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轨道客车构架的垂向减震器座组对工装
本技术涉及轨道客车转向架构架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轨道客车构架的垂向减震器座组对工装。
技术介绍
垂向减震器座是悉尼地铁转向架构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件,如图1至图4所示,垂向减震器座由左侧垂向立板1、右侧垂向立板2和水平板3焊接构成,图中,L3为水平板3的前端面与垂向立板的前端面之间的距离,L4为水平板3的宽度,D为左侧垂向立板1的厚度;焊接后,需要水平板3与左侧垂向立板1、右侧垂向立板2的垂直度满足要求,还需要焊接后的垂向减震器座整体的平面度、宽度以及两个垂向立板与水平板3之间的相对尺寸均满足要求。目前,垂向减震器座组对是采用单件手工划线的组对方式,需要三个人协同配合工作,组对过程比较繁琐,组对效率低,并且无法保证垂向减震器座组对后的平面度、宽度以及水平板与垂向立板的垂直度,返修率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单件手工划线组对方式存在的组对过程比较繁琐,组对效率低,并且无法保证垂向减震器座组对后的平面度、宽度以及水平板与垂向立板的垂直度,返修率高的技术问题,本 ...
【技术保护点】
1.轨道客车构架的垂向减震器座组对工装,其特征在于,该工装包括底座(4)、立板前部限位块(5)、水平板限位块(6)、左立板侧部限位块(7)、右立板侧部限位块(8)、水平板顶紧器(9)和立板顶紧器(10);/n立板前部限位块(5)的底部固连在底座(4)前部的上端面,水平板限位块(6)的底部固连在底座(4)中部的上端面,水平板限位块(6)的高度大于垂向减震器座的水平板(3)长度的一半;水平板限位块(6)的限位端面与立板前部限位块(5)的限位端面之间的距离L1=L3,L3为水平板(3)的前端面与垂向立板的前端面之间的距离;/n左立板侧部限位块(7)的底部固连在底座(4)中部左侧的 ...
【技术特征摘要】
1.轨道客车构架的垂向减震器座组对工装,其特征在于,该工装包括底座(4)、立板前部限位块(5)、水平板限位块(6)、左立板侧部限位块(7)、右立板侧部限位块(8)、水平板顶紧器(9)和立板顶紧器(10);
立板前部限位块(5)的底部固连在底座(4)前部的上端面,水平板限位块(6)的底部固连在底座(4)中部的上端面,水平板限位块(6)的高度大于垂向减震器座的水平板(3)长度的一半;水平板限位块(6)的限位端面与立板前部限位块(5)的限位端面之间的距离L1=L3,L3为水平板(3)的前端面与垂向立板的前端面之间的距离;
左立板侧部限位块(7)的底部固连在底座(4)中部左侧的上端面,右立板侧部限位块(8)的底部固连在底座(4)中部右侧的上端面,左立板侧部限位块(7)的右端面与右立板侧部限位块(8)的右端面之间的距离L2=L4+D,L4为水平板(3)的宽度,D为垂向减震器座的左侧垂向立板(1)的厚度;左立板侧部限位块(7)的限位端面与右立板侧部限位块(8)的限位端面平行,且二者的限位端面均与立板前部限位块(5)的限位端面垂直;
水平板顶紧器(9)的底部固连在底座(4)中部的上端面,水平板顶紧器(9)位于水平板限位块(6)的后部位置,且水平板顶紧器(9)的顶紧端面与水平板限位块(6)的限位端面平行,水平板顶紧器(9)顶紧端面的高度大于水平板(3)的一半长度且小于水平板(3)的长度;
立板顶紧器(10)的底部固连在底座(4)中部右侧的上端面,立板顶紧器(10)位于右立板侧部限位块(8)的右侧位置,且立板顶紧器(10)的顶紧端面与右立板侧部限位块(8)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万君,代志国,王善更,廖攀,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