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阶梯型轮胎带束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7467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4: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合阶梯型轮胎带束层结构,轮胎内侧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内衬层、胎体、垫胶、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第三带束层、第一零度带束层、第二零度带束层、第四带束层、胎面,轮胎外层接地面为胎面;胎体和胎面之间设有带束层结构,带束层结构包括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第三带束层、第一零度带束层、第二零度带束层和第四带束层,其中第二带束层位于第一带束层上方,第三带束层位于第二带束层上方,第一零度带束层位于第三带束层左右两侧,第四带束层位于第三带束层上方,第二零度带束层位于第四带束层左右两侧。该结构胎面均匀受力、平衡应力设计,降低肩部生热,受力过渡均匀;承载性能更强,胎冠强度更高;有效预防轮胎出现肩空、U型爆问题。

A kind of belt structure of combined stepped ti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阶梯型轮胎带束层结构
本技术属于轮胎结构
,具体地说是一种组合阶梯型轮胎带束层结构。
技术介绍
现在国内市场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各个领域发展也极为迅速,轮胎的使用情况也越来越复杂,一些需要高承载的区域需要很好的控制轮胎的变形量来达到长时间使用轮胎的问题,而如何才能更好的控制轮胎变形量呢,主要一个是胎圈部位的强度,另外一个是胎冠部位的强度,胎圈部位的强度我们可以采用钢丝补强、尼龙补强等一系列措施来达到目的;胎冠部位的补强比较难处理,主要是带束层这块,一方面需要考虑强度,另外一方面还要考虑生热,如何才能让带束层生热更低、强度更强呢,那么一个好的结构是必不可少的。轮胎带束层又称支撑层、硬缓冲层或稳定层。它是沿胎面中心线方向箍紧胎体的材料层,它有两个作用:一是缓和冲击,二是箍紧胎体,所以对于轮胎来说它是主要受力部件。目前各轮胎企业中轮胎带束层结构普遍采用四层带束层结构或者三层带束层加两层零度带束层的复合结构(零度带束层结构),以零度带束层结构为例(如图1所示),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和第三带束层使用高强度、不同方向的小角度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阶梯型轮胎带束层结构,其特征在于,轮胎内侧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内衬层(1)、胎体(2)、垫胶(3)、第一带束层(4)、第二带束层(5)、第三带束层(6)、第一零度带束层(7A)、第二零度带束层(7B)、第四带束层(8)、胎面(9),轮胎外层接地面为胎面;/n所述胎体和胎面之间设有带束层结构,所述带束层结构包括第一带束层(4)、第二带束层(5)、第三带束层(6)、第一零度带束层(7A)、第二零度带束层(7B)和第四带束层(8),/n其中第二带束层(5)位于第一带束层(4)上方,第三带束层(6)位于第二带束层(5)上方,第一零度带束层(7A)位于第三带束层(6)左右两侧,第四带束层(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阶梯型轮胎带束层结构,其特征在于,轮胎内侧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内衬层(1)、胎体(2)、垫胶(3)、第一带束层(4)、第二带束层(5)、第三带束层(6)、第一零度带束层(7A)、第二零度带束层(7B)、第四带束层(8)、胎面(9),轮胎外层接地面为胎面;
所述胎体和胎面之间设有带束层结构,所述带束层结构包括第一带束层(4)、第二带束层(5)、第三带束层(6)、第一零度带束层(7A)、第二零度带束层(7B)和第四带束层(8),
其中第二带束层(5)位于第一带束层(4)上方,第三带束层(6)位于第二带束层(5)上方,第一零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炯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通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