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季连祥专利>正文

双逆流环保节能热风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1059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双逆流环保节能热风炉,包括粗尘沉降室、燃烧室、换热器以及烟流分配头,燃烧室带有炉门,粗尘沉降室位于燃烧室的下方,换热器呈多层筒状结构,换热器由内至外分别设有热风道层、环烟道层和冷风道层,换热器位于燃烧室外侧,烟流分配头位于燃烧室的上方,烟流分配头内设有烟气通道、空气通道,冷风道层的下方为冷风进口,热风道层的下方设有热风出口,环烟道层的下方设有排烟口,燃烧室的下部设有半封闭式除尘燃烧腔罩,半封闭式除尘燃烧腔罩在燃烧室炉栅的上方周围,半封闭式除尘燃烧腔罩包括顶面、环状侧面,所述顶面封闭,所述环状侧面开有通烟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燃烧效率高、环保性好的双逆流环保节能热风炉。(*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
本技术属于空气热交换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热风炉。(二)
技术介绍
现有筒式、管组式热风炉存在着体积大,动力消耗大、材料消耗多,寿命短、能耗高、热效率低等缺点。如专利号为03205053.4的中国技术专利,专利技术名称为双逆流高效耐用金属热风炉,提供了一种体积小、能耗低、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动力消耗低、使用寿命长的热风炉,但该热风炉还存在燃烧时助燃空气穿过煤层会带走一些粉尘,同时由于燃烧不充分产生黑烟,燃烧效率较低,这些排出的粉尘、黑烟直接污染环境,不符合环保要求。(三)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已有的热风炉的燃烧效率低、污染环境、环保性差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燃烧效率高、环保性好的双逆流环保节能热风炉。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逆流环保节能热风炉,包括粗尘沉降室、燃烧室、换热器以及烟流分配头,所述燃烧室带有炉门,所述换热器呈多层筒状结构,换热器由内至外分别设有热风道层、环烟道层和冷风道层,所述换热器位于燃烧室外侧,所述的烟流分配头位于燃烧室的上方,所述烟流分配头内设有烟气通道、空气通道,所述烟气通道的进烟口与燃烧室-->上方连通,所述烟气通道的出烟口与所述环烟道层的上部连通,所述空气通道的进气口与冷风道层的上部连通,所述空气通道的出气口与热风道层的上部连通,所述的冷风道层的下方为冷风进口,所述热风道层的下方设有热风出口,所述环烟道层的下方设有排烟口,所述的燃烧室的下部设有半封闭式除尘燃烧腔罩,所述半封闭式除尘燃烧腔罩在燃烧室炉栅的上方周围,所述半封闭式除尘燃烧腔罩包括顶面、环状侧面,所述顶面封闭,所述环状侧面开有通烟口。进一步,所述半封闭式除尘燃烧腔罩下部为耐火框圈围成的燃烧腔,所述燃烧腔的上部为除尘腔。再进一步,所述的通烟口至少为两个,通烟口在环状侧面上分布。更进一步,在所述的燃烧室的中部安装阻尘板,在所述阻尘板上开有排烟孔。所述各个排烟孔在所述阻尘板上均匀分布。所述的烟流分配头的出烟口与至少两个烟道连通,所述各个烟道与环烟道的上部连通。在所述燃烧室的下方外侧设有进风管,所述耐火框圈的壁上设有至少两个进风支管,所述进风支管与所述进风管连通。所述粗尘沉降室包括排烟口、粗尘存储室,所述粗尘存储室设有取尘门。本技术的技术构思为:采用低温低流速、高温高流速双逆流热交换原理,并用合理半封闭式二次燃烧法将第一次燃烧后未燃尽的碳微粒,可燃气体等可燃物在第二次燃烧中得以充分完全燃烧,采用烟气呈曲折弧线升腾增强换热效果。-->再设置二级阻尘装置,能确保粗尘截留,以达到环保、节能、高效效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燃烧效率高、环保性好。(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双逆流环保节能热风炉的结构图。图2是图1的A-A示意图。图3是烟流分配头的结构图。图4是耐火钢圈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B-B示意图。