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管设备、复合管拉拔设备,压管设备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相对设置两个压板,两个所述压板通过第一连接件与基座连接,且两个压板间的距离可调;还包括设于压板或基座上的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位于压板的左右两侧,用于当两个所述压板挤压管体时,使得变形后管体的宽度较变形前的管径不增大。基座上两个压板间的距离可调,拉拔时将管体的一端置于两个压板之间,减小两个压板间的距离挤压管体时,限位装置使得变形后管体的宽度较变形前的管径不增大,能够有利于被挤压后的管体端部穿过模孔,以供牵引机构的夹头对管体进行夹持。
A kind of pipe pressing equipment and composite pipe drawing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管设备、复合管拉拔设备
本技术涉及复合管拉拔
,尤其涉及一种压管设备、复合管拉拔设备。
技术介绍
纺织、印染、塑机等机械设备中经常用到辊轴类产品,传统导辊采用电镀的方式处理钢管达到防腐的目的,但现在电镀工艺已经不符合日益严峻的环保形势要求,同时电镀工艺防腐防锈能力,逐渐不能满足印染设备的防腐要求。针对遇到的上述问题,我公司研发了使用高精密焊管做内管,外管采用不锈钢等材质制备的复合管达到防腐的目的,替代电镀工艺,复合管制备时需要通过拉拔使内外管紧密贴合,防止发生内外管脱落的现象,但是,复合管拉拔时,如果拉拔后内外管有间隙,会导致内外管不能够相互嵌合。另一方面,复合管穿管后需要拉拔,若拉拔后内外管之间结合部较疏松,会影响了产品的使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管设备、复合管拉拔设备。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管设备,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相对设置两个压板,两个所述压板通过第一连接件与基座连接,且两个压板间的距离可调;还包括设于压板或基座上的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位于压板的左右两侧,用于当两个所述压板挤压管体时,使得变形后管体的宽度较变形前的管径不增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压板左右两侧配合有限位装置,两个限位装置的距离不大于压板的宽度,两个压板间的距离可调,将管体置于两个压板之间,减小两个压板间的距离挤压管体时,限位装置使得变形后管体的宽度较变形前的管径不增大。进一步的,所述限位装置为:第一限位装置,所述第一限位装置包括设于压板左右两侧的第一立板,所述第一立板通过可伸缩的第二连接件与基座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得两个第一限位装置之间的距离不大于压板的宽度,当管径小于压板的宽度时控制两个第一限位装置之间的距离不大于管体的直径,使得变形后管体的宽度较变形前的管径不增大。或者第二限位装置,所述第二限位装置为设在其中一个所述压板左右两侧的第二立板,另一个所述压板上设置与第二立板相配合的滑槽,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通过第二连接件调节两个第二限位置的距离,使得限位装置能够更好的与压板相配合。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立板远离第二连接件的一侧设置横板,所述横板远离第一立板的一端设置锥形端部。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二连接件(如液压缸、气缸、电推杆等)的伸缩,推动两个横板相向移动,同时减小两个压板间的距离,使得管体的端部被挤压成“工”字型,既不会增加变形后管径的宽度,又能够减小变形后管径的高度,方便牵引机构夹紧管体进行牵引。进一步的,上下两个压板可相互接触,还包括校准装置,所述校准装置用于调整管体位置,使管体的中轴线与上下两个压板的接触面位于同一水平面。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压管后被压平的部分位于管体的中轴线的位置,使得管体被夹持后受力均匀,防止复合管在拉拔时因外管受到较大且不均衡的力而被撕裂。进一步的,所述校准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伺服升降机构,以及设于伺服升降机构、基座之间的校准夹具;所述校准夹具包括相对设置的夹板以及驱动两个所述夹板相向运动的驱动机构,两个所述夹板上相对设置凹槽,所述凹槽以两个压板的接触面为对称轴上下对称。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凹槽以两个压板的接触面为对称轴上下对称,移动两个夹板夹住复合管,使管体的中轴线位于两个压板的接触面,压管后使得被压平的部分位于管体的中轴线的位置,减少校准时间,防止因工人失误导致被压平的部分相对管体的中轴线产生偏移而导致拉拔时外管因受力不均匀被撕裂。进一步的,所述基座包括安装座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通孔,所述通孔以两个压板的接触面为对称轴上下对称;所述支撑板相对位于通孔的上下两侧设置安装板,所述压板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安装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可伸缩。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支撑板用于支所述支撑板相对位于通孔的上下两侧设置安装板,所述压板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安装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可伸缩,作为优选方案两个所述压板对称分布在通孔的上下两侧。