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封闭声屏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1194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7 0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全封闭声屏障,其包括数个型钢(3)和吸隔声板(4),其还包括设置于相邻的吸隔声板(4)之间用于固定相邻的吸隔声板(4)的连接部件(1),所述连接部件(1)包括底座型材(11)和压板型材(12)第一螺栓(14)由下向上依次穿过底座型材(11)和压板型材(12)后,用螺母固定。其通过吸隔声板之间的连接件的设计,在声屏障的上表面即可完成安装、拆卸和更换等工作程序,而不用影响正常的交通通行;该结构的全封闭声屏障还进行了全方位的防水设计,有效避免了螺栓锈蚀、漏水、积水等常见问题;本全封闭声屏障结构容易实现,现场操作简单,可有效规避现场误差,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

A fully enclosed sound barri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封闭声屏障
本技术涉及一种噪声防护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全封闭声屏障。
技术介绍
全封闭声屏障作为一种有效的交通噪声阻隔装置,广泛应用于市政、铁路等交通噪音大和对美观度要求比较高的道路上,因其良好的噪音阻隔性能和较高的环境美化功效,因此成为许多城市交通道路降噪的首选。现有的全封闭声屏障上部一般采用透明或不透明吸隔声屏体,为了美观需要,大部分采用透明屏体,透明屏体一般选用PC板或亚克力板,现在一般先将整块透明屏体搭接在相邻的H型钢上表面,再用压条固定。此种结构的缺点是透明屏体太大,一旦损坏需要整块拆下,在安装过程中,存在螺栓数量多,现场施工复杂等问题,该结构亦不能规避现场的误差等。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方便拆装、方便更换、模块化的全封闭声屏障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拆装简单、方便更换、不漏水的的全封闭声屏障。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全封闭声屏障,其包括数个型钢和吸隔声板,所述型钢为倒U型,沿纵向方向依次排列,相邻的型钢顶部之间用檩条连接,所述吸隔声板依次覆盖在型钢的上表面,形成连续的声屏障板,其还包括设置于相邻的吸隔声板之间用于固定相邻的吸隔声板的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包括底座型材和压板型材,所述吸隔声板端部夹设在所述底座型材和压板型材之间,所述底座型材沿所述型钢的的延伸方向设置并固定于型钢的上表面,第一螺栓由下向上依次穿过底座型材和压板型材后,用螺母固定。本技术提供的全封闭声屏障还可具有如下附属技术特征:所述底座型材包括分别位于两侧的折耳和位于折耳内侧的支撑板,所述折耳和支撑板之间形成导水槽。在所述支撑板内侧还设置有凸起,所述第一螺栓的螺栓头嵌设在该凸起的下侧。所述凸起和所述支撑板之间还形成凹陷,所述底座型材通过第二螺栓固定在所述型钢上,该第二螺栓的螺栓头嵌设在该凹陷中。其还包括一辅助导水槽,该辅助导水槽沿所述檩条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吸隔声板的端部置于该辅助导水槽上。所述辅助导水槽的两末端分别伸到所述折耳的内侧。所述辅助导水槽与所述吸隔声板之间设置有橡胶条。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吸隔声板之间设置有橡胶条,所述压板型材与所述吸隔声板之间设置有橡胶条。其还包括一顶盖型材,所述顶盖型材可拆卸式的设置在所述压板型材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全封闭声屏障,其通过吸隔声板之间的连接件的设计,在声屏障的上表面即可完成安装、拆卸和更换等工作程序,而不用影响正常的交通通行;该结构的全封闭声屏障还进行了全方位的防水设计,有效避免了螺栓锈蚀、漏水、积水等常见问题;本全封闭声屏障结构容易实现,现场操作简单,可有效规避现场误差,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顶部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方向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B部分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述。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封闭声屏障,其包括数个型钢3和吸隔声板4,型钢3为倒U型,这些倒U型型钢3沿纵向方向依次排列,形成类似隧道样的结构,下方为供车辆通行的通道,相邻的型钢3之间互相平行排列,型钢3顶部之间用檩条5连接,吸隔声板4依次覆盖在这些型钢3的上表面,形成连续的声屏障板,从而起到吸隔声作用。