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调节型可二次注塑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16493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1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升降调节型可二次注塑成型模具,包括支架,固定在支架上的模具承载平台,在模具承载平台上设置有底模体,在底模体内设置有顶面开口的凹腔,在底模体的凹腔内设置有模底板,模底板的边沿包裹有密封橡胶层,支架上固定有升降气缸,在底模体的顶面固定有模框,在模框的顶部固定有二次注塑顶模板,在模框的中部固定有横向插槽,在横向插槽内设置有一次注塑顶模板,在二次注塑顶模板和二次料塑顶模板的注塑进料口之间设置有导料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设置合理,可以有效且快速的实现二次注塑成型,而且可以减少更换模具的相关操作,从而有利于提高注塑的效率,同时也可以提高注塑的质量,适用性强且实用性好。

Up and down adjustable secondary injection mo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升降调节型可二次注塑成型模具
本技术属于注塑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升降调节型可二次注塑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工业技术上的模具是指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模具内具有与所需要制备的零件结构尺寸一样的腔体,在该腔体中浇注流动性液体,该液体冷却凝固之后就能形成和腔体形状结构完全一样的零件了。现有技术中,有很多特定需求的产品需要进行两次甚至多次注塑成型才能制备得到,现有的解决方案多为准备多套模具。以两套模具为例,先在第一套模具中进行注塑成型制备一次射出产品,接着将得到的一次射出产品放入到第二套模具的腔体中继续注塑成型,进而得到二次射出产品;或者在一套模具中一次射出成型后,将公模或母模进行更换形成不同的腔体后,再进行二次射出成型,得到二次射出的产品。以上的方式会带来诸多问题,不仅会更加综合生产成本,增大工艺难度,而且降低了生产效率,频繁的更换模具不仅会缩短模具的使用寿命,增加模具的维护成本,更换模具时也会存在安全隐患,容易发生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设置合理且适用性强的升降调节型可二次注塑成型模具。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升降调节型可二次注塑成型模具,包括支架,固定在所述支架上的模具承载平台,在所述模具承载平台上设置有底模体,在所述底模体内设置有顶面开口的凹腔,在所述底模体的凹腔内设置有模底板,所述模底板的边沿包裹有密封橡胶层,所述支架上固定有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轴穿过模具承载平台并与模底板的底面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模体的顶面固定有模框,在所述模框的顶部固定有二次注塑顶模板,在所述模框的中部固定有横向插槽,在所述横向插槽内设置有一次注塑顶模板,在所述二次注塑顶模板和一次注塑顶模板上开设有处于同一竖线上的注塑进料口,在所述二次注塑顶模板和二次料塑顶模板的注塑进料口之间设置有导料管,在所述导料管的顶部固定有喇叭形料口,所述喇叭形料口的顶部直径大于注塑进料口的内径且导料管的外径与注塑进料口的内径相同。所述模框的内腔与底模体的凹腔大小相同,且在所述底模体的顶面设置有定位插槽,在所述模框的底面固定有位置与所述定位插槽位置相同的定位插凸且在所述底模体的侧部固定有锁位螺杆。在所述导料管的外表面包裹有密封橡胶垫层,所述导料管通过密封橡胶垫层与注塑进料口实现密封,在所述一次注塑顶模板和二次注塑顶模板的顶面均开设有排气孔。在所述模框的侧部固定有竖向条形观察玻璃窗,在所述支架上固定有外接气泵接口和连接在外接气泵接口与升降气缸之间的控制阀。其工作原理简述如下:在使用时,先将一次注塑顶模板插入模框的中部,然后将导料管的底部伸入一次注塑顶模板的注塑进料口内,在完成一次注塑后,将一次注塑顶模板抽离模框,并启动升降气缸,使模底板带动一次注塑成型的成品上升至指定位置(处于横向插槽的上方)再将导料管抽离,直接从二次注塑顶模板的注塑进料口注塑。本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本技术的结构设置合理,操作便捷,其不但可以有效且快速的实现二次注塑成型,而且可以减少更换模具的相关操作,从而有利于提高注塑的效率,同时也可以提高注塑的质量,使用稳定可靠,适用性强且实用性好。