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小丽专利>正文

用于多电机控制的车辆差速减速装置、差速器及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08274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7 0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驱动力传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多电机控制的车辆差速减速装置、差速器及车辆,该装置包含:壳体,及传动齿轮组;传动齿轮组包括:两个输入齿轮,分别布设于壳体中轴两侧位置;一个被动齿圈,通过两个输入齿轮夹持设置,被动齿圈外齿面并与输入齿轮外齿面啮合;一个行星锥齿轮固定圈,其外径通过十字支架与被动齿圈内径刚性连接;四个行星锥齿轮,均匀分布在行星锥齿轮固定圈上,随行星锥齿轮公转同时进行自转;两个半轴齿轮,用于夹持由四个行星锥齿轮组成的行星锥齿轮组,并与行星锥齿轮相啮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输入齿轮对称设置在车辆半轴安装位置两侧,并通过多个电机进行驱动,保证动力传动性能的平衡可靠。

Differential speed reducer, differential and vehicle for multi motor contr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多电机控制的车辆差速减速装置、差速器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驱动力传动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多电机提供动力的车辆差速减速装置、差速器及车辆。
技术介绍
电动汽车普遍采用中央电机、差速减速器、半轴、驱动轮所组成的动力传动方式,这种方式技术成熟、可靠性高,国内外电动汽车绝大部分采用此技术方案。但是由于各类电动汽车所需要的动力从十几千瓦到几百千瓦不等,需要配套的驱动电机就必须有很多的规格和品种才能覆盖从小到大的不同车辆,而有些规格品种由于需求量较少,很难形成规模生产。又由于驱动电机与差速减速器、车桥可以组合成一个总成,可省略传动轴、万向节等传动部件、提高传动效率、明显降低成本、节约能耗,正在成为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技术升级的方向。但是,由于电动汽车所需要的驱动电机的功率、体积和重量较大,会对差速减速器形成重力偏置,会严重影响动力系统的可靠性,就不宜将大于30千瓦的电机与差速减速器、车桥组合在一起,而不得不采用分体及设置传动轴、万向节的方式,这就成为将电机、减速差速器、车桥一体化技术升级的障碍。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提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多电机控制的车辆差速减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壳体,及设于壳体内的传动齿轮组;所述传动齿轮组包括:/n输入齿轮,所述输入齿轮数量为两个,分别布设于壳体中轴两侧位置;/n被动齿圈,所述被动齿圈数量为一个,与壳体中轴同心,通过两个输入齿轮夹持设置,被动齿圈外齿面并与输入齿轮外齿面啮合;/n行星锥齿轮固定圈,所述行星锥齿轮固定圈数量为一个,其外径通过十字支架与被动齿圈内径刚性连接;/n行星锥齿轮,所述行星锥齿轮数量为四个,均匀分布并固定在行星锥齿轮固定圈上,可随行星锥齿轮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n半轴齿轮,所述半轴齿轮数量为两个,用于夹持由四个行星锥齿轮组成的行星锥齿轮组,并与行星锥齿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多电机控制的车辆差速减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壳体,及设于壳体内的传动齿轮组;所述传动齿轮组包括:
输入齿轮,所述输入齿轮数量为两个,分别布设于壳体中轴两侧位置;
被动齿圈,所述被动齿圈数量为一个,与壳体中轴同心,通过两个输入齿轮夹持设置,被动齿圈外齿面并与输入齿轮外齿面啮合;
行星锥齿轮固定圈,所述行星锥齿轮固定圈数量为一个,其外径通过十字支架与被动齿圈内径刚性连接;
行星锥齿轮,所述行星锥齿轮数量为四个,均匀分布并固定在行星锥齿轮固定圈上,可随行星锥齿轮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
半轴齿轮,所述半轴齿轮数量为两个,用于夹持由四个行星锥齿轮组成的行星锥齿轮组,并与行星锥齿轮相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多电机控制的车辆差速减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采用椭圆体结构;两个输入齿轮分别对应设在椭圆体结构壳体的两个远边内,输入齿轮的外齿面从两个方向夹持被动齿圈,并与被动齿圈啮合;在壳体两个远边内侧各设置一个输入齿轮安装位,每个输入齿轮内孔与提供动力的电机轴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多电机控制的车辆差速减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齿圈与行星锥齿轮之间通过连接组件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多电机控制的车辆差速减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建方
申请(专利权)人:杨小丽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