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与背光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8927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19:52
一种导光板与背光模块。导光板具有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且包括板体、多个第一条状微结构、多个棱镜状微结构以及多个散光微结构。板体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以及第一侧表面,且第一区域较第二区域更邻近于第一侧表面。第一条状微结构形成于第一表面,并位于第一区域中。第一条状微结构沿着平行于第一侧表面的第一方向延伸。棱镜状微结构凹入于第二表面并位于第二区域中。各棱镜状微结构具有朝向第一侧表面的第一斜面。散光微结构凹入于第二表面并位于第一区域中。背光模块包括上述导光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导光板与背光模块具有良好的光学表现。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光板与背光模块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导光板与背光模块,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准直微结构(CollimationMicrostructure)的导光板与背光模块。
技术介绍
目前的电子装置多利用平面显示模块进行画面的显示,其中又以液晶显示模块的技术较为纯熟且普及化。然而,由于液晶显示模块的显示面板本身无法发光,故在显示面板下方具有背光模块以提供显示画面所需光线。背光模块主要可分为侧光式背光模块及直下式背光模块。侧光式背光模块是利用导光板将配置于导光板入光侧面的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导向导光板的出光面,借以形成面光源。一般而言,可在导光板的表面形成光学微结构,以提高导光板的出光均匀度及亮度,并借此提高背光模块的出光效率以及光学品质。并且,现有一种具有准直微结构的导光板,由于其上的准直微结构平滑且迎光面角夹角小,光线需要经过多次入射到准直微结构,进而渐渐达到可折射出导光板上表面的入射角,才自导光板出光。然而,此种导光板由于光线需要多次经过准直微结构后才会自导光板出光,因此越靠近导光板的入光侧,所能出光的光线越少,而于导光板的入光侧形成一暗带区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所述导光板包括板体、多个第一条状微结构、多个棱镜状微结构以及多个散光微结构,其中:/n所述板体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以及第一侧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彼此相对,所述第一侧表面连接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且所述导光板的所述第一区域较所述第二区域更邻近于所述第一侧表面;/n所述多个第一条状微结构形成于所述板体的所述第一表面,并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中,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条状微结构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着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侧表面,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n所述多个棱镜状微结构形成于所述板体的所述第二表面,并位于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所述导光板包括板体、多个第一条状微结构、多个棱镜状微结构以及多个散光微结构,其中:
所述板体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以及第一侧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彼此相对,所述第一侧表面连接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且所述导光板的所述第一区域较所述第二区域更邻近于所述第一侧表面;
所述多个第一条状微结构形成于所述板体的所述第一表面,并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中,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条状微结构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着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侧表面,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所述多个棱镜状微结构形成于所述板体的所述第二表面,并位于所述第二区域中,其中各所述棱镜状微结构凹入所述第二表面,并具有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且所述多个棱镜状微结构的所述多个第一斜面朝向所述第一侧表面;以及
所述多个散光微结构形成于所述板体的所述第二表面,并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中,其中各所述散光微结构凹入所述第二表面,并具有第一结构面与第二结构面,所述多个散光微结构的所述多个第一结构面朝向所述第一侧表面,且所述多个第一结构面为曲面,所述多个第二结构面朝向所述多个棱镜状微结构的所述多个第一斜面。


2.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条状微结构自所述第一表面凸出,并具有第一条状斜面与第二条状斜面,所述多个第一条状微结构的所述多个第一条状斜面朝向所述第一侧表面,所述多个第二条状斜面朝向所述第二区域,各所述第一条状微结构的所述第二条状斜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具有第一夹角,各所述棱镜状微结构的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具有第二夹角,且所述第一夹角大于所述第二夹角的补角。


3.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条状微结构自所述第一表面凸出,并具有第一条状斜面与第二条状斜面,所述多个第一条状微结构的所述多个第一条状斜面朝向所述第一侧表面,所述多个第二条状斜面朝向所述第二区域,各所述第一条状微结构的所述第二条状斜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具有第一夹角,各所述棱镜状微结构的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具有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大于等于2度且小于等于5度,且所述第二夹角的补角的角度大于等于2度且小于等于7度。


4.如权利要求第2项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条状微结构的所述第一条状斜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具有第三夹角,且所述第三夹角的角度大于等于45度且小于等于90度。


5.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具有第一长度,所述第一长度大于等于3毫米且小于等于5毫米。


6.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面与所述第二结构面的相交曲线为圆弧线或椭圆曲线。


7.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面在平行所述第二方向的一剖面中具有轮廓线,且所述轮廓线为圆弧线或椭圆曲线。


8.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第二条状微结构,形成于所述板体的所述第一表面,并位于所述第二区域中,其中所述多个第二条状微结构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沿着所述第一方向排列。


9.如权利要求第8项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棱镜状微结构与各所述第二条状微结构相对应,且呈阵列排列。


10.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散光微结构呈阵列排列。


11.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板以及光源,其中:
所述导光板具有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所述导光板包括板体、多个第一条状微结构、多个棱镜状微结构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文彦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扬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