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腔室的真空控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5804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真空控制结构的技术领域,公开了真空腔室的真空控制结构,包括处于常开状态的真空泵、主干管道以及多个分流管道,真空泵与主干管道连接,多个分流管道分别与主干管道连通,分流管道连通有腔室,分流管道上设置有阀门;由于真空泵处于常开状态,主干管道以及分流管道内始终处于真空状态,抽真空时,打开阀门,真空泵只需要抽取真空腔室内的气体,不需要抽取主干管道以及分流管道内的气体,减小了气体的抽取量,节约抽真空的时间,缩短真空腔室达到所需气压的时间,提高了抽真空的效率。

Vacuum control structure of vacuum chamb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真空腔室的真空控制结构
本技术专利涉及真空控制结构的
,具体而言,涉及真空腔室的真空控制结构。
技术介绍
在制造加工中,许多加工产品对加工的环境具有特殊要求,比如真空环境。利用真空控制结构将容器内的空气抽取出来,使得容器内部气压减小,形成真空腔室,将工件放入真空腔室内进行加工,使产品符合加工要求。现有的真空控制结构包括真空泵、主干管道以及分流管道,主干管道连通真空泵,分流管道连通主干管道,分流管道连通腔室,阀门设置在主干管道上,启动真空泵后可以抽取真空腔室内的空气。上述的真空控制结构,阀门设置在主干管道上,且不抽真空时真空泵处于关闭状态。当需要进行抽真空操作时,需要先启动真空泵,真空泵将真空腔室、主干管道以及分流管道内的空气抽取后,才能使真空腔室的气压减小到设计要求,导致真空腔室的抽真空操作所需时间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真空腔室的真空控制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真空腔室的抽真空操作所需时间长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真空腔室的真空控制结构,包括处于常开状态的真空泵、主干管道以及多个分流管道,所述真空泵与所述主干管道连接,多个所述分流管道分别与所述主干管道连通,所述分流管道连通有腔室,所述分流管道上设置有阀门。进一步地,所述主干管道包括多个弯折段,所述弯折段呈圆弧状。进一步地,所述弯折段呈90°布置。进一步地,所述主干管道包括横向段和纵向段,所述横向段与所述纵向段通过所述弯折段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横向段与地面平行布置。<br>进一步地,所述纵向段与地面平行布置。进一步地,所述主干管道包括与所述真空泵连通的上延段,所述上延段呈竖直布置。进一步地,所述上延段通过所述弯折段与所述纵向段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真空泵的上表面具有外连接段,所述上延段与所述真空泵的外连接段连通。进一步地,所述主干管道以及所述分流管道的内壁面光滑布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真空腔室的真空控制结构,由于真空泵处于常开状态,主干管道以及分流管道内始终处于真空状态,抽真空时,打开阀门,真空泵只需要抽取真空腔室内的气体,不需要抽取主干管道以及分流管道内的气体,减小了气体的抽取量,节约抽真空的时间,缩短真空腔室达到所需气压的时间,提高了抽真空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真空腔室的真空控制结构的前视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真空腔室的真空控制结构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2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的真空腔室的真空控制结构,可以运用在真空腔室中,当然,其也可以运用在其他真空装置中,不仅限制于本实施例中的运用。真空腔室的真空控制结构,包括处于常开状态的真空泵11、主干管道12以及多个分流管道13,真空泵11与主干管道12连接,多个分流管道13分别与主干管道12连通,分流管道13连通有腔室,分流管道13上设置有阀门14。上述的真空腔室的真空控制结构,由于真空泵11处于常开状态,主干管道12以及分流管道13内始终处于真空状态,抽真空时,打开阀门14,真空泵11只需要抽取真空腔室内的气体,不需要抽取主干管道12以及分流管道13内的气体,减小了气体的抽取量,节约抽真空的时间,缩短真空腔室达到所需气压的时间,提高了抽真空的效率。主干管道12包括多个弯折段15,弯折段15呈圆弧状。气体在主干管道12中流经弯折段15时,圆弧状的弯折段15使得气体流通更加顺畅。弯折段15呈90°布置,减小弯折段15的占据的空间。主干管道12包括横向段16和纵向段17,横向段16与纵向段17通过弯折段15连通,使得横向段16与纵向段17呈垂直布置,节约横向段16与纵向段17排布占据的空间。横向段16与地面平行布置,气体在横向段16中流动时,减少了气体与横向段16的内壁面的碰撞,使得气体流动更加顺畅,流速更快。纵向段17与地面平行布置,气体在纵向段17中流动时,减少了气体与纵向段17的内壁面的碰撞,使得气体流动更加顺畅,流速更快。主干管道12包括与真空泵11连通的上延段18,上延段18呈竖直布置,气体在上延段18中流动时,减少了气体与上延段18的内壁面的碰撞,使得气体流动更加顺畅,流速更快。上延段18通过弯折段15与纵向段17连通,由于弯折段15呈90°布置,上延段18与纵向段17垂直,因此上延段18与纵向段17以及横向段16呈三维立体布置,减小主干管道12占据的空间。真空泵11的上表面具有外连接段19,上延段18与真空泵11的外连接段19连通。外连接段19处于真空泵11的上表面,便于与呈竖直布置的上延段18连接。主干管道12以及分流管道13的内壁面光滑布置,减小气体与主干管道12以及分流管道13的内壁面的摩擦碰撞,降低了气体流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提高气体的流速。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真空腔室的真空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处于常开状态的真空泵、主干管道以及多个分流管道,所述真空泵与所述主干管道连接,多个所述分流管道分别与所述主干管道连通,所述分流管道连通有腔室,所述分流管道上设置有阀门。/n

【技术特征摘要】
1.真空腔室的真空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处于常开状态的真空泵、主干管道以及多个分流管道,所述真空泵与所述主干管道连接,多个所述分流管道分别与所述主干管道连通,所述分流管道连通有腔室,所述分流管道上设置有阀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腔室的真空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干管道包括多个弯折段,所述弯折段呈圆弧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腔室的真空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段呈90°布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腔室的真空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干管道包括横向段和纵向段,所述横向段与所述纵向段通过所述弯折段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腔室的真空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段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奕宏刘驰秦超尹国伟刘瑶林方明登韩宁宁曹术陈锦杰杨杰庄庆波林锋邓慧建黄露徐星明温业锋陈浩林伟龙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深科达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