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03918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包,其包括壳体和设于壳体内的电芯;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盖合于下壳体并围合形成安装腔,安装腔内布置有电芯和用于与电芯换热的换热部;下壳体的底壁设有能够在安装腔内围合形成多个单元格的横梁,各单元格内放置有电芯组,电芯组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电芯,电芯组的周壁贴紧单元格的内壁;换热部包括设于横梁内的第一换热管路。能够提升电池包内各电芯的散热效果,同时,保证各电芯散热均匀,进而保证电芯的使用寿命。

A battery pa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包
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包。
技术介绍
电池包包括壳体和设于壳体内的电池模组,电池模组将电芯集成模块化,使用过程中,电芯会发热,电池包的壳体内设有水冷板,水冷板从电池模组的底部与电芯发生热交换以对电芯进行降温冷却,保证电芯能够正常使用并可保证电芯的使用寿命。但在使用工程中,由于水冷板仅从底部对电池模组内的电芯进行散热,而电池模组包括顶板、底板、端板和侧板围合形成的外壳,电芯位于外壳内,水冷板对电芯的冷却作用效果并不明显。并且,容易发生个别电芯过热导致模组整体损坏的情况。因此,如何提升电池包内各电芯的散热效果,同时,保证各电芯散热均匀,进而保证电芯的使用寿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包,能够提升电池包内各电芯的散热效果,同时,保证各电芯散热均匀,进而保证电芯的使用寿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包,其包括壳体和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芯;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盖合于所述下壳体并围合形成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布置有所述电芯和用于与所述电芯换热的换热部;所述下壳体的底壁设有能够在所述安装腔内围合形成多个单元格的横梁,各所述单元格内放置有电芯组,所述电芯组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电芯,所述电芯组的周壁贴紧所述单元格的内壁;所述换热部包括设于所述横梁内的第一换热管路。电芯直接布置于安装腔的单元格内,无需先将电芯组装成电池模组,可减少电池包的组装操作工序、提高组装效率,同时,由于电芯组的周壁与单元格的内壁(即横梁的侧壁)贴紧,并且换热部包括设于横梁内的第一换热管路,从而使得横梁内的第一换热管路能够与电芯组的各电芯之间发生换热,保证各电芯的正常工作。由于电芯组与横梁直接接触,二者之间无其它端板、侧板等结构,因此,可保证换热效果和换热效率。也就是说,电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发热,通过沿周向设置的第一换热管路直接与各电芯进行换热,能够提升散热效果,保证各电芯散热均匀,进而保证电芯的使用寿命。安装腔内还包括其它安装于下壳体的电气部件,横梁设于底壁的上表面,相当于在底壁增设加强筋,能够增加该下壳体的整体结构强度,使得电池包的整体结构稳定,避免产生变形等情况。可选地,所述换热部还包括设于所述底壁的第二换热管路。可选地,所述下壳体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分别与各所述第一换热管路和所述第二换热管路连通,所述出水口分别与各所述第一换热管路和所述第二换热管路连通。可选地,所述下壳体的底壁向外延伸设有连接部,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均设于所述连接部,且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分别设有快插接头。可选地,所述电芯组的周壁通过导热胶与所述单元格的内壁固定。可选地,与各所述电芯的端部贴紧的横梁为端梁,分别与所述电芯的两端贴紧的两个端梁中,仅有一个所述端梁设有所述第一换热管路。可选地,所述电芯和设有所述第一换热管路的端梁之间通过导热胶连接。可选地,各所述横梁与所述底壁之间焊接固定。可选地,各所述单元格呈多排和多列布置。可选地,所述上壳体的底边沿周向向外设有翻边,所述翻边和所述下壳体的顶端之间通过螺栓固定。可选地,所述翻边和所述下壳体的顶端之间还夹设有密封垫。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包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下壳体和电芯的布置图;图3是下壳体设有第二换热管路时的剖视图;图4是第一换热管路设于端梁时下壳体和电芯的布置图。附图1-4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上壳体,11-翻边;2-下壳体,21-底壁,22-第二换热管路,23-进水口,24-出水口,25-连接部;3-电芯;4-横梁;5-单元格;6-端梁。