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南大学专利>正文

双螺旋双超越集成式智慧自适应电驱动前驱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83170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螺旋双超越集成式智慧自适应电驱动前驱系统,包括电机、自适应传动总成和前驱动力输出机构,电机包括定子、转子和电机轴总成,电机轴总成包括电机空心轴以及动力传递法兰和外端安装法兰,电机空心轴通过动力传递法兰和外端安装法兰固定在转子的内侧,动力传递法兰依次经动力输出减速组件和自适应传动总成将动力传递给前驱动力输出机构。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结构极为紧凑,集成化程度高,不仅传动路线短,传动效率高,而且利于动力机构的布置,降低对车轮动平衡的影响;通过差速器及相关部件的设计,能够实现前置前驱布置的动力输出,整个传动桥传动效率高;通过动力传递法兰和外端安装法兰的安装,整体平衡性更好。

Double helix double transcendence integrated intelligent adaptive electric drive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螺旋双超越集成式智慧自适应电驱动前驱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驱动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双螺旋双超越集成式智慧自适应电驱动前驱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苛,以纯电为动力的汽车、摩托车、三轮车为代表的新能源交通工具取代传统燃油交通工具已经是大势所趋。目前,以纯电为动力的汽车、摩托车和三轮车的电驱动系统均由电机和减速箱(变速箱或传动箱)两个独立的部分构成,不仅传动效率不够高,而且影响机构的布置。并且,现有电动交通工具由于其传动结构的限制,在行驶过程中,完全由驾驶员在不能准确知晓行驶阻力的情况下,依据经验进行操控,因此,常常不可避免地出现电机工作状态与交通工具实际行驶状况不匹配的情况,造成电机堵转。尤其是交通工具处于启动、爬坡、逆风等低速重载条件时,电机往往需要在低效率、低转速、高扭矩情况下工作,容易引起电机的意外损坏,增加维修和更换成本,同时也会直接影响到电池的续航里程。对于诸如电动物流车等对经济性要求较高的车型而言,传统的变速传动结构显然不能较好的满足其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螺旋双超越集成式智慧自适应电驱动前驱系统,包括电机、自适应传动总成和前驱动力输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包括定子(15)、转子(16)和受转子(16)带动的电机轴总成,所述电机轴总成包括电机空心轴(17)以及分别设置在电机空心轴(17)两端的动力传递法兰(18)和外端安装法兰(19),所述电机空心轴(17)通过动力传递法兰(18)和外端安装法兰(19)固定在转子(16)的内侧,所述自适应传动总成至少部分设置在电机空心轴(17)中,所述前驱动力输出机构包括差速器(35)和用于将动力传递给差速器(35)的动力输出齿轮套(34),所述动力传递法兰(18)依次经动力输出减速组件和自适应传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螺旋双超越集成式智慧自适应电驱动前驱系统,包括电机、自适应传动总成和前驱动力输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包括定子(15)、转子(16)和受转子(16)带动的电机轴总成,所述电机轴总成包括电机空心轴(17)以及分别设置在电机空心轴(17)两端的动力传递法兰(18)和外端安装法兰(19),所述电机空心轴(17)通过动力传递法兰(18)和外端安装法兰(19)固定在转子(16)的内侧,所述自适应传动总成至少部分设置在电机空心轴(17)中,所述前驱动力输出机构包括差速器(35)和用于将动力传递给差速器(35)的动力输出齿轮套(34),所述动力传递法兰(18)依次经动力输出减速组件和自适应传动总成将动力传递给动力输出齿轮套(34),并通过差速器(35)向外输出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螺旋双超越集成式智慧自适应电驱动前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空心轴(17)包括空心轴套(17a)以及若干设置在空心轴套(17a)与转子(16)之间的矽钢片(17b),所述空心轴套(17a)采用铝合金材质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螺旋双超越集成式智慧自适应电驱动前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传动总成包括主轴(1)、高速挡传动机构和低速挡传动机构;
所述高速挡传动机构包括多片式摩擦离合器(2)和用于对多片式摩擦离合器(2)施加预紧力的弹性元件组(3),所述多片式摩擦离合器(2)和弹性元件组(3)至少部分位于电机的内部,所述电机轴总成依次通过动力输出减速组件和第一超越离合器(4)将动力传递给多片式摩擦离合器(2),所述多片式摩擦离合器(2)通过内片螺旋滚道套(5)套装在主轴(1)上,所述内片螺旋滚道套(5)与主轴(1)之间形成第一螺旋传动副,以使内片螺旋滚道套(5)能够沿主轴(1)轴向滑动;
所述低速挡传动机构包括第二超越离合器(6)以及在电机轴总成和第二超越离合器(6)之间减速传动的副轴传动组件,所述第二超越离合器(6)能够通过内心轮套(7)动力传递给主轴(1),所述主轴(1)上套装有双凸轮传动套(42),该双凸轮传动套(42)的两端端面分别与动力输出齿轮套(34)和内片螺旋滚道套(5)的对应端面通过端面凸轮副传动配合,并与主轴(1)之间形成第二螺旋传动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螺旋双超越集成式智慧自适应电驱动前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片式摩擦离合器(2)包括设置在内片螺旋滚道套(5)上的摩擦片支撑件以及若干交替排列在摩擦片支撑件和内片螺旋滚道套(5)之间的外摩擦片(2c)和内摩擦片(2d),各外摩擦片(2c)能够沿摩擦片支撑件轴向滑动,各内摩擦片(2d)能够沿内片螺旋滚道套(5)轴向滑动;
所述第一超越离合器(4)将动力传递给摩擦片支撑件,所述弹性元件组(3)能够对内片螺旋滚道套(5)施加预紧力,以压紧各外摩擦片(2c)和内摩擦片(2d),所述内片螺旋滚道套(5)与主轴(1)之间形成螺旋传动副,使内片螺旋滚道套(5)能够沿主轴(1)轴向滑动,从而压缩弹性元件组(3),以释放各外摩擦片(2c)和内摩擦片(2d)。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螺旋双超越集成式智慧自适应电驱动前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片螺旋滚道套(5)包括呈圆盘形结构的摩擦片压紧盘(5b)和呈圆筒形结构的输出螺旋滚道筒(5a),所述输出螺旋滚道筒(5a)套装在主轴(1)上,并与主轴(1)之间形成第一螺旋传动副,所述摩擦片压紧盘(5b)固套在输出螺旋滚道筒(5a)的一端;
所述摩擦片支撑件包括呈圆盘形结构的摩擦片支撑盘(2a)和呈圆筒形结构的外片花键套(2b),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荣生张引航陈俊杰王靖陈同浩谭志康邓天仪邓云帆梁品权颜昌权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