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身前处理电泳吊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82629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6: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身前处理电泳吊具,包括上框架、导向轮、吊杆、加强梁和支撑柱,所述导向轮的底端设置有上框架,所述上框架的一侧设置有加强梁,所述加强梁的顶端对称设置有吊杆,所述吊杆的底端对称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端设置有横向连杆,所述横向连杆的表面设置有车门支撑组件,所述车门支撑组件的一侧设置有下框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车身锁紧组件,减少了浮力对车身的影响,提高车身固定的稳定性,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人力物力资源,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操作难度,简化工作步骤。通过设置车门支撑组件,提高了适用性,保证了车门的涂装效果,节约工作空间,防止车身损伤,降低生产成本。

An electrophoretic sling for body pretrea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身前处理电泳吊具
本技术属于汽车涂装
,具体涉及一种车身前处理电泳吊具。
技术介绍
电泳已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分析化学、生物化学、临床化学、毒剂学、药理学、免疫学、微生物学、食品化学等各个领域。在直流电场中,带电粒子向带符号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1807年,由俄国莫斯科大学的斐迪南·弗雷德里克·罗伊斯首先发现了电泳现象,但直到1937年瑞典建立了分离蛋白质的界面电泳之后,电泳技术才开始应用。上世纪60-70年代,当滤纸、聚丙烯酰胺凝胶等介质相继引入电泳以来,电泳技术得以迅速发展。但是现有的车身前处理电泳吊具在使用时没有设置车身锁紧组件,导致在电泳过程中车身受到浮力作用,出现晃动的情况,易造成设备的损坏,车身涂装不完全,影响工作效率,降低工作质量,而在对不同类型的白车身进行涂装时没有设置车门支撑组件,导致带车门的白车身无法完全涂装,浪费人力物力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身前处理电泳吊具,具有车身固定牢固,车门涂装完全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身前处理电泳吊具,包括上框架(1)、导向轮(2)、吊杆(3)、加强梁(4)和支撑柱(5),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轮(2)的底端设置有上框架(1),所述上框架(1)的一侧设置有加强梁(4),所述加强梁(4)的顶端对称设置有吊杆(3),所述吊杆(3)的底端对称设置有支撑柱(5),所述支撑柱(5)的底端设置有横向连杆(6),所述横向连杆(6)的表面设置有车门支撑组件(9),所述车门支撑组件(9)的一侧设置有下框架(8),所述下框架(8)的表面对称设置有车身锁紧组件(7);/n所述车身锁紧组件(7)包括缓冲支撑块(71)、触碰杆(72)、缓冲夹紧杆(73)、铰链(74)、移动板(75)、夹紧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前处理电泳吊具,包括上框架(1)、导向轮(2)、吊杆(3)、加强梁(4)和支撑柱(5),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轮(2)的底端设置有上框架(1),所述上框架(1)的一侧设置有加强梁(4),所述加强梁(4)的顶端对称设置有吊杆(3),所述吊杆(3)的底端对称设置有支撑柱(5),所述支撑柱(5)的底端设置有横向连杆(6),所述横向连杆(6)的表面设置有车门支撑组件(9),所述车门支撑组件(9)的一侧设置有下框架(8),所述下框架(8)的表面对称设置有车身锁紧组件(7);
所述车身锁紧组件(7)包括缓冲支撑块(71)、触碰杆(72)、缓冲夹紧杆(73)、铰链(74)、移动板(75)、夹紧气缸(76)、缓冲弹簧(77)和固定块(78),其中,所述缓冲支撑块(71)的底端设置有缓冲弹簧(77),所述缓冲弹簧(77)的一侧对称设置有触碰杆(72),所述触碰杆(72)的底端设置有固定块(78),所述固定块(78)的顶端设置有夹紧气缸(76),所述夹紧气缸(76)的一侧设置有移动板(75),所述移动板(75)的表面设置有铰链(74),所述铰链(74)的顶端设置有缓冲夹紧杆(73);
所述车门支撑组件(9)包括伸缩气缸(91)、滑块(92)、支撑杆(93)、固定销(94)、扭簧夹(95)、转动轴(96)、万向节(97)和滑杆(9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磊乔春周建明陈金兵黄津轩吕维维王宁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申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