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控制方法、车辆与计算机存储介质技术

技术编号:2392090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4 2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车辆的控制方法、车辆与计算机存储介质,车辆包括:发动机、变速箱、辅助装置、拔叉与连接件,其中,发动机与变速箱驱动连接,拨叉拨动连接件可实现变速箱与辅助装置的驱动连接或断开,车辆的控制方法包括:接收控制指令;检测辅助装置的输入轴的转速与辅助装置的输出轴的转速;计算辅助装置的输入轴与辅助装置的输出轴的转速差;在输入轴与输出轴的转速差在预设范围内的情况下,控制拨叉拨动连接件。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车辆的控制方法,接收到控制指令后,输入轴与输出轴的转速差在预设范围内的情况下,控制拨叉拨动连接件,而在转速差在一定范围内时,可以避免顶齿现象,也能避免打齿的现象,实现了辅助装置的动态切换。

Vehicle control method, vehicl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的控制方法、车辆与计算机存储介质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的控制方法、一种车辆与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目前,车辆的辅助装置,例如:分动器、差速锁、取力器仅能静态切换,并且,即使在静态切换的情况下也可能出现顶齿的现象,而若动态切换将出现打齿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的控制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有鉴于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车辆的控制方法,车辆包括:发动机、变速箱、辅助装置、拔叉与连接件,其中,发动机与变速箱驱动连接,拨叉拨动连接件可实现变速箱与辅助装置的驱动连接或断开,车辆的控制方法包括:接收控制指令;检测辅助装置的输入轴的转速与辅助装置的输出轴的转速;计算辅助装置的输入轴与辅助装置的输出轴的转速差;在输入轴与输出轴的转速差在预设范围内的情况下,控制拨叉拨动连接件。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车辆的控制方法,在接收到控制指令后,检测辅助装置的输入轴的转速与辅助装置的输出轴的转速,并计算辅助装置的输入轴与辅助装置的输出轴的转速差,在输入轴与输出轴的转速差在预设范围内的情况下,控制拨叉拨动连接件,而在转速差在一定范围内时,可以避免顶齿现象,也能避免打齿的现象,进而可以在变速箱工作的情况下切换辅助装置,即实现了辅助装置的动态切换。其中,进一步地,预设范围包括0rpm,具体地,当辅助装置未工作时,输出轴的转速为0rpm,进而在输入轴未转动时,可以对辅助装置进行切换,实现辅助装置的驻车切换,更进一步地,预设范围为0rpm至100rpm,在输入轴未转动或转速在100rpm以下时,可以对辅助装置进行切换,即实现了驻车切换与行车切换。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的车辆的控制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在输入轴与输出轴的转速差未在预设范围内,且输入轴的转速大于输出轴的转速的情况下,调节变速箱以空档运行。在该技术方案中,如果输入轴与输出轴的转速差未在预设范围内,且输入轴的转速大于输出轴的转速的情况下,则控制变速箱以空档运行,以降低输入轴的转速,直至在输入轴与输出轴的转速差在预设范围内时,再控制拨叉动作。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在输入轴与输出轴的转速差未在预设范围内,且输入轴的转速小于输出轴的转速的情况下,提升发动机的转速。在该技术方案中,如果输入轴与输出轴的转速差未在预设范围内,且输入轴的转速小于输出轴的转速的情况下,则控制发动机提速,以提升输入轴的转速,直至在输入轴与输出轴的转速差在预设范围内时,再控制拨叉动作。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在控制拨叉拨动连接件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检测拨叉的驱动气压是否到达压力阈值;在驱动气压未到达压力阈值的情况下,开启发动机的打气泵。在该技术方案中,拨叉通过气缸控制动作,进而在控制拨叉动作之前,预先检测气缸的驱动气压是否到达压力阈值,进而确保了拨叉动作的成功性,避免出现拨叉因动力不足而不到位的情况。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辅助装置包括以下至少一者:分动器、差速锁与取力器。在该技术方案中,辅助装置包括分动器、差速锁与取力器中的至少一者,进而可以实现分动器高、低档的动态切换,差速锁的动态切换,以及取力器的动态切换。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还包括:检测拨叉是否到达预设位置,在拨叉到达预设位置的情况下,提升变速箱的档位,提升发动机的转速。在该技术方案中,拨叉到达预设位置说明连接件连接到位,辅助装置的切换成功,拨叉未到达预设位置说明连接件连接不到位,辅助装置的切换失败,因此,在拨叉动作后,若拨叉到达预设位置,则可以提升发动机的转速,并提升变速箱的档位,已完成相应的作业。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在输入轴未转动的情况下,若拨叉未到达预设位置;将变速器挂调至一档运行。