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以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60419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7 12:19
一种背光模块,包括导光元件、光源、第一光学元件以及第二光学元件。第一光学元件配置于导光元件的出光面的一侧。第一光学元件包括多个第一棱镜结构,各第一棱镜结构包括朝向入光面的第一底角及远离入光面的第二底角。第一底角的角度不同于第二底角的角度。第二光学元件配置于出光面的一侧。第一光学元件位于导光元件与第二光学元件之间。第二光学元件包括多个第二棱镜结构,各第二棱镜结构包括朝向入光面的第三底角及远离入光面的第四底角。第三底角的角度不同于第四底角的角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背光模块与显示装置可有效提升辉度并具有良好的光学效果。有良好的光学效果。有良好的光学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块以及显示装置


[0001]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发光模块以及光学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背光模块以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液晶显示器包含液晶显示面板,由于液晶显示面板本身不具发光的能力,所以液晶显示面板必须依赖背光模块提供面光源给液晶显示面板,以便于使用者观看液晶显示面板所显示的影像。在现有技术中,背光模块以发光二极管作为面光源为主流,然而其光学效果也有限。在目前,光线经过下扩散片后,光线将朝多个方向进行散射,因扩散片作用为提供均匀性光源,会使视角变宽,光辐射面积增大,进而降低了单位面积的光强度,即减低辉度。所以为了提高背光模块的光强度,必须透过棱镜片将散射光再次收敛至垂直于面板方向。
[0003]然而,这样的模块架构,光线仅能控制在视角半峰全宽(Full width at half maximum,FWHM)50度内的范围出光。若背光模块搭配下扩散片使用,在水平与垂直方向的视角,将具有较大的半峰全宽,也就是具有较宽的视角。因此,当显示器需应用于隐私性较高,具有防窥需求时,背光模块就必须提供更窄的视角,才能符合产品需求。因此,如何使用光学膜来调整视角半峰全宽,以提升背光模块的准直性,并增加光辉度增益,使模块视角能符合终端产品需求,是本专利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块以及显示装置,可有效提升辉度并具有良好的光学效果。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包括导光元件、光源、第一光学元件以及第二光学元件。导光元件具有相互垂直的入光面及出光面。光源配置于导光元件的入光面。第一光学元件配置于出光面的一侧。第一光学元件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以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棱镜结构。各第一棱镜结构包括朝向入光面的第一底角及远离入光面的第二底角。第一底角的角度不同于第二底角的角度。第二光学元件配置于出光面的一侧。第一光学元件位于导光元件与第二光学元件之间。第二光学元件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以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棱镜结构。各第二棱镜结构包括朝向入光面的第三底角及远离入光面的第四底角。第三底角的角度不同于第四底角的角度。其中,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第二棱镜结构位于第二光学元件远离导光元件的一侧。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块以及显示模块。背光模块用以提供照明光束。背光模块包括导光元件、光源、第一光学元件以及第二光学元件。导光元件具有相互垂直的入光面及出光面。光源配置于导光元件的入光面。第一光学元件配置于出光面的一侧。第一光学元件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以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棱镜结构。各第一棱镜结构包括朝向入光面的第一底角及远离入光面的第二底角。第一底角的角度不同
于第二底角的角度。第二光学元件配置于出光面的一侧。第一光学元件位于导光元件与第二光学元件之间。第二光学元件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以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棱镜结构。各第二棱镜结构包括朝向入光面的第三底角及远离入光面的第四底角。第三底角的角度不同于第四底角的角度。其中,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第二棱镜结构位于第二光学元件远离导光元件的一侧。显示模块配置于照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
[0007]基于上述,在本技术的背光模块以及显示装置中,背光模块包括导光元件、光源、第一光学元件以及第二光学元件。第一光学元件包括多个第一棱镜结构,且各第一棱镜结构包括朝向入光面的第一底角及远离入光面的第二底角,其中第一底角的角度不同于第二底角的角度。而第二光学元件包括多个第二棱镜结构,且各第二棱镜结构包括朝向入光面的第三底角及远离入光面的第四底角,其中第三底角的角度不同于第四底角的角度。如此一来,透过上述具有非对称棱镜的第一光学元件以及具有非对称棱镜的第二光学元件的光学设计,可有效提升背光模块的辉度并使背光模块具有良好的光学效果。
[0008]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示意图。
[0011]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一光学元件及第二光学元件的示意图。
[0012]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第一光学元件及第二光学元件的示意图。
[0013]图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第一光学元件及第二光学元件的示意图。
[0014]图6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第一光学元件的示意图。
[0015]图7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第一光学元件的示意图。
[0016]图8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第一光学元件的示意图。
[0017]图9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示意图。
[0018]图10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示意图。
[0019]图11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示意图。
[0020]图12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0:显示装置
[0023]50:显示模块
[0024]100,100A~100D:背光模块
[0025]110:导光元件
[0026]120:光源
[0027]130,130A~130C:第一光学元件
[0028]132,132A~132C:第一棱镜结构
[0029]134,144:扩散层
[0030]140,140A~140C:第二光学元件
[0031]142,142A~142C:第二棱镜结构
[0032]150:反射元件
[0033]160:第一扩散元件
[0034]170:第二扩散元件
[0035]A1:第一底角
[0036]A2:第二底角
[0037]A3:第三底角
[0038]A4:第四底角
[0039]D1:第一方向
[0040]D2:第二方向
[0041]LB:照明光束
[0042]LI:显示光束
[0043]N1,N2:折射率
[0044]P:扩散粒子
[0045]S 1:入光面
[0046]S2:出光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47]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10,包括背光模块100以及显示模块50。其中,背光模块100用以提供一照明光束LB,而显示模块50配置于照明光束LB的传递路径上,用以将照明光束LB转换为影像光束LI,且用以提供影像光束LI出显示装置10。显示模块50例如使用液晶显示模块。
[0048]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示意图。本实施例所显示的背光模块100至少可应用于图1所显示的显示装置10,故以下以此为例。请参考图2。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模块100包括导光元件110、光源120、第一光学元件130以及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块包括导光元件、光源、第一光学元件以及第二光学元件,其中:所述导光元件具有相互垂直的入光面及出光面;所述光源配置于所述导光元件的所述入光面;所述第一光学元件配置于所述出光面的一侧,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以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棱镜结构,各所述多个第一棱镜结构包括朝向所述入光面的第一底角及远离所述入光面的第二底角,所述第一底角的角度不同于所述第二底角的角度;以及所述第二光学元件配置于所述出光面的一侧,所述第一光学元件位于所述导光元件与所述第二光学元件之间,所述第二光学元件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以及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棱镜结构,各所述多个第二棱镜结构包括朝向所述入光面的第三底角及远离所述入光面的第四底角,所述第三底角的角度不同于所述第四底角的角度,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多个第二棱镜结构位于所述第二光学元件远离所述导光元件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角的角度小于所述第三底角的角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角的角度大于所述第二底角的角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底角的角度大于所述第四底角的角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及所述第二光学元件的至少其中之一的雾度大于0%且小于等于9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棱镜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光学元件远离所述导光元件的一侧。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棱镜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光学元件面向所述导光元件的一侧。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入光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大于等于0度且小于等于50度。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棱镜结构的平均间距大于0微米且小于等于200微米。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棱镜结构的间距不等距。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棱镜结构的外型轮廓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兆泓刘冠彣郭浩然刘明达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扬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