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客车构架的垂向减震器座组对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70959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3:58
轨道客车构架的垂向减震器座组对工装涉及轨道客车转向架构架制造技术领域,其包括底座、立板前部限位块、水平板限位块、左立板侧部限位块、右立板侧部限位块、水平板顶紧器和立板顶紧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保证垂向减震器座组对后的平面度、宽度以及水平板与垂向立板的垂直度,提高了组对质量,降低了返修率;同时,组对过程由多人减至一人完成,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Assembly tooling of vertical shock absorber seat of rail car fr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轨道客车构架的垂向减震器座组对工装
本技术涉及轨道客车转向架构架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轨道客车构架的垂向减震器座组对工装。
技术介绍
垂向减震器座是悉尼地铁转向架构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件,如图1至图4所示,垂向减震器座由左侧垂向立板1、右侧垂向立板2和水平板3焊接构成,图中,L3为水平板3的前端面与垂向立板的前端面之间的距离,L4为水平板3的宽度,D为左侧垂向立板1的厚度;焊接后,需要水平板3与左侧垂向立板1、右侧垂向立板2的垂直度满足要求,还需要焊接后的垂向减震器座整体的平面度、宽度以及两个垂向立板与水平板3之间的相对尺寸均满足要求。目前,垂向减震器座组对是采用单件手工划线的组对方式,需要三个人协同配合工作,组对过程比较繁琐,组对效率低,并且无法保证垂向减震器座组对后的平面度、宽度以及水平板与垂向立板的垂直度,返修率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单件手工划线组对方式存在的组对过程比较繁琐,组对效率低,并且无法保证垂向减震器座组对后的平面度、宽度以及水平板与垂向立板的垂直度,返修率高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轨道客车构架的垂向减震器座组对工装。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轨道客车构架的垂向减震器座组对工装,其包括底座、立板前部限位块、水平板限位块、左立板侧部限位块、右立板侧部限位块、水平板顶紧器和立板顶紧器;立板前部限位块的底部固连在底座前部的上端面,水平板限位块的底部固连在底座中部的上端面,水平板限位块的高度大于垂向减震器座的水平板长度的一半;水平板限位块的限位端面与立板前部限位块的限位端面之间的距离L1=L3,L3为水平板的前端面与垂向立板的前端面之间的距离;左立板侧部限位块的底部固连在底座中部左侧的上端面,右立板侧部限位块的底部固连在底座中部右侧的上端面,左立板侧部限位块的右端面与右立板侧部限位块的右端面之间的距离L2=L4+D,L4为水平板的宽度,D为垂向减震器座的左侧垂向立板的厚度;左立板侧部限位块的限位端面与右立板侧部限位块的限位端面平行,且二者的限位端面均与立板前部限位块的限位端面垂直;水平板顶紧器的底部固连在底座中部的上端面,水平板顶紧器位于水平板限位块的后部位置,且水平板顶紧器的顶紧端面与水平板限位块的限位端面平行,水平板顶紧器顶紧端面的高度大于水平板的一半长度且小于水平板的长度;立板顶紧器的底部固连在底座中部右侧的上端面,立板顶紧器位于右立板侧部限位块的右侧位置,且立板顶紧器的顶紧端面与右立板侧部限位块的限位端面平行,立板顶紧器顶紧端面的高度大于垂向减震器座的右侧垂向立板的一半高度且小于右侧垂向立板的高度。上述立板前部限位块由一个大定位块或者两个小定位块构成,大定位块的长度大于水平板的宽度,两个小定位块的近端间距小于水平板的宽度,两个小定位块的远端间距大于水平板的宽度。上述水平板限位块由一个大定位块或者两个小定位块构成,大定位块的长度大于水平板的一半宽度,两个小定位块的近端间距大于水平板的一半宽度,两个小定位块的远端间距小于水平板的宽度。上述左立板侧部限位块由一个大定位块或者两个小定位块构成,大定位块的长度大于左侧垂向立板的一半长度,两个小定位块的远端间距大于左侧垂向立板的一半长度。上述右立板侧部限位块由一个大定位块或者两个小定位块构成,大定位块的长度大于右侧垂向立板的一半长度,两个小定位块的远端间距大于右侧垂向立板的一半长度。上述水平板顶紧器和立板顶紧器均是由丝母和丝杆构成的丝杠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工装利用水平板限位块和水平板顶紧器对水平板的位置及其垂直度进行限位,并利用立板前部限位块和左立板侧部限位块对左侧垂向立板的位置以及其与水平板之间的垂直度进行限位,同时利用立板前部限位块、右立板侧部限位块和立板顶紧器对右侧垂向立板的位置以及其与水平板之间的垂直度进行限位,进而保证了垂向减震器座组对后的平面度、宽度以及水平板与垂向立板的垂直度,提高了组对质量,降低了返修率;同时,组对过程由多人减至一人完成,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垂向减震器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垂向减震器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现有垂向减震器座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轨道客车构架的垂向减震器座组对工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轨道客车构架的垂向减震器座组对工装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轨道客车构架的垂向减震器座组对工装的应用示意图。