括前连接吊环和后连接吊环,每组腰部吊环包括前腰部吊环和后腰部吊环,两个前连接吊环与两个前腰部吊环所在的平面为前平面,两个后连接吊环与两个后腰部吊环所在的平面为后平面,人体的重心垂直线位于前平面与后平面之间。进一步地,连接带的第一端与护腰部的连接处位于前腰部吊环与后腰部吊环之间。进一步地,连接带的延伸方向与人体的重心垂直线平行。进一步地,护腿部与连接带均为两个,两个护腿部分别通过两个连接带连接在护腰部上。进一步地,移动主体的底部设置有滚轮。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助行防护装置的腋托部可以有效地支撑身体,将腋托部设置成通过曲面凹部形成支撑端的整体型结构,增加病患使用过程中舒适性,与此同时,通过防护部在腋托部后部的配合支撑,形成一个可靠的防护区,增加使用安全性。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助行防护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示意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助行防护装置载人时的实施例的左视图;图3示意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助行防护装置载人时的实施例的后视图;图4示意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助行防护装置的护腰部及护腿部的实施例的结构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移动主体;11、滚轮;20、腋托部;21、曲面凹部;22、支撑端;23、防护部;24、前连接吊环;25、后连接吊环;30、护腰部;31、护腰绑带;32、前腰部吊环;33、后腰部吊环;34、护腰空间;40、护腿部;41、腿部绑带;50、连接带;60、人体的重心垂直线。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正如
技术介绍
中所记载的,助行器是可以让通过器械的帮助老人或病人进行支撑的设备,在助行器被用于扶持站立、助行或其他场合时,往往需要配备支撑、固定病患身体和防止摔倒的装置,如腋托、绑带等。当前大部分助行器的腋托仅有简单的支撑功能,腋托结构与身体接触面积小,不够舒适。部分配备安全绑带的助行器使用了形式和功能单一的绑带,无法同时保证安全和舒适性。不合理的绑带设计会阻碍用户对助行器的正常使用,使助行或站立过程产生不适感,如绑带对身体某些部分产生太大勒紧力等。参见图1至图4所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助行防护装置,包括移动主体10、腋托部20及防护部23,其中,腋托部20设置在移动主体10上,腋托部20的中部设置有曲面凹部21,以在腋托部20的两端分别形成两个支撑端22,支撑端22用于支撑人体的腋下;防护部2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支撑端22上,防护部23与曲面凹部21之间形成防护区,病患身体固定在防护区中。本专利技术的助行防护装置的腋托部可以有效地支撑身体,将腋托部设置成通过曲面凹部形成支撑端的整体型曲面结构,增加病患使用过程中舒适性,与此同时,通过防护部在腋托部后部的配合支撑,形成一个可靠的防护区,增加使用安全性。优选地,防护部包括防护带,该防护带采用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制成,以保证用户的穿戴舒适度。曲面凹部用于包裹人体前胸,支撑端支撑左右腋下。防护带固定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魔术贴、挂钩、插扣等。由于病患在使用过程中,身体重量主要集中在腋下,这导致了腋下区域的不适,为了分担腋下的压力,本实施例中的助行防护装置还包括护腰部30及护腿部40,护腰部30安装在腋托部20的下部,护腰部30内部设置有护腰空间34,护腰空间34用于容纳人体腰部;护腿部40与护腰部30之间通过柔性连接,护腿部40用于捆绑人体的腿部。通过护腰部及护腿部可以一定程度地对身体进行支撑,减小腋托部的压力,与此同时,护腰部及护腿部能够进一步地固定身体,保证安全。且护腰部与护腿部之间柔性连接,而非硬结构连接,可保证肢体部分功能缺失患者使用过程中的安全舒适。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助行防护装置包括连接带50,连接带50的第一端与护腰部30连接,护腿部40包括腿部绑带41,腿部绑带41与连接带50的第二端连接,腿部绑带41用于捆绑人体的腿部。具体来说,本实施例中的护腰部30包括护腰绑带31,护腰绑带31的上端与腋托部20的底部连接,护腰绑带31具有打开状态和捆绑状态,在护腰绑带31处于捆绑状态的情况下,护腰绑带31内部形成护腰空间34。通过护腰绑带既可以起到支撑作用,同时也可以通过绑带的柔性适应病患的身体轮廓,本实施例的护腰绑带采用魔术贴进行打开和捆绑,优选地,护腰部还包括插扣组件,插口组件包括公扣和母扣,公扣和母扣分别位于护腰绑带的两端,当护腰绑带通过魔术贴粘贴捆绑后,可以将公扣和母扣插接,通过插口组件防止护腰绑带脱落,保证安全性。为了避免使用过程中连接带对身体造成阻碍现象的发生,本实施例中的连接带50的第二端与腿部绑带41的连接位置位于腿部外侧,连接带50的第一端与护腰部30的连接位置,和连接带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助行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移动主体(10);/n腋托部(20),所述腋托部(20)设置在所述移动主体(10)上,所述腋托部(20)的中部设置有曲面凹部(21),以在所述腋托部(20)的两端分别形成两个支撑端(22),所述支撑端(22)用于支撑人体的腋下;/n防护部(23),所述防护部(2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支撑端(22)上,所述防护部(23)与所述曲面凹部(21)之间形成防护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助行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动主体(10);
腋托部(20),所述腋托部(20)设置在所述移动主体(10)上,所述腋托部(20)的中部设置有曲面凹部(21),以在所述腋托部(20)的两端分别形成两个支撑端(22),所述支撑端(22)用于支撑人体的腋下;
防护部(23),所述防护部(2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支撑端(22)上,所述防护部(23)与所述曲面凹部(21)之间形成防护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行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助行防护装置还包括护腰部(30)及护腿部(40),所述护腰部(30)安装在所述腋托部(20)的下部,所述护腰部(30)内部设置有护腰空间(34),所述护腿部(40)与所述护腰部(30)之间通过柔性连接,所述护腿部(40)用于捆绑人体的腿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助行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腰部(30)包括护腰绑带(31),所述护腰绑带(31)的上端与所述腋托部(20)的底部连接,所述护腰绑带(31)具有打开状态和捆绑状态,在所述护腰绑带(31)处于所述捆绑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护腰绑带(31)内部形成所述护腰空间(3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助行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助行防护装置包括连接带(50),所述连接带(50)的第一端与所述护腰部(30)连接,所述护腿部(40)包括腿部绑带(41),所述腿部绑带(41)与所述连接带(50)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腿部绑带(41)用于捆绑人体的腿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助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华李晓东王振乾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