在该技术方案中,在输入轴也未转动的情况下,若拨叉未到达预设位置,表示出现顶齿现象,此时,将变速器调至一档运行,可以使输入轴进行缓慢的转动,进而可以避免顶齿的现象,以完成辅助装置的切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车辆,包括:车体;发动机,设于车体;变速箱,设于车体,与发动机驱动连接;辅助装置,设于车体;拔叉与连接件,拨叉拨动连接件可实现变速箱与辅助装置的驱动连接或断开;拔叉驱动装置,与拔叉相连接;控制器,与发动机、变速箱、辅助装置及拔叉驱动装置电连接,并以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车辆的控制方法控制发动机、变速箱与辅助装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车辆,因包括以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车辆的控制方法控制发动机、变速箱与辅助装置的控制器,因此,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车辆的控制方法的全部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陈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控制方法。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储存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沥青站的控制方法,因此,具有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沥青站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陈述。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2示出本专利技术第二个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3示出本专利技术第三个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4示出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控制方法中分动器、差速锁与取力器的静态切换,开关结合的流程图;图5示出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控制方法中分动器、差速锁与取力器的动态切换,开关结合的流程图;图6示出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控制方法中分动器、差速锁与取力器的静态切换或动态切换,开关分离的流程图;图7示出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控制方法中取力器开关行车切换的流程图;图8示出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控制方法中差速锁开关行车切换的流程图;图9示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分动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0示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控制器、发动机、变速箱、分动器、取力器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9与图10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900分动器,902第一离合器,904第二离合器,906第三离合器,910控制器,920取力器,930整车处理器,940变速箱,950发动机,960前桥,970后桥。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的控制方法,所述车辆包括:发动机、变速箱、辅助装置、拔叉与连接件,其中,所述发动机与所述变速箱驱动连接,所述拨叉拨动连接件可实现所述变速箱与所述辅助装置的驱动连接或断开,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控制方法包括:/n接收控制指令;/n检测所述辅助装置的输入轴的转速与所述辅助装置的输出轴的转速;/n计算所述辅助装置的输入轴与所述辅助装置的输出轴的转速差;/n在所述输入轴与所述输出轴的转速差在预设范围内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拨叉拨动所述连接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控制方法,所述车辆包括:发动机、变速箱、辅助装置、拔叉与连接件,其中,所述发动机与所述变速箱驱动连接,所述拨叉拨动连接件可实现所述变速箱与所述辅助装置的驱动连接或断开,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控制指令;
检测所述辅助装置的输入轴的转速与所述辅助装置的输出轴的转速;
计算所述辅助装置的输入轴与所述辅助装置的输出轴的转速差;
在所述输入轴与所述输出轴的转速差在预设范围内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拨叉拨动所述连接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输入轴与所述输出轴的转速差未在所述预设范围内,且所述输入轴的转速大于所述输出轴的转速的情况下,调节所述变速箱以空档运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输入轴与所述输出轴的转速差未在所述预设范围内,且所述输入轴的转速小于所述输出轴的转速的情况下,提升所述发动机的转速。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控制所述拨叉拨动所述连接件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检测所述拨叉的驱动气压是否到达压力阈值;
在所述驱动气压未到达所述压力阈值的情况下,开启所述发动机的打气泵。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孝先邓云海罗平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