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图1显示了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见图1,一种升降调节型可二次注塑成型模具,包括支架1,固定在所述支架上的模具承载平台2,在所述模具承载平台上设置有底模体3,在所述底模体内设置有顶面开口的凹腔4,在所述底模体的凹腔内设置有模底板5,所述模底板的边沿包裹有密封橡胶层6,所述支架上固定有升降气缸7,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轴穿过模具承载平台并与模底板的底面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模体的顶面固定有模框8,在所述模框的顶部固定有二次注塑顶模板9,在所述模框8的中部固定有横向插槽10,在所述横向插槽内设置有一次注塑顶模板11,在所述二次注塑顶模板和一次注塑顶模板上开设有处于同一竖线上的注塑进料口12,在所述二次注塑顶模板和二次料塑顶模板的注塑进料口之间设置有导料管13,在所述导料管的顶部固定有喇叭形料口14,所述喇叭形料口的顶部直径大于注塑进料口的内径且导料管的外径与注塑进料口的内径相同。所述模框的内腔与底模体的凹腔大小相同,且在所述底模体的顶面设置有定位插槽15,在所述模框的底面固定有位置与所述定位插槽位置相同的定位插凸16且在所述底模体的侧部固定有锁位螺杆17。在所述导料管的外表面包裹有密封橡胶垫层18,所述导料管通过密封橡胶垫层与注塑进料口实现密封,在所述一次注塑顶模板和二次注塑顶模板的顶面均开设有排气孔19。在所述模框的侧部固定有竖向条形观察玻璃窗20,在所述支架上固定有外接气泵接口21和连接在外接气泵接口与升降气缸之间的控制阀22。其工作原理简述如下:在使用时,先将一次注塑顶模板插入模框的中部,然后将导料管的底部伸入一次注塑顶模板的注塑进料口内,在完成一次注塑后,将一次注塑顶模板抽离模框,并启动升降气缸,使模底板带动一次注塑成型的成品上升至指定位置(处于横向插槽的上方)再将导料管抽离,直接从二次注塑顶模板的注塑进料口注塑。本技术的结构设置合理,操作便捷,其不但可以有效且快速的实现二次注塑成型,而且可以减少更换模具的相关操作,从而有利于提高注塑的效率,同时也可以提高注塑的质量,使用稳定可靠,适用性强且实用性好。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标准零件可以从市场上直接购买,而根据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的非标准结构部件,也可以直根据现有的技术常识毫无疑义的加工得到,同时各个零部件的连接方式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常规手段,而机械、零件及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故在此不再作出具体叙述。显然,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技术的实质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升降调节型可二次注塑成型模具,包括支架,固定在所述支架上的模具承载平台,在所述模具承载平台上设置有底模体,在所述底模体内设置有顶面开口的凹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模体的凹腔内设置有模底板,所述模底板的边沿包裹有密封橡胶层,所述支架上固定有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轴穿过模具承载平台并与模底板的底面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模体的顶面固定有模框,在所述模框的顶部固定有二次注塑顶模板,在所述模框的中部固定有横向插槽,在所述横向插槽内设置有一次注塑顶模板,在所述二次注塑顶模板和一次注塑顶模板上开设有处于同一竖线上的注塑进料口,在所述二次注塑顶模板和二次料塑顶模板的注塑进料口之间设置有导料管,在所述导料管的顶部固定有喇叭形料口,所述喇叭形料口的顶部直径大于注塑进料口的内径且导料管的外径与注塑进料口的内径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调节型可二次注塑成型模具,包括支架,固定在所述支架上的模具承载平台,在所述模具承载平台上设置有底模体,在所述底模体内设置有顶面开口的凹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模体的凹腔内设置有模底板,所述模底板的边沿包裹有密封橡胶层,所述支架上固定有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轴穿过模具承载平台并与模底板的底面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模体的顶面固定有模框,在所述模框的顶部固定有二次注塑顶模板,在所述模框的中部固定有横向插槽,在所述横向插槽内设置有一次注塑顶模板,在所述二次注塑顶模板和一次注塑顶模板上开设有处于同一竖线上的注塑进料口,在所述二次注塑顶模板和二次料塑顶模板的注塑进料口之间设置有导料管,在所述导料管的顶部固定有喇叭形料口,所述喇叭形料口的顶部直径大于注塑进料口的内径且导料管的外径与注塑进料口的内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健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成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