如图3、4所示,为固定吸隔声板4,适应施工现场的误差,相邻的吸隔声板4之间设置有连接部件1,该连接部件1包括底座型材11和压板型材12,吸隔声板4端部夹设在底座型材11和压板型材12之间,位于相邻的型钢3上的底座型材11共同支撑着吸隔声板4,然后再由压板型材12固定。底座型材11沿型钢3的的延伸方向设置并固定于型钢3的上表面,为避免现场安装繁琐,在出厂之前,该底座型材11提前固定于型钢3上。底座型材11包括分别位于两侧的折耳111和位于折耳111内侧的支撑板112,同侧的折耳111和支撑板112之间形成导水槽113,为增强防水功能,支撑板112与吸隔声板之间设置有橡胶条,橡胶条卡设在支撑板112上的卡槽中,压板型材11与所述吸隔声板4之间亦设置有橡胶条,设置方式与上述方式相同。第一螺栓14由下向上依次穿过底座型材11和压板型材12后,用螺母拧紧。此种结构可实现吸隔声板的快速更换,当吸隔声板损坏后,工人在吸隔声板的外面侧直接将螺母拧掉,将吸隔声板取出换新,再将螺母拧紧即可,该结构仅需在型钢的外侧面操作,不影响正常交通,安全方便。为防止第一螺栓14长时间浸水后的锈蚀,同时也给安装保留空间,在支撑板112内侧还设置有凸起114,第一螺栓14的螺栓头嵌设在该凸起114的下侧。安装时,先将第一螺栓14从下向上插设在位于凸起114上的螺栓孔中,然后再将底座型材11固定在型钢3上。凸起114和支撑板112之间还形成凹陷115,底座型材11通过第二螺栓15固定在所述型钢上,该第二螺栓15的螺栓头嵌设在该凹陷115中。吸隔声板4为方形结构,共有4个端面,其中两个端面已由连接部件1固定,另外两个端面之间仍旧留有缝隙,为防止积水从吸隔声板4之间的缝隙流下,如图3-6所示,其还设置一辅助导水槽2,该辅助导水槽2沿所述檩条5的延伸方向固定设置,吸隔声板4的其他两端部分别置于该辅助导水槽2上,辅助导水槽2的两末端分别伸到所述折耳111的内侧。从吸隔声板4之间渗入的积水流入辅助导水槽2中,然后顺着辅助导水槽2流入导水槽113中,再顺着导水槽113流出。为防止积水向其他地方渗透,辅助导水槽2与所述吸隔声板4之间设置有橡胶条。如图3、4所示,为防止第一螺栓14生锈,在所述压板型材12上设置有第二凸起,第一螺栓14穿过位于该凸起上的螺栓孔后,由螺母拧紧,该螺母位于第二凸起上,此种结构可防止积水长时间接触第一螺栓14,引起螺栓快速生锈。为进一步防止积水,预防积水从压板型材12的螺栓孔中渗入,还设置一顶盖型材122,该顶盖型材122可拆卸式的设置在所述底座型材11上,水就会顺着顶盖型材122流下,而不会进入压板型材11内部,从而避免了螺栓生锈。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较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封闭声屏障,其包括数个型钢(3)和吸隔声板(4),所述型钢(3)为倒U型,沿纵向方向依次排列,相邻的型钢(3)顶部之间用檩条(5)连接,所述吸隔声板(4)依次覆盖在型钢的上表面,形成连续的声屏障板,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设置于相邻的吸隔声板(4)之间用于固定相邻的吸隔声板(4)的连接部件(1),所述连接部件(1)包括底座型材(11)和压板型材(12),所述吸隔声板(4)端部夹设在所述底座型材(11)和压板型材(12)之间,所述底座型材(11)沿所述型钢(3)的延伸方向设置并固定于型钢(3)的上表面,第一螺栓(14)由下向上依次穿过底座型材(11)和压板型材(12)后,用螺母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封闭声屏障,其包括数个型钢(3)和吸隔声板(4),所述型钢(3)为倒U型,沿纵向方向依次排列,相邻的型钢(3)顶部之间用檩条(5)连接,所述吸隔声板(4)依次覆盖在型钢的上表面,形成连续的声屏障板,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设置于相邻的吸隔声板(4)之间用于固定相邻的吸隔声板(4)的连接部件(1),所述连接部件(1)包括底座型材(11)和压板型材(12),所述吸隔声板(4)端部夹设在所述底座型材(11)和压板型材(12)之间,所述底座型材(11)沿所述型钢(3)的延伸方向设置并固定于型钢(3)的上表面,第一螺栓(14)由下向上依次穿过底座型材(11)和压板型材(12)后,用螺母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封闭声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型材(11)包括分别位于两侧的折耳(111)和位于折耳(111)内侧的支撑板(112),所述折耳(111)和支撑板(112)之间形成导水槽(1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封闭声屏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板(112)内侧还设置有凸起(114),所述第一螺栓(14)的螺栓头嵌设在该凸起(114)的下侧。


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翰泽
申请(专利权)人:西藏中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西藏;5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