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复合管拉拔设备,包括: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压管设备牵引机构、拉拔机架及设于拉拔机架上的拉拔模具;所述牵引机构、拉拔模具、基座和校准装置轴向排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复合管拉拔设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基座上两个压板间的距离可调,拉拔时将管体的一端置于两个压板之间,减小两个压板间的距离挤压管体时,限位装置使得变形后管体的宽度较变形前的管径不增大,能够有利于被挤压后的管体端部穿过模孔,以供牵引机构的夹头对管体进行夹持。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支撑架一侧的自动上料装置;所述自动上料装置包括第一架体、设于第一架体上的若干第一升降装置,所述第一升降装置的顶端设置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架体靠近支撑架的一端设置限位座,所述限位座靠近拉拔机架的一侧设置导向杆,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将复合管举升至限位座后,复合管沿导向杆移动至拉拔机架。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上料架能够分别对管体进行暂时存放,方便对拉拔工作进行调度;第一升降装置对管体进行举升,导向杆引导管体滑向校准装置增加工作效率。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上设置第二支撑件,所述复合管由自动上料装置移动至第二支撑件时,伺服升降机构举升复合管,使复合管脱离第二支撑件。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管体滑动时由于重力作用会产生冲击力对伺服升降机构造成冲击,导致伺服升降机构失准,复合管自动上料后首先与第二支撑件接触,防止管体有导向杆滑下后直接与伺服升降机构,既能够保证升降高度的精准,也能够增加伺服升降机构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牵引机构一侧的自动接料装置,所述自动接料装置包括第二架体,所述第二架体上设置用于将管体承接至第二架体的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位于模孔下方,所述导向机构由第二架体向拉拔机架逐渐增高并可在第二架体、拉拔机架之间往复运动。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拉拔完成后,能够对管体自动接料,减少搬运管体的时间,增加工作效率,减少因搬运管体导致的意外,提高安全性。进一步的,还包括若干第二升降装置,所述第二升降装置上设置第二传送辊轮;所述牵引机构牵引复合管移动时,当复合管移动至第二升降装置的上方,第二升降装置带动第二传送辊轮升高对复合管进行支撑;牵引机构牵引复合管移动至预设位置后,第二升降装置带动第二传送辊轮下降,使复合管沿导向机构移动至第二架体上。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二传送辊轮对管体进行支撑,增加管体的平衡性,防止管体悬空因重力原因向下倾斜,导致受力不均导致拉拔效果不好或者因外管受到较大且不均衡的力而被撕裂。附图说明图1为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基座;/n所述基座上相对设置两个压板,两个所述压板通过第一连接件与基座连接,且两个压板间的距离可调;/n还包括设于压板或基座上的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位于压板的左右两侧,用于当两个所述压板挤压管体时,使得变形后管体的宽度较变形前的管径不增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
所述基座上相对设置两个压板,两个所述压板通过第一连接件与基座连接,且两个压板间的距离可调;
还包括设于压板或基座上的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位于压板的左右两侧,用于当两个所述压板挤压管体时,使得变形后管体的宽度较变形前的管径不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为:
第一限位装置,所述第一限位装置包括设于压板左右两侧的第一立板,所述第一立板通过可伸缩的第二连接件与基座连接;
或者
第二限位装置,所述第二限位装置为设在其中一个所述压板左右两侧的第二立板,另一个所述压板上设置与第二立板相配合的滑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板远离第二连接件的一侧设置横板,所述横板远离第一立板的一端设置锥形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管设备,其特征在于,上下两个所述压板可相互接触,
还包括校准装置,所述校准装置用于调整管体位置,使管体的中轴线与上下两个压板的接触面位于同一水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校准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伺服升降机构,以及设于伺服升降机构、基座之间的校准夹具;
所述校准夹具包括相对设置的夹板以及驱动两个所述夹板相向运动的驱动机构,两个所述夹板上相对设置凹槽,所述凹槽以两个压板的接触面为对称轴上下对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安装座和支撑板,
所述支撑板上设置通孔,所述通孔以两个压板的接触面为对称轴上下对称;
所述支撑板相对位于通孔的上下两侧设置安装板,所述压板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毓成,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广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