(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照图1-图5,一种双逆流环保节能热风炉,包括粗尘沉降室4、燃烧室10、换热器以及烟流分配头13,所述燃烧室带有炉门2,所述换热器呈多层筒状结构,换热器由内至外分别设有热风道层15、环烟道层16和冷风道层17,可以是3-5层,所述换热器位于燃烧室10外侧,所述的烟流分配头13位于燃烧室10的上方,所述烟流分配头13内设有烟气通道、空气通道,所述烟气通道的进烟口与燃烧室10上方连通,所述烟气通道的出烟口与所述环烟道层16的上部连通,所述空气通道的进气口与冷风道层17的上部连通,所述空气通道的出气口与热风道层15的上部连通,所述的冷风道层17的下方为冷风进口1,所述热风道层15的下方设有热风出口18,所述环烟道层16的下方设有排烟口8,所述的燃烧室的下部设有半封闭式除尘燃烧腔罩6,所述半封闭式除尘燃烧腔罩6在燃烧室炉栅3的上方周围,所述半封-->闭式除尘燃烧腔罩6包括顶面、环状侧面,所述顶面封闭,所述环状侧面开有通烟口9。所述半封闭式除尘燃烧腔罩6下部为耐火框圈20围成的燃烧腔19,所述燃烧腔的上部为除尘腔21。所述的通烟口9至少为两个,通烟口9在环状侧面上分布。在所述的燃烧室10的中部安装阻尘板11,在所述阻尘板上开有排烟孔12。所述各个排烟孔12在所述阻尘板上均匀分布。所述的烟流分配头13的出烟口与至少两个烟道14连通,所述各个烟道14与环烟道16的上部连通。在所述燃烧室的下方外侧设有进风管5,所述耐火框圈20的壁上设有至少两个进风支管7,所述进风支管7与所述进风管5连通。所述粗尘沉降室4包括排烟口、粗尘存储室,所述粗尘存储室设有取尘门。本实施例的热风炉生火后,烟气在外连引烟机的吸力作用下,燃烧室产生的烟气通过半封闭式除尘燃烧腔罩6、阻尘板11除尘,以及粗尘沉降室4沉降,然后经排烟口22排出;冷风从冷风进口1进入冷风道17,经过烟流分配头13的空气通道进入热风道15,加热后从热风出口18流出。本技术双逆流环保、节能热风炉与现有的筒式、管组式金属热风炉相比具有体积小、热效率高、能耗低、动力消耗低、环烟道不易堵尘、不冒黑烟、利于环保、清理烟道积灰方便及使用寿命长等特点。本技术特别适合作为应用于茶叶、食品、药材、木材烘干、蔬菜、医药、化工、纸张干燥、家禽家畜取暖和仓库物品防潮等领域的金属热风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逆流环保节能热风炉,包括粗尘沉降室、燃烧室、换热器以及烟流分配头,所述燃烧室带有炉门,所述换热器呈多层筒状结构,换热器由内至外分别设有热风道层、环烟道层和冷风道层,所述换热器位于燃烧室外侧,所述的烟流分配头位于燃烧室的上方,所述烟流分配头内设有烟气通道、空气通道,所述烟气通道的进烟口与燃烧室上方连通,所述烟气通道的出烟口与所述环烟道层的上部连通,所述空气通道的进气口与冷风道层的上部连通,所述空气通道的出气口与热风道层的上部连通,所述的冷风道层的下方为冷风进口,所述热风道层的下方设有热风出口,所述环烟道层的下方设有排烟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燃烧室的下部设有半封闭式除尘燃烧腔罩,所述半封闭式除尘燃烧腔罩在燃烧室炉栅的上方周围,所述半封闭式除尘燃烧腔罩包括顶面、环状侧面,所述顶面封闭,所述环状侧面开有通烟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逆流环保节能热风炉,包括粗尘沉降室、燃烧室、换热器以及烟流分配头,所述燃烧室带有炉门,所述换热器呈多层筒状结构,换热器由内至外分别设有热风道层、环烟道层和冷风道层,所述换热器位于燃烧室外侧,所述的烟流分配头位于燃烧室的上方,所述烟流分配头内设有烟气通道、空气通道,所述烟气通道的进烟口与燃烧室上方连通,所述烟气通道的出烟口与所述环烟道层的上部连通,所述空气通道的进气口与冷风道层的上部连通,所述空气通道的出气口与热风道层的上部连通,所述的冷风道层的下方为冷风进口,所述热风道层的下方设有热风出口,所述环烟道层的下方设有排烟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烧室的下部设有半封闭式除尘燃烧腔罩,所述半封闭式除尘燃烧腔罩在燃烧室炉栅的上方周围,所述半封闭式除尘燃烧腔罩包括顶面、环状侧面,所述顶面封闭,所述环状侧面开有通烟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逆流环保节能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封闭式除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连祥
申请(专利权)人:季连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