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包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下壳体和电芯的布置图;图3是下壳体设有第二换热管路时的剖视图;图4是第一换热管路设于端梁时下壳体和电芯的布置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如图1和图2所示,该电池包包括壳体和设于壳体内的电芯3,具体的,壳体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上壳体1盖合于下壳体2的上方并围合形成安装腔,电芯3布置于该安装腔内,并且,该安装腔内还设有用于与电芯3换热的换热部以及其它电气部件。下壳体2的底壁21设有横梁4,该横梁4能够在安装腔内围合形成多个单元格5,每个单元格5内均放置有电芯组,各电芯组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电芯3,并且电芯组的周壁贴近单元格5的内壁,换热部包括设于横梁4内的第一换热管路。也就是说,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包内,电芯3直接布置于安装腔的单元格5内,无需先将电芯3组装成电池模组,可减少电池包的组装操作工序、提高组装效率,同时,由于电芯组的周壁与单元格5的内壁(即横梁4的侧壁)贴紧,并且换热部包括设于横梁4内的第一换热管路,从而使得横梁4内的第一换热管路能够与电芯组的各电芯3之间发生换热,保证各电芯3的正常工作。由于电芯组与横梁4直接接触,二者之间无其它端板、侧板等结构,因此,可保证换热效果和换热效率。也就是说,电芯3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发热,通过沿周向设置的第一换热管路直接与各电芯3进行换热,能够提升散热效果,保证各电芯3散热均匀,进而保证电芯3的使用寿命。安装腔内还包括其它安装于下壳体2的电气部件,横梁4设于底壁21的上表面,相当于在底壁21增设加强筋,能够增加该下壳体2的整体结构强度,使得电池包的整体结构稳定,避免产生变形等情况。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换热部还包括设于下壳体2的底壁21的第二换热管路22,也就是说,每个单元格5内的电芯组可同时与设于横梁4的第一换热管路以及设于下壳体2的第二换热管路22发生换热,换热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在上述实施例中,下壳体2设有进水口23和出水口24,进水口23分别与各第一换热管路和第二换热管路22连通,出水口24分别与各第一换热管路和第二换热管路22连通。也就是说,各第一换热管路和第二换热管路22并联,并分别于进水口23和出水口24连通,整个壳体设有一处进水口23和出水口24,可使得整体结构简化,便于各换热管路的布置。进一步的,下壳体2的底壁21向外延伸设有连接部25,进水口23和出水口24均设于该连接部25,并且进水口23和出水口24分别设有快插接头,如此设置,便于进水口23和出水口24与外部管路的连接操作,同时,快插接头能够提高管路之间的连接效率。在上述实施例中,电芯组的周壁通过导热胶与单元格5的内壁(横梁4的侧壁)固定,如此设置,导热胶能够对电芯组的各电芯3与横梁4固定,使得电芯组能够稳定地位于单元格5内,并且,由于制造误差等原因使得各电芯3的尺寸可能存在差异,导热胶的设置使得各电芯3均能够与横梁4贴紧,换热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芯(3);/n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所述上壳体(1)盖合于所述下壳体(2)并围合形成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布置有所述电芯(3)和用于与所述电芯(3)换热的换热部;/n所述下壳体(2)的底壁(21)设有能够在所述安装腔内围合形成多个单元格(5)的横梁(4),各所述单元格(5)内放置有电芯组,所述电芯组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电芯(3),所述电芯组的周壁贴紧所述单元格(5)的内壁;/n所述换热部包括设于所述横梁(4)内的第一换热管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芯(3);
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所述上壳体(1)盖合于所述下壳体(2)并围合形成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布置有所述电芯(3)和用于与所述电芯(3)换热的换热部;
所述下壳体(2)的底壁(21)设有能够在所述安装腔内围合形成多个单元格(5)的横梁(4),各所述单元格(5)内放置有电芯组,所述电芯组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电芯(3),所述电芯组的周壁贴紧所述单元格(5)的内壁;
所述换热部包括设于所述横梁(4)内的第一换热管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部还包括设于所述底壁(21)的第二换热管路(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2)设有进水口(23)和出水口(24),所述进水口(23)分别与各所述第一换热管路和所述第二换热管路(22)连通,所述出水口(24)分别与各所述第一换热管路和所述第二换热管路(22)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2)的底壁(21)向外延伸设有连接部(25),所述进水口(23)和所述出水口(24)均设于所述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宋雷雷孙永刚
申请(专利权)人:东软睿驰汽车技术沈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