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连拉减速机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9378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2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二连拉减速机连接装置,包括第一涨紧套、第一联轴器、垫片、第二联轴器、第二涨紧套,第一联轴器与第二联轴器结构相同,第一联轴器套在减速机轴上,第二联轴器与第一联轴器镜像设置套在凸轮输入轴上,第一涨紧套一侧设置有高强度螺栓,第二涨紧套与第一涨紧套结构相同,第一涨紧套套设在减速机轴上嵌入到第一联轴器内,第二涨紧套套设在凸轮输入轴上嵌入到第二联轴器内,第一涨紧套和第二涨紧套的高强度螺栓相对设置,第一联轴器和第二联轴器之间设置有垫片,垫片上设置有第二螺栓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装简单,调整方便,使用寿命长,强度高,节省生产维修成本,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A kind of connecting device of two connected reduc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连拉减速机连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铜加工、冶金行业领域,主要应用于高精度、高精密铜加工行业联合拉拔机组,尤其是一种二连拉减速机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联轴器是指联接两轴或轴与回转件,在传递运动和动力过程中一同回转,在正常情况下不脱开的一种装置。有时也作为一种安全装置用来防止被联接机件承受过大的载荷,起到过载保护的作用。现有联轴器大都为YA型键联接式联轴器,其具有较差的抗冲击性,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导致键、键槽、减速机轴、大凸轮轴的磨损,联轴器与轴之间产生一定间隙以后导致减速机在运行过程中震动大,容易造成减速机内部齿轮崩齿、轴承的损坏;小车的拉拔速度不稳;最终会导致联轴器及主轴的报废、减速机损坏,造成较大的成本浪费及长时间的故障停机。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二连拉减速机连接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二连拉减速机连接装置,包括第一涨紧套、第一联轴器、垫片、第二联轴器、第二涨紧套,所述第一联轴器两侧设置有第一螺栓孔,所述第一联轴器中间位置设置有轴放置孔,所述第一联轴器与第二联轴器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联轴器通过轴放置孔套在减速机轴上,所述第二联轴器与第一联轴器镜像设置套在凸轮输入轴上,所述第一涨紧套一侧设置有高强度螺栓,所述第一涨紧套包括内环和外环,所述第二涨紧套与第一涨紧套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涨紧套套设在减速机轴上嵌入到第一联轴器内,所述第二涨紧套套设在凸轮输入轴上嵌入到第二联轴器内,所述第一涨紧套和第二涨紧套的高强度螺栓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联轴器和第二联轴器之间设置有垫片,所述垫片上设置有第二螺栓孔。上述的一种二连拉减速机连接装置,所述第一螺栓孔和第二螺栓孔尺寸相同。上述的一种二连拉减速机连接装置,所述垫片厚度与第一联轴器和第二联轴器之间间隙大小相同。上述的一种二连拉减速机连接装置,所述垫片由相同的两部分组成。上述的一种二连拉减速机连接装置,所述第一联轴器的轴放置孔的直径与减速机轴直径相同,所述第二联轴器的轴放置孔的直径与凸轮输入轴的直径相同。上述的一种二连拉减速机连接装置,所述第一联轴器和减速机轴间间隙的尺寸与第一涨紧套的尺寸相同,所述第二联轴器和凸轮输入轴间间隙的尺寸与第二涨紧套的尺寸相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使用涨紧套安装简单,安装时无需加热、冷却和加压设备,只需要将螺栓按照要求的力矩扭紧即可;且调整方便,可以将联轴器在轴上方便的调整到所需位置;涨紧套的使用寿命长,强度高,涨紧套依靠摩擦传动,工作中不会产生磨损;拆卸方便,具有良好的互换性;将凸轮轴、减速机轴的由原来的键连接方式改为涨紧套连接,避免了以后由于键槽或者键磨损所带来维修的麻烦;拉拔系统运行平稳,无振动,保证了生产的顺利运行;减少了后续的维护费用。本技术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组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联轴器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垫片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涨紧套示意图。图中1.减速机轴,2.第一涨紧套,3.第一联轴器,4.垫片,5.第二联轴器,6.第二涨紧套,7.凸轮输入轴,8.第一螺栓孔,9.轴放置孔,10.第二螺栓孔,11.外环,12.高强度螺栓,13.