图8是图7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轨道客车构架的垂向减震器座组对工装另一个视角下的应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5和图6所示,本技术轨道客车构架的垂向减震器座组对工装包括底座4、立板前部限位块5、水平板限位块6、左立板侧部限位块7、右立板侧部限位块8、水平板顶紧器9和立板顶紧器10;立板前部限位块5的底部固连在底座4前部的上端面,水平板限位块6的底部固连在底座4中部的上端面,水平板限位块6的高度大于垂向减震器座的水平板长度的一半;水平板限位块6的限位端面与立板前部限位块5的限位端面之间的距离L1=L3,L3为水平板3的前端面与垂向立板的前端面之间的距离。立板前部限位块5可以由一个大定位块或者两个小定位块(图5和图6中显示的是两个小定位块的结构形式)构成,大定位块的长度大于水平板3的宽度,两个小定位块的近端间距小于水平板3的宽度,两个小定位块的远端间距大于水平板3的宽度,以保证立板前部限位块5能够将左侧垂向立板1和右侧垂向立板2的前部稳定地限定在指定位置。水平板限位块6可以由一个大定位块或者两个小定位块(图5和图6中显示的是两个小定位块的结构形式)构成,大定位块的长度大于水平板3的一半宽度,两个小定位块的近端间距大于水平板3的一半宽度,两个小定位块的远端间距小于水平板3的宽度,以保证水平板限位块6能够将水平板3稳定地限定在指定位置。左立板侧部限位块7的底部固连在底座4中部左侧的上端面,右立板侧部限位块8的底部固连在底座4中部右侧的上端面,左立板侧部限位块7的右端面与右立板侧部限位块8的右端面之间的距离L2=L4+D,L4为水平板3的宽度,D为垂向减震器座的左侧垂向立板1的厚度;左立板侧部限位块7的限位端面与右立板侧部限位块8的限位端面平行,且二者的限位端面均与立板前部限位块5的限位端面垂直。左立板侧部限位块7可以由一个大定位块或者两个小定位块(图5和图6中显示的是两个小定位块的结构形式)构成,大定位块的长度大于左侧垂向立板1的一半长度,两个小定位块的远端间距大于左侧垂向立板1的一半长度,以保证左立板侧部限位块7能够将左侧垂向立板1限定在指定位置。右立板侧部限位块8可以由一个大定位块或者两个小定位块(图5和图6中显示的是两个小定位块的结构形式)构成,大定位块的长度大于右侧垂向立板2的一半长度,两个小定位块的远端间距大于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轨道客车构架的垂向减震器座组对工装,其特征在于,该工装包括底座(4)、立板前部限位块(5)、水平板限位块(6)、左立板侧部限位块(7)、右立板侧部限位块(8)、水平板顶紧器(9)和立板顶紧器(10);/n立板前部限位块(5)的底部固连在底座(4)前部的上端面,水平板限位块(6)的底部固连在底座(4)中部的上端面,水平板限位块(6)的高度大于垂向减震器座的水平板(3)长度的一半;水平板限位块(6)的限位端面与立板前部限位块(5)的限位端面之间的距离L1=L3,L3为水平板(3)的前端面与垂向立板的前端面之间的距离;/n左立板侧部限位块(7)的底部固连在底座(4)中部左侧的上端面,右立板侧部限位块(8)的底部固连在底座(4)中部右侧的上端面,左立板侧部限位块(7)的右端面与右立板侧部限位块(8)的右端面之间的距离L2=L4+D,L4为水平板(3)的宽度,D为垂向减震器座的左侧垂向立板(1)的厚度;左立板侧部限位块(7)的限位端面与右立板侧部限位块(8)的限位端面平行,且二者的限位端面均与立板前部限位块(5)的限位端面垂直;/n水平板顶紧器(9)的底部固连在底座(4)中部的上端面,水平板顶紧器(9)位于水平板限位块(6)的后部位置,且水平板顶紧器(9)的顶紧端面与水平板限位块(6)的限位端面平行,水平板顶紧器(9)顶紧端面的高度大于水平板(3)的一半长度且小于水平板(3)的长度;/n立板顶紧器(10)的底部固连在底座(4)中部右侧的上端面,立板顶紧器(10)位于右立板侧部限位块(8)的右侧位置,且立板顶紧器(10)的顶紧端面与右立板侧部限位块(8)的限位端面平行,立板顶紧器(10)顶紧端面的高度大于垂向减震器座的右侧垂向立板(2)的一半高度且小于右侧垂向立板(2)的高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轨道客车构架的垂向减震器座组对工装,其特征在于,该工装包括底座(4)、立板前部限位块(5)、水平板限位块(6)、左立板侧部限位块(7)、右立板侧部限位块(8)、水平板顶紧器(9)和立板顶紧器(10);
立板前部限位块(5)的底部固连在底座(4)前部的上端面,水平板限位块(6)的底部固连在底座(4)中部的上端面,水平板限位块(6)的高度大于垂向减震器座的水平板(3)长度的一半;水平板限位块(6)的限位端面与立板前部限位块(5)的限位端面之间的距离L1=L3,L3为水平板(3)的前端面与垂向立板的前端面之间的距离;
左立板侧部限位块(7)的底部固连在底座(4)中部左侧的上端面,右立板侧部限位块(8)的底部固连在底座(4)中部右侧的上端面,左立板侧部限位块(7)的右端面与右立板侧部限位块(8)的右端面之间的距离L2=L4+D,L4为水平板(3)的宽度,D为垂向减震器座的左侧垂向立板(1)的厚度;左立板侧部限位块(7)的限位端面与右立板侧部限位块(8)的限位端面平行,且二者的限位端面均与立板前部限位块(5)的限位端面垂直;
水平板顶紧器(9)的底部固连在底座(4)中部的上端面,水平板顶紧器(9)位于水平板限位块(6)的后部位置,且水平板顶紧器(9)的顶紧端面与水平板限位块(6)的限位端面平行,水平板顶紧器(9)顶紧端面的高度大于水平板(3)的一半长度且小于水平板(3)的长度;
立板顶紧器(10)的底部固连在底座(4)中部右侧的上端面,立板顶紧器(10)位于右立板侧部限位块(8)的右侧位置,且立板顶紧器(10)的顶紧端面与右立板侧部限位块(8)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万君代志国王善更廖攀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