内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参见图1,一种二连拉减速机连接装置,包括第一涨紧套2、第一联轴器3、垫片4、第二联轴器5、第二涨紧套6,所述第一联轴器3两侧设置有第一螺栓孔8,所述第一联轴器3中间位置设置有轴放置孔9,所述第一联轴器3与第二联轴器5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联轴器3通过轴放置孔9套在减速机轴1上,所述第二联轴器5与第一联轴器3镜像设置套在凸轮输入轴7上,所述第一涨紧套2一侧设置有高强度螺栓12,所述第一涨紧套2包括内环13和外环11,所述第二涨紧套6与第一涨紧套2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涨紧套2套设在减速机轴1上嵌入到第一联轴器3内,所述第二涨紧套6套设在凸轮输入轴7上嵌入到第二联轴器5内,所述第一涨紧套2和第二涨紧套6的高强度螺栓12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联轴器3和第二联轴器5之间设置有垫片4,所述垫片4上设置有第二螺栓孔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栓孔8和第二螺栓孔10尺寸相同。参见图2,进一步的,所述垫片4厚度与第一联轴器3和第二联轴器5之间间隙大小相同。参见图3,进一步的,所述垫片4由相同的两部分组成。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联轴器3的轴放置孔9的直径与减速机轴1直径相同,所述第二联轴器5的轴放置孔9的直径与凸轮输入轴7的直径相同。参见图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联轴器3和减速机轴1间间隙的尺寸与第一涨紧套2的尺寸相同,所述第二联轴器5和凸轮输入轴7间间隙的尺寸与第二涨紧套6的尺寸相同。具体的,本技术使用时,先将第一联轴器3和第二联轴器5分别套入减速机轴1和凸轮输入轴7上;分别将第一涨紧套2和第二涨紧套6按顺序拆分,按顺序各自嵌入第一联轴器3和第二联轴器5内,用自带的高强度螺栓12按扭力拧紧;按上述步骤组装完成后,吊装就位,将垫片4插入第一联轴器3和第二联轴器5之间,用螺栓将第一联轴器3、垫片4和第二联轴器5按扭力拧紧,即可完成安装。以上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技术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连拉减速机连接装置,包括第一涨紧套(2)、第一联轴器(3)、垫片(4)、第二联轴器(5)、第二涨紧套(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轴器(3)两侧设置有第一螺栓孔(8),所述第一联轴器(3)中间位置设置有轴放置孔(9),所述第一联轴器(3)与第二联轴器(5)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联轴器(3)通过轴放置孔(9)套在减速机轴(1)上,所述第二联轴器(5)与第一联轴器(3)镜像设置套在凸轮输入轴(7)上,所述第一涨紧套(2)一侧设置有高强度螺栓(12),所述第一涨紧套(2)包括内环(13)和外环(11),所述第二涨紧套(6)与第一涨紧套(2)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涨紧套(2)套设在减速机轴(1)上嵌入到第一联轴器(3)内,所述第二涨紧套(6)套设在凸轮输入轴(7)上嵌入到第二联轴器(5)内,所述第一涨紧套(2)和第二涨紧套(6)的高强度螺栓(12)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联轴器(3)和第二联轴器(5)之间设置有垫片(4),所述垫片(4)上设置有第二螺栓孔(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连拉减速机连接装置,包括第一涨紧套(2)、第一联轴器(3)、垫片(4)、第二联轴器(5)、第二涨紧套(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轴器(3)两侧设置有第一螺栓孔(8),所述第一联轴器(3)中间位置设置有轴放置孔(9),所述第一联轴器(3)与第二联轴器(5)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联轴器(3)通过轴放置孔(9)套在减速机轴(1)上,所述第二联轴器(5)与第一联轴器(3)镜像设置套在凸轮输入轴(7)上,所述第一涨紧套(2)一侧设置有高强度螺栓(12),所述第一涨紧套(2)包括内环(13)和外环(11),所述第二涨紧套(6)与第一涨紧套(2)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涨紧套(2)套设在减速机轴(1)上嵌入到第一联轴器(3)内,所述第二涨紧套(6)套设在凸轮输入轴(7)上嵌入到第二联轴器(5)内,所述第一涨紧套(2)和第二涨紧套(6)的高强度螺栓(12)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联轴器(3)和第二联轴器(5)之间设置有垫片(4),所述垫片(4)上设置有第二螺栓孔(1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乐奇马道纪王毅孟祥莹
申请(专利权)人:龙口市龙蓬精密铜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